十年深耕超级混动 上汽推动核心技术反向输出

十年深耕超级混动 上汽推动核心技术反向输出
2024年05月17日 07:07 经济参考网

转自:经济参考报

  今年4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43.7%,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进一步提速。大变革时代,如何在汽车动力总成中,实现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的统一控制?

  5月10日中国品牌日当天,上汽集团搞了一个大动作:以自主研发的DMH超级混动技术,推动汽车的集成化、智能化程度再上一层楼。作为中国第一大汽车企业,“科技上汽”是上汽集团一直高擎的大旗。陆续推出的自主技术品牌,在展示中国汽车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使得上汽加快实现从技术输入到技术输出的转身。

瞄准插电混动“市场风口”

  最近几年,中国汽车行业飞速发展、市场变幻莫测。纯电、插电混动、增程混动、氢燃料等各种技术百花齐放。

  为什么要做插电混动?因为这种技术既没有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又拥有比燃油车更低的使用成本。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纯电动汽车销量130.5万辆,同比增长13.3%,而插混汽车销量78.4万辆,同比增长81.2%。插电混动,已然成为新的市场风口。

  “有数据预测,到2025年,纯电和插混将出现1:1的局面。”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常务副院长芦勇表示。

  那么,上汽的DMH超级混动技术又好在哪里?简单来说,就是超长续航、超低能耗、超低静音。荣威D7,是上汽首款搭载DMH超级混动技术的车型。去年冬天,荣威D7创造了1704千米的满电满油续航纪录;今年北京车展前,荣威D7又在满电满油的状态下,从兰州出发驶往上海,跑出1962千米的真实续航纪录,百公里平均油耗仅2.8L。

  要做到上述表现不容易,比如在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方面,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捷能汽车公司总经理仇杰以瑞士手表举例:“手表和汽车一样,有大大小小的机械部件,但即使把表靠近耳朵,也只能听到极其细微的指针转动的声音。”仇杰解释,这是因为手表每一个齿轮的表面,经过表匠打磨后实现极度平滑,就不会在相互咬合时发出声音。受此启发,上汽工程师团队对DMH变速箱里的零部件精细加工、精确调校,还在架构和软件等方面精心设计,努力“让座舱像图书馆一样安静”。

  再比如PICU,这是上汽DMH技术的一大亮点,它将发动机、电机、混动变速箱、空调热管理和电池热管理的控制器“五合一”。“就好比一个公司中各个部门原本在不同的办公区域,而现在集中到一个办公区,实现沟通更顺畅、执行更高效。”

  为了说明这一点,仇杰找来三个控制器摆在记者面前。记者了解到,这些国际零部件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原来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与之对比,在DMH超级混动技术中,只要一个控制器就够了。“PICU好比插电混动汽车的大脑。相比过去,新技术节省了70%的冗余组件,运算速度提升50%。”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DMH技术的很多突破,看不见、摸不着。然而,“朴实的外表、丰富的内涵”,一直是以仇杰为代表的上汽工程师团队的坚持。“精益求精,这是上海的特质,也是上汽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成就消费者的‘无感’驾乘。”仇杰说。

  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表示,DMH超级混动技术的推出,是科技上汽、品质上汽、责任上汽的“超级融合”,将更好地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荣威D7 DMH和荣威D5X DMH“亮相”中国品牌日。资料照片荣威D7 DMH和荣威D5X DMH“亮相”中国品牌日。资料照片

核心技术“十年磨一剑”

  任何核心技术的突破,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早在2010年,上汽便前瞻性地布局插电混动技术,并将其视为值得长期投入的方向持续深耕。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督办的项目中,汽车品牌唯一关于热效率的项目,由上汽集团承担。

  “可以说,领先的插电混动技术中国车企做得最好。”这是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姚春德等专家的看法。在姚春德看来,美国市场习惯了大排量发动机,日本企业专注弱混技术和氢能汽车;与中国路线相似的欧洲,由于国家普遍较小,人们习惯于驾驶纯电车型。“只有中国车企在政策和用户需求的双重推动下,长期持续地投入插电混动技术的研发。”

  在仇杰看来,“包括混动在内的核心技术的突破,是中国车企做自主品牌绕不开的领域。但自主创新,也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我们要博采众长,才能不断进步。”

  一系列里程碑,标记着上汽自主创新的突破:2013年,推出首款插电混合动力轿车荣威e550;2015年,推出中国首个自主开发的整车架构平台“上汽A架构”;2016年,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问世;2024年,DMH超级混动技术正式发布。接下来,上汽还将加快全固态电池整车的研发,率先推出面向量产的L3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祖似杰提到,近十年来,基于“场景创造价值、软件定义汽车、数据决定体验”的理念,上汽每年在自主开发领域投入超200亿元,围绕芯片、操作系统、运动控制系统、三电系统等,加快塑造“智慧的脑”“敏捷的身”“强劲的心”。

  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这个过程,并不为过。在汽车越来越像“大号智能终端”的时代,快速迭代升级似乎才是行业主流。“有人说,上汽起了大早,赶了晚集。”仇杰并不回避这些市场质疑。但他认为,学得越多、了解越深,对行业反而越有敬畏感。

  “汽车是生命的载体。一种新的技术,要经过充分的风险评估,再来进行系统的交付。只有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验证,才能厚积薄发,交付给用户成熟可靠的产品。”仇杰如是说。

“走出去海阔天空”

  如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的电动汽车,也处在世界领先的位置。一系列的成功,带给中国汽车人前所未有的自信,但也滋生了不少负面效应:流量焦虑、产品同质化、低价“内卷”,等等。

  作为汽车行业“老兵”,仇杰对此洞若观火。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6%,整体工业企业利润率为4.9%,汽车行业整体利润率偏低。在仇杰看来,“没有利润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增长。”

  纵观全球,丰田汽车2023财年营业利润达到5.35万亿日元(约合345亿美元),通用汽车2023财年净利润达到101亿美元,中国汽车企业与之相比差距巨大。“上汽作为汽车龙头企业,既要为国家、地方贡献税收,还要考虑社会责任、就业岗位和配套企业的利益。核心技术的突破是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上汽将目光瞄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在走出去方面,上汽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排头兵。2023年,上汽集团出口汽车120.82万辆,同比增长18.75%,连续第八年领跑中国车企。依靠DMH超级混动技术,未来两年,上汽全系自主品牌将面向全球推出十余款混合动力整车产品,覆盖轿车、SUV、MPV等车型,满足不同海外市场需求。

  “去年,上汽在欧洲销售超33万辆车,部分车型进入主流细分市场销量前列,向世界展示中国车企高水准的产品竞争力。”祖似杰说,除了整车产品,未来上汽的一些核心技术将实现向外资车企的反向输出。

  走出去并不是一蹴而就,也面临诸多壁垒和门槛。几天前,“欧7”排放法规正式发布。根据欧盟各国达成的共识,欧7的气态排放限值与欧6标准接近,但首次引入针对刹车和轮胎磨损所产生的超细颗粒物的排放限值。此外,不仅是传统燃油车,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车也被纳入欧7新规。

  “未来,各国对汽车的环保性要求只会越来越严、越来越细,这对采取出海战略的车企来说是无可回避的挑战。在排放方面,上汽有信心和日本、韩国的领先车企比拼。”仇杰说,DMH超级混动技术的推出,就是对国际高标准环保要求的实打实的回应。“阶段自主品牌出海就像‘陡坡起步’,只要闯过技术这道关,走出去海阔天空。”

  在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的办公室里,四条员工行为准则十分醒目——“不要做闭门造车的自大者、故步自封的守成者、本位主义的维护者、固守边界的独行者”。从产品出口转向技术输出,上汽加快攀登汽车技术品牌的“珠峰”。

  (参与采写:杨子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混动 荣威 插电混动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