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看经典”,话剧《浮士德》进高校“展卷浮士德”

“我们为什么看经典”,话剧《浮士德》进高校“展卷浮士德”
2024年05月18日 17:42 紫牛新闻

近日,“2024·南京戏剧节”重磅剧目——话剧《浮士德》来到南京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为现场师生“展卷浮士德”,进行“书香南京、剧汇金陵,我们为什么看经典”系列对谈活动,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饱含民族记忆与时代理解。很多人会用自己不同的方式理解,有人会记录经典人物形象、有人会记下经典金句、有人会记录经典中的精神价值。

南京大学活动现场,从左至右:陈恬、李茜、雷婷、钦文、吕效平

“虽然目前流行碎片化阅读,看手机、看短视频、刷抖音,很少有人会沉浸下来看一整本书,但是读经典,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有必要的,在高校的氛围内尤为重要。”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张鹏认为,经典之于一整本书可以让我们产生连续的想象,连续的沉浸感的投入。所以每个人,尤其是高校学生,非常需要阅读经典。

南京师范大学活动现场,从左至右:张鹏、张歆怡、雷婷、李新雨、孔德罡

《浮士德》是一部凝聚了歌德毕生心血的作品,是一本集大成的作品。德国文学相对于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德语文史学者、译者钦文看来,《浮士德》的横空出世,标志着德国文学终于出现了一部能与其他国家巅峰文学作品比肩的著作,它能够与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但丁相媲美。

活动嘉宾们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全方位畅谈《浮士德》的神秘世界。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吕效平讲述了图米纳斯戏剧作品素有的震撼力;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德语文史学者、译者钦文从翻译学的角度分析了《浮士德》的不同中文译本,强调了语言的美感与戏剧张力的重要性,同时对《浮士德》的历史背景和作品发展进行了深刻的讲解;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研究员、慕尼黑大学历史与艺术学院戏剧系哲学博士李茜聚焦于《浮士德》著作的当代性与思想内涵;主演张歆怡向观众分享了与图米纳斯导演合作的深刻感受以及对玛格丽特角色的理解;精神分析者李新雨解读了弗洛伊德与歌德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拓展了《浮士德》的世界边际。

记者了解到,6月15-16日,2023版话剧《浮士德》即将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演,跨越时空,经典文学作品将在舞台上与现代观众产生共鸣,创新的舞台表现手法将让古典文化焕发新生,让我们可以在纯美的戏剧舞台上阅读经典,在戏剧中感受历经200余年仍在映照当下的不朽巨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王菲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浮士德 文学 南京市 戏剧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