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有什么魅力?我们问了7位“造梦者”

博物馆有什么魅力?我们问了7位“造梦者”
2024年05月18日 20:25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谢陶    每经编辑 唐元    

我们为什么需要博物馆?有人认为博物馆是用以保存人类灵感的“神庙”,缪斯女神居于其间;也有哲人指出,博物馆最大的功绩之一便是——保存那些易逝的“日常”,并且超越了这种“日常”,为大众“造梦”。

今天(5月18日),我们迎来了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作为一座文化多元杂糅,极具包容度的世界文化名城,成都始终坚持以文兴业、以文润城、以文惠民、以文互鉴。

此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特地邀请到7位来自成都文博及艺术创作领域的代表,分享他们眼中那些关于艺术的苦乐与感悟,以及他们如何以艺术为媒介去表达自身,创造“梦境”,触达一个更为深邃、广阔的世界。

多年前,记者曾专访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前任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博科娃女士长期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在联合国任职期间曾访问中国20余次。她的一句话,至今令我印象深刻,“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认同,那么他或她对于别的文明将会有更高的包容度。”

今天,我们也希望透过与顶尖艺术家、博物馆资深代表、AI艺术探索者、书籍设计艺术家、艺文空间运营者、在地性艺术实践者以及摄影创作者的轻松对谈,于纷繁复杂的现实语境中,传递出更加多元的声音,凝聚起更多的共识。

许燎源:一座“活性”博物馆应该是指向未来,不断生长的

作为物感主义艺术流派的开创者,艺术家许燎源于2006年创立了许燎源现代艺术设计博物馆。他策划和参加过百余场艺术展,众多艺术作品被国内外知名机构收藏。

从早年的高分子材料编织、釉下彩陶器、不锈钢浇铸到近年的琉彩艺术、毛砖装置、新概念建筑,许燎源总能自如地游走于不同的艺术领域。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许燎源似乎一直是一个无法被定义、充满着旺盛创造力的艺术家。

许燎源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许燎源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他的《泥身火魂》《印记》《印象环东28》《时间的浮标》等作品于艺术媒介的迭代与艺术思潮的变迁中诞生。他大力倡导的“物感主义”与“新文物未来观”对现代设计和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同于许多当代艺术家,许燎源将创作还原到一个最基础的层面——“物”。从酒器到家具,从绘画装置到建筑,他不断超越事物的表象,慢慢构筑起一个充满奇想与独特感受的艺术领地。

“我所追求的不是经验或者记忆的重现,也不是寓意及意义框架下的价值及情感表达,我希望创造出一种未有之新物,未有之感受,回到物体‘命名之前’的一种状态。”许燎源说。

许燎源雕塑艺术代表作品 图片来源:许燎源博物馆许燎源雕塑艺术代表作品 图片来源:许燎源博物馆

谈及手头的计划,许燎源向记者分享到,“国际博物馆日这天,我们重点推出了当代设计、当代雕塑、当代绘画、数字艺术,以多维的艺术探索与本次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产生‘回响’。我们希望以更开放的视野,以生活世界为基座,凝练异域的形式,回返生活的大地。”

“我不会对某一家博物馆特别情有独钟,我主要是看展出的内容,”许燎源表示,“博物馆应该是一座具备‘活性’的博物馆,而不仅仅只是囿于过去,它应该是指向未来,不断生长的。”

肖飞舸:我们在用生命“内卷”,没有开不出来的展览

自成都市美术馆开馆运营至今,每次看肖飞舸的朋友圈动态不是在参加展览,就是在筹备展览的路上,在光鲜亮丽的“台前”,是“幕后”每一个加班加点的美术馆人日常。

用这位成都市美术馆副馆长的话来形容:“这几年,成都文化艺术展览整体数量和质量(攀升),处于不断的‘内卷’中,在全国新一线城市遥遥领先。我们馆里每个人真的是用生命在(卷)工作。”

肖飞舸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肖飞舸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事实上,对这位在文博领域“征战多年”的OG来说,每次展览正式开始前,依然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作为大型美术馆,每一次的展览都是时间紧、任务重、牵涉到海量的协调工作,大家压力都很大。正式开展前,我们同事间时常会互相打气道‘没有开不出来的展览’。”

2017年,肖飞舸第一次作为策展人,在成都博物馆举办了《现代之路—法国现当代艺术展》,这是成博第一个西方艺术大展,也是成都近年来第一个西方艺术通史展。

“当时有太多的‘第一次’了,在如何让本土观众理解西方经典艺术、如何让国际知名博物馆理解本土团队的策展理念、以及国际运输、保险、海关上都经历了好一番摸索。”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谢陶 摄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谢陶 摄

不久前,“2023成都双年展”获得了文旅部“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这是真正意义上一支年轻的美术馆团队真正全面参与实施的大型国际当代艺术展。展览汇集了全球20多个国家200多位艺术家的400多件作品,不仅涉及学术策划、展陈设计、运输保险等常规事项,还有大量的国际国内的沟通协调工作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肖飞舸分享到,“(这)不仅是对团队学术判断、沟通协调、资源整合等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成都在艺术生产这个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考验和提升。”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谢陶 摄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谢陶 摄

谈及自己最喜欢的博物馆,肖飞舸说,“纯个人喜好的话,我对敦煌研究院非常有感情,因为当年成博的开馆大展就是跟敦煌合作的《丝路之魂》。此外就是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作为一个以当代艺术收藏为主的美术馆,他们在如何拉近艺术与公众之间距离、推广品牌、推进扎实的学术研究方面,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付黎明:用AI技术拓展想象与艺术的边界

“一个有趣的事件出现了,一个从来没有学过艺术的人,肯定没有学过素描色彩,也没画过静物头像风景写生,这个如假包换的理工男,却成为了一个如假包换的艺术家,而且做出的作品还相当不错,甚至还可以说很优秀,”艺术家李放如此评价道。

4月13日,《时间云朵—付黎明AI生成艺术展》在许燎源当代艺术馆开幕,作品主要涵盖了雕塑、座椅家具和绘画三个主题。事实上,这位大胆、前卫的艺术家,从去年4月才开始用AI进行艺术创作。

付黎明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付黎明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在付黎明看来,近年,成都本土文化与国际艺术的交流融合愈发紧密。与此同时,AI生成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等新兴艺术形式在成都的展览中也越来越常见。

“AI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更是一个新型的创作伙伴,极大地拓展了艺术的边界。AI帮助我实现艺术构想,让我在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转换能力等方面提升自己。”

在创作雕塑《黄金议会》时,付黎明把他的构想和逻辑“喂养”给AI,生成了一件抽象的、超现实的外星人形象作品。

“我再重新建模和不断调整优化,然后采用青铜铸造的表现方式,最终呈现出超现实的、具有哲思性的当代雕塑作品,这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还有一次,付黎明站在工作室,凝视着屏幕上的外星人雕塑,惊叹于人类与科技融合所产生的创造力。

团队中的一位成员打趣道:“看来,我们的艺术家已经进入了外太空!”“当时,大家都笑了,但我心中明白,这正是AI艺术的魅力所在——不断打破常规,激励我们持续创新,拓展想象的边界,”付黎明说。

付黎明最喜欢的博物馆是由瑞士建筑事务所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香港M+博物馆。“M+总能以极为敏锐、实验性和开放的方式参与到当代及现代文化中。”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许天琪:内容过强要甘居其后,不要在形式上虚张声势

许天琪是好天气设计工作室的主理人,主业做书,副业造纸。

近年,凭着对于书籍的艺术性创造,许天琪相继获得了台湾金点设计奖、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金奖、银奖等大奖,并于2018、2019、2020年度,连续三年,分别凭借张书林的《寻绣记》、作家阿来的《花重锦官城·成都物候记》、袁明华的《植物先生:二十四节气植物研学课》荣获“最美的书”奖。

对许天琪而言,打造一本“最美的书”,就如同一位建筑大师带领着技艺精湛的工匠一起深入勘察,不断沟通、研习推敲,最终建造出一个引人入胜、百转千回的“纸上山河”。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最近,许天琪参与了雅昌文化的30X未来的海报邀请展,虽然展览以AI为主题。但她以构皮纸为媒介,用纯手工且低效的创作方式,来审视自然与科技、传统与未来的关系。设计说明甚至调侃地附上了制作方法:

1. 将未经漂白的纯构皮纤维进行制浆;2. 纸槽中加入纸浆和纸药,用70*100纱网,手工捞制底纸一张;3. 在底纸未干时,将本色构皮撕成不同粗细的纤维丝放在底纸上,用手和镊子制作海报的文字;4. 文字凸起部分,辅以魔芋糊固定,增加强度;5. 铜箔碎和小石子放入撒金筒中,进行撒金处理;6. 自然状态下风干两天。

许天琪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许天琪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许天琪最喜欢的博物馆当属东京国立博物馆。“和服、漆器、浮世绘等艺术品的细节可以让我久久驻足,展陈和动线设计也很合理,虽然很大但节奏感好,不会特别疲惫。”

“印象最深的展览应该是很多年前在老挝万象看过的排雷展览‘COPE’,展厅是一大间简陋板房,展场到处是挂都挂不水平、设计粗糙的KT版,仅从展陈来讲,这很low。但是观展过程我整个人几乎被震撼到晕,我感受到了当地人生活中那种无时无刻不在对于地雷的恐惧,”许天琪分享到。

“如此‘打印店式’的制作水准,对于如此强大的内容,影响却微乎其微,让作为设计师的我深深地审视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内容过强要甘居其后,不要在形式上虚张声势,”许天琪说。

杨毅:寻找人文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平衡点

Ethan(杨毅),是一个综合空间A+ STUDIO的运营者、设计者,目前最关注的艺术领域是装置艺术与行为艺术。

他本身是一名建筑师,跟很多人一样早年间梦想着打造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工作六七年之后,他去到巴塞罗那和伦敦深造,之后便回国开启了创业之路,2020年的夏天,跟创业伙伴一起选择了成都。

2021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Ethan将此前在巴塞罗那做的一次低成本改造学术研究以公共展览的形式呈现,获得了不错的反馈。将高深的建筑研究转换成大众可参与的展览,给了当时仍在苦苦寻觅方向的他新的思考与启发。

Ethan杨毅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Ethan杨毅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后来,他联手打造的A+ STUDIO,隐藏于崇德里小巷之中,如同一个“触发器”般,融合了建筑、设计、展览等创意领域,串联起来自天南海北的志同道合者。

这里也慢慢变成了一个自发的“社交中心”。开古着店的、运营独立书店的、经营咖啡馆的、从事艺术创作的……形形色色的人汇聚于此。偶尔,附近的居民也会过来闲话家常。那些曾在急速商业化过程中被丢失的“附近”仿佛借由这一方空间得以重现。

A+ STUDIO 上周举办的插画展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谢陶 摄A+ STUDIO 上周举办的插画展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谢陶 摄

“为了活下去,很多艺术空间跟机构必须在人文和商业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但我又不希望这里成为所谓的网红打卡地,我更愿意看到的是大家来到这里就像出门吃饭、喝个咖啡那样自然,”Ethan说。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魏震:始终聚焦在地性艺术

作为一名多元化的青年艺术工作者,魏震参与过在地性项目策划,担任过电视剧美术组顾问,也是艺术疗愈工作坊的参与者。他最关注的艺术领域是——全球化演进中的不同地域面对人类命运的在地性艺术。

魏震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魏震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2017年,魏震首次进入川西林盘的在地性创作,并随之对于不同地域的在地性创作展开了持续至今的在地性创作和展览。谈及最喜欢的博物馆,魏震分享到,“卢浮宫和大英博物馆,集合了系统性的艺术史,并建立了以西方中心的观看视角,对于当今全球艺术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让当下的各国艺术创作者不断产生反思和推动新的艺术运动。”

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微观地景·生物量 2018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微观地景·生物量 2018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王佳:刚发完摄影书,便转头做音乐

刚举办完自己的个人展,王佳就一头扑进了soundscape类型的音乐。用她的话来总结自己就是,“做音乐织毛线拍照片,最后败于阳台种菜。”而我则调侃她是“不务正业的摄影师”。

王佳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王佳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成都文化艺术领域的活动琳琅满目。在这些亮眼的活动中,王佳在玉林社区的一处天台举办了自己的个人摄影展,她的摄影书《阿弗拉的世界》也正式“发布”。

“布展那天中午,太阳很大,我把还未悬挂的、印着作品的半透纱幔裹在身上。猛然发现,它们做成抹胸巾应该能大卖。太好了,可以吃得起饭了,耶!”王佳向记者分享到办展时最难忘的瞬间。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王佳最喜欢的博物馆是三星堆博物馆,在她看来,“艺术可视为文明的基石,是人性的一种表达。”去年6月在玉林社区举办的《深焦入镜》精神压力主题摄影群展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次展览带来16位/组艺术家的影像作品,其中有很多是跟王佳一样的年轻创作者。

最后,王佳向记者分享了一个艺术领域的“自我嘲讽”。“哦!你是艺术家!”“你才是艺术家,你全家都是艺术家!”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谢陶 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成都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