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恩阳:千年蜀道上的新“船”说——“托底性帮扶”蹲点记

巴中恩阳:千年蜀道上的新“船”说——“托底性帮扶”蹲点记
2024年05月19日 14:32 川观新闻

游客乘船观看大型沉浸式夜游演出《恩阳船说》。施皓文 摄

川观新闻记者 叶建平 王代林 殷鹏 吴忧 巴中观察 施皓文

夜幕下,迤逦的恩阳河,乌篷船顺流而下。两岸,明清古建筑与光影交织,一部《恩阳船说》诉说着古镇的前世今生。

这是巴中市恩阳区打造的情境式夜游项目,也是“五一”假期四川的网红打卡点之一。恩阳古称“义阳”,有着近1500年历史,曾是蜀道米仓道上的商贸集镇。这里曾因水陆交通发达而繁盛,后又因秦巴山区基础薄弱而贫困。2018年,当地才正式脱贫摘帽。

去年以来,为补齐区域协调发展的最大短板,四川创新开展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多方力量汇聚恩阳,开始谱写协同帮带、携手共富的新“船”说。

“中国芦笋之乡”的逆袭

前些年,68岁的双胜镇红岩社区居民杨再江一直在全国各地打零工。托底性帮扶开展后,在农业农村厅、省商投集团等单位支持下,位于红岩社区的632亩芦笋基地建成投产。从此,杨再江和村里其他50多户农民经过培训成为了“产业工人”,结束了长年在外务工的生涯,吃上了“芦笋饭”。

恩阳区双胜镇红岩社区村民杨再江在芦笋大棚进行清苗工作。施皓文 摄

杨再江一家9口人,孩子们也靠在外务工谋生。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和老伴承包了3亩大棚芦笋,每亩每年4500元收入,在基地从事采摘、搬运等工作,每月收入3000多元。他说:“每年收入5万多元,除去开支,比过去赚的多,也给孩子们减轻了许多负担。”

“这可不是我们第一次靠芦笋吃上‘致富饭’。”恩阳区双胜镇党委书记刘亚洲说,早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就曾在此安营扎寨,带来了芦笋种子,传授种植管护技术,让芦笋产业扎下了根。改革开放后,市里办起了罐头厂,主要卖芦笋罐头,大家陆续过上了好日子。可惜,上世纪90年代,由于品种退化、市场变化,罐头厂倒闭了,芦笋卖不动,贫困户、贫困村慢慢多了起来。

航拍恩阳区芦笋现代农业园区。施皓文 摄

走进基地大棚,记者看到,一茬茬芦笋接续成长,全是全球最优质的种苗。比如,“水果芦笋”一斤可卖到20元左右,是普通芦笋的2—3倍。一旁的种质资源圃内,全球128个品种芦笋还在加紧试种培育。恩阳区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指导股股长龙腾甫介绍说,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的专家团队正在加紧攻关,努力培育出更适合本地土壤环境的全新品种。

“品质好、价格优,还不愁销,现在都是客商抢着上门来收。”刘亚洲说,整个项目预计年产值逾千万,村里年人均增收至少1万元。项目已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省商投集团正在投资建设冷链物流基地,努力让更多的人能够吃上新鲜地道的“恩阳芦笋”。

黄石盘水库催生的“乡村之变”

从恩阳古镇出发,沿着恩阳河溯流而上几公里,有一座大坝。这是国家为提升渠江流域防洪治理能力,投资约19亿元建设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黄石盘水库。

去年7月,宜宾市首批29名干部来到恩阳开展托底性帮扶前期摸底调研。一到这里,农科专家张义娟一眼就“相中”了黄石盘水库边的碧石村。“这里耕地多、土地肥,可惜土地零散、作物凌乱,抱着一个‘金窝窝’却一度成了贫困村。要防止返贫,必须把产业效益提起来。” 张义娟说。

张义娟经过走访调研,给村里开出了“药方”——建设高标准农田,规模化种植优质水稻、油菜、玉米等粮食作物,套作、间作经济型蔬菜,让土地产出效益大幅提升。她还手把手地传授村民们油菜、玉米的种植技术,秸秆等做成饲料,为巴山肉牛、南江黄羊等养殖产业做配套。

宜宾·恩阳现代农旅融合产业园高标准农田。施皓文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商投集团也看到了恩阳的发展潜力。集团依托其全国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运营经验,正在规划实施农商文旅融合的秦巴山区乡村振兴(恩阳黄石)示范项目。开阔的水域和曲折的岸线,与恩阳河两岸的田园和森林遥相呼应,让大家看到了和美乡村的新图景。

恩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朱夷平说,围绕当地所需、帮扶单位所能,共同布局一批帮扶项目,其中与宜宾市谋划实施重点帮扶项目8个,拟投入帮扶资金1.48亿元;与帮扶恩阳的2家国企谋划项目11个,拟投入资金2.94亿元。比如,围绕黄石盘水库布局的帮扶项目,既利用了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的历史机遇,又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产业发展方向,即将产生“化学反应”。

黄石盘水库。施皓文 摄

再现千年蜀道的繁茂图景

历史上,恩阳古镇有“小上海”的美誉,上有米仓古道直达关中,下有商旅船队直通长江,“千盏桅灯照恩河,只见船帆不见波”是繁忙水运的写照。如今,从巴中恩阳机场起飞的航班,也能直达国内众多大城市。

走进巴中临港产业园,这里生产的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畅销于东南亚、非洲等海外市场。恩阳区副区长屈富民告诉记者,工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是恩阳产业结构中的明显短板。2023年,恩阳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6∶19.9∶49.4。借助托底性帮扶,当地建园区、引企业、育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努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2023年底,宜宾宝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恩阳注册成立巴中市绿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进驻了巴中临港产业园的“园中园”——宜宾恩阳电子信息产业园。“‘绿’代表绿色行业,‘米’则取自这边的千年米仓道。”宜宾宝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康熙这样解释公司的新名字。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动力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销售的新能源企业,宝升已在宜宾深耕多年,缘何选择到巴中安“新家”?

宜宾市结对帮扶恩阳区的工作队联络员李念东解答了记者的疑惑。“发挥自身产业优势,主动将产业溢出部分布局恩阳,推动两地产业链有效衔接。”他说,托底性帮扶工作启动后,他了解到宜宾宝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需要扩大产能,便从中“撮合”。

“这里对我们来说有更大空间,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都很高。”康熙介绍,从对接洽谈到签约落地,用时不到1个月。生产厂房装修前,公司已经陆续接到来自江苏、浙江等地的订单。园区内的另一家企业,也来公司考察了一番,希望在新能源领域开展合作。

大量企业汇聚而来,让恩阳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今年一季度,恩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35.8%,居巴中第一、全省前茅。

“千年米仓道,早晚恩阳河。”巴中市恩阳区委书记杨波带着记者登上恩阳城区旁的大梁山。随旋转栈道步行至“未来之眼”景观建筑顶端,古镇风景和城市新貌尽收眼底。他说,一句古话描绘了蜀道与恩阳繁华的历史。而如今的巴中,恩阳机场畅飞全国,汉巴南铁路通车在即。“托底性帮扶就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航船,让我们看到了千年蜀道的繁盛,更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恩阳船说 巴中市 黄石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