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诗和远方”,来吗?

这里有“诗和远方”,来吗?
2024年05月20日 00:45 媒体滚动

转自:人民政协报

浏览叹为观止的稻田灌溉遗址、沉浸式体验史前“农家乐”、亲自动手制作陶艺……“五一”期间,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旅游景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少外地游客全家出动,实地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常德市围绕“聚焦生态农业、唱响农耕文化、繁荣大美洞庭”持续发力,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施政所向,民心所往,政协所为,常德各级政协持续助力城市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挖掘农耕文化资源,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以农文旅联动、一二三产融合共促乡村振兴,书写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相得益彰的常德故事。

做好“水文章”,绘就人水和谐生态画卷

穿紫河上,碧波荡漾,常德河街,游客驻足观赏丝弦表演,聆听汉剧高腔、澧水船工号子……城市文脉在人间烟火中流淌,自然人文之美在这里交汇交融。

常德是名副其实的水城,与河街相生相伴的穿紫河,取自唐代诗人刘禹锡《采菱行》:“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中“紫菱”之意,得名“穿紫河”。然而,因水系改道切断水源供给等原因,上世纪80年代,诗意的穿紫河一度成为了“臭水沟”。

2014年,借穿紫河治理的东风,市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复原清末民初常德沿河古街场景,打造文化旅游亮点的提案》。该提案被市政协列为重点提案,多次就常德河街建设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2015年,常德河街项目启动开工,经过一年多时间施工建设,一个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地标由此诞生,常德水文化、水历史和水治理成果有了鲜活载体,非遗文化也有了最佳“落脚点”。

穿紫河的绿色蝶变,常德河街的古色古韵,背后凝聚着常德市各级政协委员多年来坚持深度参与城市水环境治理、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履职实效。据悉,围绕水污染治理、水资源利用,常德市各级政协委员共提交提案300多件,相关建议助推启动了“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水资源”五位一体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现如今,通过以流域治理带动周边土地升值,以商业开发反哺水系修复,穿紫河水系形成了商业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的良性循环。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守护下,穿紫河已经成为一条流光溢彩的“金腰带”。

讲活“农故事”,农耕文化解锁文旅“密码”

在被誉为“中华城祖、世界稻源”的城头山古文化遗址附近,8000年前就有了人工栽培稻,农耕文明的第一缕烟火在这里升起。作为农耕文化的代表,城头山已成为湖南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五张名片”之一。

常德市政协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特色,围绕“打造城头山农耕文化旅游名片”“建设旅游强市”等课题开展专题协商,精心编撰《农耕文明》文史资料;围绕建设旅游强市,市政协组织召开主席会议,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畅谈现状、直指短板、建言支招;市政协委员、澧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向绪栋提出深度开展以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名片景点、景区、地区联动等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签批;澧县政协将“擦亮城头山农耕文化名片”作为履职重点,通过一次次解剖式调研、一次次开创性建言,为城头山打造新亮点、形成新格局提供新思路……

一系列务实的举措不仅让城头山旅游景区火热,还带动了周边其他景区。今年“五一”假期,城头山旅游景区、彭山景区、黄家套旅游景区、澧州古城景区共计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同比增长22.82%。

常德各级政协协同发力,助推农文旅融合“热辣滚烫”、文旅项目大放异彩。如今,这片孕育了古老稻米的土地,不仅依然保持着肥沃与生机,享有“洞庭鱼米之乡”的美誉,还成为了更多中国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本报记者 刘洋 通讯员 何加贝 余泳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常德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