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实现“三个全覆盖”

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实现“三个全覆盖”
2024年05月20日 00:37 媒体滚动

转自:劳动午报

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会近日在通州区召开,会上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试行)》。据了解,“双减”开展3年以来,北京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三个全覆盖”。下一步,本市将构建课内课后整体协调发展新模式,促进课后服务资源流动共享,实现跨校、跨年级、跨学段、跨学科的资源融通。

“双减”3年 课后服务实现“三个全覆盖”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王攀指出,“双减”工作开展3年以来,全市各区各校遵循“大减法、小加法”的思路,有效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大力提升优质教育服务供给水平,课后服务工作实现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所有工作日、对所有有意愿的学生“三个全覆盖”。

课后服务如今成为不少学校教科研活动、学术交流展示的重要内容,连续开展两年的全市课后服务案例征集活动收到优秀案例300余篇;全市各校初步形成课后服务的学校文化特色或课程活动特色,培优补缺和个性答疑在课后服务中普遍开展;教育集团、学区有效统筹优质课后服务资源,积极吸纳校外资源,进一步丰富资源供给。

实践导向

课后服务提质有了科学指南

会上,北京市教委、北京教科院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汇聚了全市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集体智慧,为学校高质量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

在时间安排上,课后服务时间从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和学校教学计划之后开始,原则上不早于17时30分结束。考虑到不同学生需求,学校可在课后服务期间设置2至3个时段,实施弹性离校、分批次放学。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早到校看管和自习、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服务不纳入课后服务范围。

《指南》提出,各校应在课后服务中设置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专门时间,实现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建立课后服务时段学科答疑制度,各校要为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提供指导,坚持作业全批全改,及时反馈、订正。对学习困难比较突出的学生,学校应采取“分层辅导”与“量身定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补差补缺,努力实现“当天问题不回家”。

《指南》强调,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刷题备考、讲授新课或集体补课,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北京教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冯洪荣指出,《指南》重点回答了课后服务的界定、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课后服务与减负的关系、课后服务实践体系、课后服务与学校发展等问题,作为提升课后服务品质、凸显育人特色的支持性工具,帮助各区各校构建全员、全程、全域育人的良好局面。

资源盘活

课后服务撬动育人新变革

“高质量的课后服务不仅要学足学好,还要善于打破单科供给,推动构建新型师师、师生、生生、校内校外关系和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这也体现了课后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王攀表示,各区和学校应借助课后服务契机,撬动教学、管理、评价、资源、教师发展等多方面变革,优化育人体系和治理体系,提升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

下一阶段,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将在现有基础上做深、做细、做实、做精、做新,以《指南》为标准优化创新,构建课内课后整体协调发展新模式。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将进一步探索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统筹,在盘活校内资源基础上,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区域资源,规范利用社会资源,依托学区、集团、城乡共同体等多种教育供给模式,促进课后服务师资、场地、课程、活动等资源的流动共享,实现跨校、跨年级、跨学段、跨学科的资源融通。

此外,本市还将推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后服务管理与教育方式创新,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供有效支撑。

□本报记者 任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义务教育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