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混元大模型“上新” 称要“构建起离产业最近的AI”

腾讯混元大模型“上新” 称要“构建起离产业最近的AI”
2024年05月20日 17:06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曲忠芳 北京报道

大模型赛道持续火热,如何在白热化的竞争中打出差异化、打通商业化路径,成为摆在大模型厂商面前的共同考验。

5月17日,在腾讯云生成式AI产业应用峰会上,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向《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表示,腾讯发展大模型的核心战略是“产业实用”,“构建起离产业最近的AI,助力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

本报记者了解到,腾讯于2023年9月推出自研的混元大模型,经过多次迭代升级后,参数规模已达万亿级。腾讯集团副总裁蒋杰透露,截至目前,混元大模型已在腾讯内部600多个业务和场景中落地测试。腾讯云智能行业大模型也已在金融、医疗、教育、汽车、能源等20多个行业落地。值得一提的是,腾讯还将于5月30日发布基于混元大模型、面向C端的助手APP“腾讯元宝”。

除此之外,关于国内大模型的发展趋势、商业化空间以及开源社区等业界关注的问题,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腾讯优图实验室负责人、腾讯企点负责人吴运声和腾讯混元模型应用负责人张锋在接受采访时作出了回应。

腾讯的大模型“打法”

记者观察到,自去年9月以来,腾讯在大模型赛道上的打法日益清晰。一方面是大模型能力的持续升级,覆盖基础模型、工具平台、场景应用以及算力基础设施、强安全的模型环境等全链路,目的是降低大模型落地产业的门槛,推动生成式AI的普惠应用。另一方面,腾讯强调“产业实用”,以此作为核心战略。汤道生表示,在大模型发布之时,腾讯就强调“大模型的打造只是起点,把技术落地到产业场景、创造价值才是目标”。

如何将大模型技术落地到产业中呢?汤道生总结了腾讯的三个方面举措:首先,在基础大模型的能力上,腾讯推出了三个不同版本的、灵活的模型规模,通过腾讯云面向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开放,同时推出一站式AI智能体创作与分发平台——腾讯元器,企业和开发者可以基于此直接创建智能体、插件或者知识库。其次,混元大模型还“上新”了知识引擎、图像创作引擎、视频创作引擎三大工具,帮助企业在知识服务、图像和视频创作上提质提效。再次是模型的安全合规。针对生成式AI面临的虚假信息、内容侵权、诱导风险、个人隐私泄漏等风险,腾讯云天御AIGC内容风控解决方案能够保护企业的敏感数据以及数据收集的合规安全等。

腾讯方面现场展示了多个在法律、零售、汽车、企业营销等产业、行业的落地案例,其中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的“AI+大熊猫保护”项目吸引了不少关注。广东工业大学“腾创班”学生基于腾讯的AI开发服务平台T1-one打造出了第一个“大熊猫智能行为识别模型”,可以连续24小时记录大熊猫进食、喝水等行为,减轻饲养员大量重复的观察工作。研究者们也在探索结合知识引擎,基于监测行为自动生成分析报表。让饲养员只要问一下,就知道熊猫今天的饮食情况,并且给出健康提示和饲养建议。

混元大模型在腾讯内部业务和场景中的落地,其价值也已显现。以微信读书为例,基于混元大模型推出的AI问书、AI大纲等新功能,能够帮助用户提升阅读效率和体验;此外,在腾讯云智能客服体系中,基于混元的垂直领域精调模型大幅度提升了智能对话的意图理解准确性和多轮问答流畅性,相比传统小模型的准确性提升了38%;基于混元大模型的人工客服AI助手,则已在多个游戏客服场景应用,日均用户请求量达到150万次。蒋杰指出,大模型可谓是“全球最卷”的一条赛道,在这条路上,腾讯混元坚持技术初心和应用导向,希望能够为行业做出更有价值的模型、应用及服务。

回应商业化、智能体、开源等问题

当被问及大模型的商业化时,吴运声回应道,技术的突破未来一定会带来商业化的机会,而且会呈现跨越式的增长态势。AI要真正落地实用,推理成本的降低、工程性能的极致优化至关重要,是未来商业化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AI在商业化落地领域具有非常多的需求场景,而且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在逐步落地,在真正的生产环境中得到应用。因此,我们对大模型的商业化保持充分的乐观。”

吴运声指出,大模型的产业实用是一个共识,从服务端感知到,实际业务场景越来越需要使用AI技术、大模型去解决降本增效的问题。大模型厂商要做的就是基于旺盛的市场需求去推动AI能力的价值落地,推动各个产业的智能化变革。

记者在试用腾讯混元助手网页端、小程序端时注意到,与市面上许多大模型产品类似,混元助手同样支持用户生成各种各样的“智能体”(AI Agent),涵盖绘画、娱乐、教育、编程、营销等场景。不过,目前市场上尚未产生一款真正的爆品级智能体应用。对此,吴运声认为,从用户侧来说,目前接触到的智能体一般是通过设置一些Prompt(指令)决策、配置简单参数、知识库等生成的智能体应用,尽管已经有诸如练习外语、健身知识等一些类目的智能体,但用户的感知可能并不会很强烈或广泛。而事实上,对于研发人员来说,智能体应用在后端会有很多可能性,如通过代码方式生成更复杂、更智能的应用,这类智能体已在腾讯内部使用,针对不同的场景或业务需求来生成不同的智能体,解决不同复杂程度的任务。“我认为,作为生成式AI典型应用的智能体,仍处于一个持续的探索过程中,未来加入更多的创意或与其他应用的结合,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我们需要更耐心一点。”吴运声说道。

至于前一阶段业内围绕是否开源的讨论,腾讯混元大模型方面表示“坚定拥抱开源”。根据蒋杰的介绍,腾讯混元文生图大模型已全面开源,该模型开源3天内就在Github上获得超千位开发者关注。未来,多种尺寸的腾讯混元模型也将对外开源,可分别支持手机端、PC端、云/数据中心等多样化的部署场景。

根据第三方咨询机构沙利文的评测结果,腾讯混元模型的通用基础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处于国内大模型领跑梯队,高于国际大模型均线。权威评测机构SuperCLUE的报告也显示,腾讯混元大模型位列国内大模型第一梯队,在基础和场景应用上均处于领先位置。

(编辑:吴清 审核:李正豪 校对:颜京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