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像“掰饼干”一样

为了像“掰饼干”一样
2024年05月21日 10:35 媒体滚动

高歌

  “领导,现在我们真空吸盘加工的零件,拆下来边框很薄,轻轻一掰就开,就像是掰饼干一样脆!”

  “这就对了,给大家约法三章,就是一种倒逼倒推,明确边界是让我们这项技术作用发挥更好,成了说明真空吸附加工技术我们突破了,很棒!”

  ——这是航空工业导弹院十一分厂数铣一组副组长郭毅博与分厂书记王军郎在某天夜班时的对话,记录着一次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新的探索。

  故事的开端,是分厂负责人现场巡视时一次偶然的发现。某天夜晚,在钳工巡视的王军郎发现师傅们正在加班去除真空吸盘零件边框,通过手拿錾子在四角敲击,花了好长时间才将一个边框整齐地从零件边缘剔除下来,断裂口足足有0.15毫米,废料堆叠在师傅的手边,像一把把锋利的短刀,稍不留神就可能割伤手指。

  真空吸附装夹技术是分厂这两年面对薄板零件创新使用的一种装夹技术,由于效率高,准备时间短,在分厂得到快速推广并向框架类零件延伸。但随着使用对象的变化,很快暴露出诸如连接边薄密封难、连接边厚难去除、钢件飞边易伤人等问题,给上下工序带来了难题与风险。

  放任风险不管,从来不是铸箭人的作风。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分厂领导当即决定召集数铣一组骨干开会,对真空吸附加工的材料限制、边框要求、工艺标准进行了“约法三章”。材料飞边严重不允许使用该技术、边框去除不便利不允许使用该技术、吸附不紧密不允许使用该技术。分厂领导说:“每一项技术都是有边界的,在边界内合理使用,发挥最大技术优势能提升我们效率,但不创新、不提升,单点的技术突破解决不了分厂整体效率。就像边框去除,表面看是个小问题,数铣干得再快,后续突破不了,也没有效率的提升。这项技术走不好,就不能用,不讲条件,啥时候你们能够像掰饼干一样掰边框,这项技术就突破了。”

  有想法就要立刻实践,班组成员立马落实要求,众人纷纷献策。经过总结,班组长林春泷挑选几种典型零件分阶段开始了实验摸索。第一阶段安排谢治华实验框架零件的去边厚度在最薄厚度为多少时会漏气,第二阶段安排白泽洲在高速铣设备上实验。经过多次实验和改进,真空吸附装夹技术能力明显提升,后续工序效率和安全工作得到了明显改善,生产效率也有了显著提升。

  这是技术创新的一个小案例,也是分厂创新工作思路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分厂把快速科研作为首要任务,围绕快速科研,积极探索,从高效切削、快速装夹等方面积极需求寻求突破,同时也持续关注上下游的配套改进,开展精益活动,从各个小环节入手,不断完善管理与技术细节,缩短科研产品周期。分厂始终坚信好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技术孤岛,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细节,不断探索边界,才能尽善尽美。如今分厂已经在职工中持续开展了创新课题申报、微创新改善等一系列创新活动,面对日益增长的科研任务,分厂职工将持续创新改善、同向发力、高效拼搏、死磕节点,用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