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出口多意味着“产能过剩”的论调完全站不住脚

商务部:出口多意味着“产能过剩”的论调完全站不住脚
2024年05月21日 11:04 新华每日电讯

转自:新华每日电讯3版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记者谢希瑶)针对近段时间美西方国家给中国新能源产业贴上“产能过剩”的标签,商务部政研室副主任丁维顺在新华社20日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上说,出口多意味着“产能过剩”的观点完全站不住脚。把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多等同于“产能过剩”,既有悖常理和常识,也与客观事实严重不符。

  丁维顺从两个角度进行了阐述。从国际贸易往来看,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各国基于要素禀赋、技术积累、发展路径等形成不同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合作、互通有无,从而有效提升全球经济效率和福祉。从市场经济原理看,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下,供需问题要从全球看,不能只看一国。当今世界经济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生产和消费都是全球性的,需要在全球视野下进行供需匹配和调节。

  丁维顺列举了一组数据: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长期向世界大量出口一些产品,美国生产的芯片约80%用于出口,德国、日本生产的汽车分别有近80%、约50%用于出口,波音、空客生产的大量客机也是用于出口。就中国而言,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仅约12.7%。

  绿色低碳是大势所趋,全球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持续扩大,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十分广阔。先进产能非但不会过剩,反而是相对不足的。据国际能源署研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需要达到约4500万辆,是2023年的3倍多;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GWh,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多,均远超目前全球供给能力。

  “有关国家和地区不能一边高举绿色发展的大旗,一边挥舞保护主义的大棒。”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此前就这一问题回应称,这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和双重标准,是一种“双标主义”,既会阻滞全球绿色转型,动摇气候变化合作的信心,也会挫伤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投资合作的决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