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东山转灯 “转”出幸福生活好光景

兰州新区:东山转灯 “转”出幸福生活好光景
2024年05月21日 16:20 每日甘肃网

兰州新区:东山转灯 “转”出幸福生活好光景

  记者 魏晓倩

  每当元宵节前后,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在大门廊檐上挂花灯,房院屋顶悬挂彩灯。这时,一群老少男丁,或提灯、或背灯,数百盏五颜六色的花灯沿着村道形成长龙阵,鼓乐而行,以田野为纸,以双脚为笔,在头灯人的带领下,尽情“挥毫泼墨”,所经之地,留下了“福寿康宁”“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样,这些字样被保留数日,表达着对来年美好的期盼。

  这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东山乡遗留下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俗活动,被称作东山转灯。这转灯的民俗经过千年的历史积淀,在移民搬迁造福子孙后代的时代大潮中,走过山川,走过草原,来到了秦王川这片土地。

  搬迁群众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文化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播种发芽。新康村村委会副主任杨响平回忆起上一个元宵节的转灯盛况,依旧激动不已:参加转灯的有两三百人,前来观看的更是有数千人,平日里安静的村庄一时间热闹非凡。他们不仅在本村转灯,还前往邻近的西岔镇漫湾村、团庄村等地转灯,把对来年的美好祝福传递给从来没有接触过这项民俗活动的邻居们,受到了邻村朋友们的热情招待,作为回报,漫湾村还把他们的社火队带到了新康村,打太平鼓、耍狮子,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不热闹。

  杨响平说,原先在东山乡,都是以村为单位组织转灯,原来的村子规模小,而且都零星分散在山区,规模自然是没有现在这么大。近三年的时间里,陆续有近400户东山乡村民搬迁至新区新康村,转灯的队伍一年比一年壮大。这项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在新区落地生根,更是开出了绚烂的花朵,变得更加夺目光彩。

  东山转灯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灯火、音乐、舞蹈、说唱、剪纸、书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扎灯笼、裱糊、绘画或题字装扮、灯顶插花……一到腊月里,新康村家家户户都在为转灯作准备,变着花样地装扮自家的花灯。

  新康村村民韩村旺是东山转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2023年甘肃省乡村工匠。他剪出的剪纸贴在灯笼上,总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深受村民的喜爱和追捧。如今,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这花灯也是一年比一年丰富多彩,装扮也不仅限于书画剪纸,一些年轻人还在自己的花灯上挂了LED彩灯,在黑夜的转灯长龙中格外引人注目。

  与韩村旺不同,另一位东山转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韩爱良,他的特长在于“踩字”。在新区连续两年的转灯活动中,他都是名副其实的“头灯”,带领二三百人的队伍,在黑夜中前行,脚步经过的土地便成了一幅原生态的书画作品,将“风调雨顺”等寄托着美好期望的词语以最古朴的方式呈现在土地上。为了能在活动进行当天达到预期效果,他从腊月开始,就要反复琢磨,提前规划线路。如今,转灯的规模一年比一年大了,已到花甲之年的韩爱良收了一名徒弟,跟在他身边学习“踩字”,再过两年,徒弟也可以独当一面执掌头灯了。

  移民搬迁让新康村村民的生活呈现了很多新气象和新变化,日子越过越好的同时,他们也不忘将这些传统文化留下。

  人在,文化就在。东山转灯并没有因为离开东山乡而消逝,反而正在以一种更加包容、更加积极的状态发扬光大。

  杨响平说,他们有个愿望,那就是在新康村成立东山转灯非遗工作室,让更多爱好这项民俗活动的人都参与进来,让传承了千年的传统文化能在这新时代熠熠生辉。

记者 魏晓倩

责任编辑:高保武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