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律师说丨付费内推、职业培训…… 如何避开这些求职骗局?

热线律师说丨付费内推、职业培训…… 如何避开这些求职骗局?
2024年05月21日 17:45 西部网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 杨晏宁)付费内推、实习生套娃、非法传销…… 临近毕业季,不乏有的毕业生求职心切,落入一个接一个的“陷阱”中去。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律师卢霞提醒,广大毕业生求职应警惕“非法职业中介”“职业培训”“薪酬”等陷阱,一定要时刻保持“火眼金睛”,谨防掉坑。

非法职业中介陷阱

以介绍工作为名 向求职者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

卢霞说,非法职业中介是指某些没有相关资质、未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或者冒用、伪造相关资质,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这些非法职介机构大多没有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过期、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在经营其它项目时兼营中介。即便提供了岗位信息,往往也是与高校毕业生需求不匹配甚至虚假的就业岗位。”

防范提示:要优先选择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正规市场中介机构,对市场中介机构应了解其经营范围是否包含职业介绍业务,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与市场中介机构签订协议时,不要轻信其口头承诺,一定要看清签约内容,不要盲目签字。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应立即求助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或公安机关,拒绝支付相关费用。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律师卢霞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律师卢霞

职业培训陷阱

以无工作经验为借口 要求应聘者缴纳高额培训费

卢霞说,职业培训常见类型是“招转培”,即招聘转培训的简称,是指一些公司打着招聘员工的旗号,以高价薪资或优渥待遇为诱饵,要求应聘者签订“准员工”合同,然后再以“无工作经验、不符合岗位要求”为借口,要求应聘者缴纳高额培训费以获取非法利益。

“主要特征为同一家公司发布N个类似的实习生岗位;职位要求门槛低,往往都会设置学历不限、工作经验不限等以吸引求职者;一般直接在标题中注明高薪、双休等字样;要求签订协议,约定不论结果如何,培训费概不退换。”卢霞说。

防范提示:增强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遇到“未来就业前景广阔,但需要参加付费培训”“只要付钱就能参加推荐就业”等以及过高的薪资允诺,要提高警惕;如遇搞不清、拿不准的情况,及时查证或与学校老师、同学联系,理性判断,谨慎选择;交费须索要正规发票,保存好签订培训协议,以便维权,同时向人社部门或公安机关投诉举报,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薪酬陷阱

招聘时以优厚待遇吸引求职者 后期不兑现或“缩水兑现”

卢霞说,所谓薪酬陷阱,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以优厚待遇吸引求职者,等到正式上班时,招聘时的承诺则以种种理由不予兑现;或是针对薪酬中的一些不确定收入,进行虚假或模糊的承诺,最终不能兑现;或者“缩水兑现”。

防范提示:劳动者在入职时与用人单位明确工资标准、发放工资时要求用人单位明确工资结构出具工资条,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劳动合同薪酬条款约定,须注意: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般填写“基本工资”,浮动工资部分另在薪资方案中予以明确;明确税前、税后金额;工资支付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如实际用工时间早于劳动合同订立时间的,双方需确认劳动合同签订之前,用人单位已足额支付薪资报酬,不再另行支付。

此外,卢霞还提醒,毕业生求职时要保持清醒头脑,仔细甄别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多渠道了解招聘岗位的工作内容,深入了解对方公司的背景信息。切勿轻信口头承诺,务必签订正规劳动合同,明确对方公司性质和背景。保护好自己的证件和财物,切勿将重要信息透露给陌生人。一旦发现被骗或疑似被骗的情况,或发现自己加入了涉嫌犯罪的公司,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寻找时机报警,并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

编辑:马晴茹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