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先进制造业筑牢产业强区基石

新区先进制造业筑牢产业强区基石
2024年05月22日 03:08 兰州日报
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近年来,兰州新区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如今,新区优势产业集群布局已基本成型,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发展动能进一步提升,发展基础持续夯实。

宝航、东金碳基等4家负极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德福、海亮等铜箔项目产能不断提升;大科学装置检验检测中心投入运营,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完成规划竣工验收,科近泰基医用重离子装备制造等重大科技项目取得重大成果;兰石超深钻机出口海外,建投重工专用车出口巴基斯坦,博睿重装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广通12米纯电动经典城市公交车亮相柏林,“知豆彩虹”下线;益海嘉里生产的“金龙鱼”系列米面油畅销省内外,农投集团鲜切玫瑰、百合香飘海外……一个个项目,一个个产品,彰显着新区制造的动能与活力。

兰州新区聚焦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打造“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纵深推进“335+X”产业倍增行动,以科技创新赋能,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经过多年的发展,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成为“新区造”的鲜明标签,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向“新”而行推进产业升级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

近年来,兰州新区围绕主导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赋能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使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产业强区的“最大增量”,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工业发展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体系结构更加完善、技术层次持续提升、集群效应加速显现的良好态势。

前不久,知豆汽车新款电动车“知豆彩虹”新车在兰州新区下线,为微型电动汽车行业注入充满生机和创意的新鲜活力。作为西北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知豆已成为兰州新区新型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省工业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兰州新区以产业高端化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开放合作为牵引,不断优化产业链布局、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完善资源要素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提升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今年年初,在VDV电动客车大会和贸易展览会上,兰州新区广通12米纯电动经典城市公交车亮相。凭借领先的新能源技术和独具特色的外观设计,样车取得德国交通管理局KBA的认证许可并上牌路试,成为目前国内率先达到德国运输企业联合会公交技术标准的客车企业,不仅提升了兰州广通新能源品牌的世界知名度与影响力,也进一步让新区成为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出口的产业高地。

不仅如此,依托新区良好的发展环境,一大批体现新型工业化特征的“新区造”企业以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层次不断迭代、持续提升。

走进甘肃德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满眼是自动化生产的场景,机器设备正精准高速地按照智能设置参数高质量运行,车间生产全过程实现系统化、可视化管理。“我们目前基本上是满负荷生产,由于产品质量好,市场供不应求。在确保市场供应的同时,我们加大研发力度,争取在新区制造出世界最薄的铜箔。”公司董事长张涛说。

在兰州新区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检验检测中心已建成运行。该中心10米法电波暗室的四面墙体和顶棚贴满了凸起的蓝色锥形立面,“科技范儿”十足,视觉效果颇为震撼。“这间电波暗室的墙面,主要由铁氧体片和聚氨酯泡沫尖劈吸波材料构成,用于屏蔽外界电磁波信号对测试信号的干扰,营造满足测试要求的试验环境。”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果转化与产业处项目主管胡林刚说。

近年来,兰州新区持续加大对高科技技术研发攻关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国家重点、难点高科技项目的谋划、人员组织、财力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强化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勇于创新、敢于突破。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让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力打造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的全国高效标杆新通道,为新区工业产业和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们工业企业就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智能化升级、以绿色化支持可持续发展、以集群化构建产业生态,在工业领域加快布局与投资,充分发挥行业‘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配套企业形成集聚发展的模式,构筑新区产业链竞争优势。”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光说。

甘肃德福、海亮等企业的发展,是新区推进制造业智能转型、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据2024年新区工作会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兰州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3%,跨上新的增长台阶。

“对新区来说,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抓好工业产业项目培育。新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战略产业‘两条腿’走路,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抢占西部经济制高点。”新区经发局党组书记苏田对新区工业发展胸有成竹。

向“链”而聚树起发展路标

在兰石装备公司生产车间里,天车高高耸立、工人往来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由该企业承制的旅大5-2北海洋钻井模块项目正在全力推进。而在此之前,满载着兰石装备公司承制的ZJ90DB钻机部件的集装箱船,从江苏张家港港口横跨太平洋运往玻利维亚,使公司未来在南美市场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不断向新而生、拔节生长的兰石集团,是新区装备制造业抢抓发展机遇、不断发展壮大的缩影。

多年来,新区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围绕增强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掌控力,统筹优势产业强链、传统产业延链和新兴产业育链,培育形成了一批引领带动作用突出、支撑性强的标志性产业链。通过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和协同,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和协同发展。同时,加强产业链的国际化布局,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提升新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不仅如此,新区做实招商引资,打造工业高质量发展“强引擎”,以“引大引强引头部”促好企业、大项目落地,以产业生态构建抓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扩量。今年以来,新区新引进东方希望硅产业链配套项目、宏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等优质产业项目82个、总投资2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

树立链式思维,新区向新而行,持之以恒推动新型工业化,园区成为工业集聚发展的主阵地。一个个项目投资、一个个企业发展、一个个园区建成,汇成兰州新区经济发展亮眼“成绩单”。产业园区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产业蓬勃发展、结构优化,凝聚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发展合力。

近年来,兰州新区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理念,着力打造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生态农业、现代物流等专业化园区,共建成各类农业园区12个、工业园区11个、服务业园区6个,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政策向园区倾斜,对园区企业实行“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链式培育,有力促进了园区对新型工业化发展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引领支撑。目前,新区产业园区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4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6家,创新型科技人才达6500多名,支撑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跃升至全省第一。

同时,新区实施“强服务、强人才”行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夯实强工业智力支撑,推动以产业结构为导向的优化人才结构,把引才、引资、引技有机结合,实现产业集聚人才和人才引领产业的良性循环。

在全球产业深度调整、政策集成效应释放、重大战略叠加发力、新增长点积厚成势等机遇和挑战面前,兰州新区更是超前布局、勇闯新路,推动外贸主体培育、外贸业态拓增、外贸市场开拓“三向并举”,实现了对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贡献度持续提升。

企业攀高逐新,项目建设向“新”而行,产业发展向“链”而聚……新区加快实施产业强区战略,以专业化特色化园区为依托,以政策带动、创新驱动、服务联动为抓手,全面建设“新能源新材料新城”,着力打造“现代化工产业新城”,推动航空临空、城市矿产、应急救援等新兴产业突破式发展,不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提质焕新”、新兴产业“加速裂变”、重点链群“固本提能”、优质企业“量质倍增”,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以赴创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

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制造业蜕变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当前,兰州新区立足城市产业特色和产业禀赋,以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作为突破口,聚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型工业化之路上树立起了路标,力争为强省会贡献更多新区力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兰州市 制造业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