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变质胺液 高效产出“蓝金”

“复活”变质胺液 高效产出“蓝金”
2024年05月22日 02:21 兵团日报

●何亮 杨芳 徐沁康

“运行效率越来越高,新技术为含硫天然气高效生产插上‘翅膀’。”近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以下简称天研院)科研管理部主任李金金对笔者说。采用胺液深度复活技术后,截至今年3月,中国石油13套天然气脱硫装置成功实现规模化应用,超3200立方米的变质胺液被“复活”,279亿立方米含硫天然气实现安全高效产出。

那么,该技术对于天然气增储上产有何意义?又有哪些应用前景?

天然气又被称为“蓝金”,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对于我国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2025年,我国天然气年产量力争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然而目前,我国开发的天然气约60%含硫。这些含硫天然气开采出来后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过脱硫等净化处理才能成为商品天然气。

目前,天然气净化厂通常采用胺液对天然气进行脱硫净化处理。但在这个过程中,胺液自身会发生降解、受到污染。如何有效地从这些变质胺液中分离出致泡性变质物,恢复胺液脱硫性能,一直是国内外气体净化领域公认的难题。

针对这一难题,天研院颜晓琴团队研发出胺液深度复活技术。该技术打破了胺液复杂变质无法监测和提前预警的技术局限,脱除的变质产物种类数是国外技术的8倍,活性剂损失率更是从国外技术的98%降至2%以下。

胺液深度复活技术成功应用,对国内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南坝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作业分公司宣汉净化厂内一片繁忙,生产人员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下一列装置的胺液复活工作。作为中国石油首个高含硫天然气开发合作项目,川东北天然气项目采用胺液深度复活技术,保障宣汉净化厂高效产出合格商品天然气30亿立方米,同时降低生产成本1900余万元。

而这只是胺液深度复活技术支撑天然气快速上产的一个缩影。自2021年投用以来,胺液深度复活技术已支撑西南油气田安全高效净化含硫天然气近300亿立方米,占西南油气田天然气生产总量的近一半,并实现降本7100余万元。

“胺液深度复活技术在解决胺液发泡、脱硫性能下降方面优势突出,有望成为气体净化行业主流。”天研院天然气净化研究所所长刘其松告诉笔者,目前国外在配方型胺液复活技术研发方面还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我国已布局并申请胺液深度复活技术相关国际专利,为进军海外市场做准备。

刘其松表示,由于胺液也广泛地应用于炼厂气、合成气等含硫气体脱硫,因此胺液深度复活技术在国内外天然气净化厂、炼油厂和化工厂应用前景广阔。

据《科技日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天然气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