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肥胖率快速增长,如何打赢体重管理“持久战”

超重肥胖率快速增长,如何打赢体重管理“持久战”
2024年05月22日 04:38 媒体滚动

□ 本报记者 王甜 蒋明睿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我国各年龄组超重肥胖率均呈快速增长趋势。目前,我国约有19%的6岁至17岁青少年面临超重和肥胖问题,而这一比例在成年人中则超过50%,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我国体重超重人群比例偏高,给防治工作带来结构性挑战。专家表示,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导致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多种慢性疾病甚至肿瘤的发生相关。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能为4180亿元人民币,需要从个人、社会、学校、医疗等多个层面综合行动,共同推动肥胖防控工作。

胖从“口”入,“病”从胖来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受超重肥胖的困扰?在江苏省营养学会理事长汪之顼看来,导致超重肥胖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饮食不健康。“许多研究表明,超重肥胖与家庭饮食影响密切相关。”汪之顼说。

“我不怎么吃大荤,为什么还会得脂肪肝?”这是南京市第二医院营养科医师肖瑶经常遇到的咨询问题。作为一家以肝病诊疗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该院营养科经常会收治一些肥胖型脂肪肝患者。

“经过膳食调查,有的患者米面主食摄入过多,饮食结构不合理。”肖瑶说,有些人往往意识不到,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也会转化成脂肪,这类患者的治疗应以调整饮食为主,基本原则为“一适两低”,即适量蛋白质、低糖和低脂肪,平时饮食注意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和瓜果,限制热量的摄入。“同时要加强锻炼,积极减肥,就可以恢复正常。”

“不过很遗憾的是,不少人意识不到自己的肥胖,或不认为肥胖是一个问题。”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鲁一兵说,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要高于糖尿病,他们科日常工作中每年接诊的糖尿病患者高达6万,但因为肥胖前来就诊的患者却一个月都不超过百人,甚至在他提醒一些糖尿病患者控制体重时,大家也不甚在意。“很多肥胖人群只有在体检指标发生问题时才会关注,大多数时候都认为肥胖并不影响健康。”可现实情况却是,不少肥胖的人患脂肪肝、胆囊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都与肥胖有关。鲁一兵呼吁,不要等到已经出现肥胖并发症后才想到控制体重。

科学减重,并非“管住嘴迈开腿”这样简单

“管住嘴、迈开腿”是普通人奉为圭臬的减肥秘诀。在医生看来,这句话并不容易实现,他们在临床中注意到不少人控制饮食后,减肥还是“失败”了。

不少人一提到减肥就开始节食,其实这样非常不健康。“节食减肥确实能收获短期效果,但并不是科学持久的减肥方式。节食会导致营养失衡,短期减下来的不是脂肪,而是肌肉和水分。”肖瑶说,节食因为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会导致基础代谢率低。基础代谢率一旦降低,人体消耗热量变少,热量就很容易堆积在体内。另外节食带来的基础代谢率降低,让节食人群在恢复正常饮食后,陷入吸收高、消耗低的状况,反弹是必然的。

如何吃其实十分讲究。“不能只吃水煮青菜不吃荤,肉是最好的蛋白质来源,鸡肉、鱼、虾、瘦牛肉等优质蛋白质,可以及时修复身体组织,是肌肉量的保证。同时,也不能完全拒绝主食。”肖瑶提醒,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会引发脏器功能障碍。更重要的是,大脑的能量代谢主要依靠糖代谢,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情绪,还会影响智力。

“除某些特殊疾病引起的肥胖外,大多数肥胖还与患者的生活方式相关。”鲁一兵说,减重对专业性要求很高,即便在医院,也需要营养师、运动康复师、内分泌医师等多学科会诊。他以简单的饮食调整为例,并非营养师提供某个食谱就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同的肥胖人群、不同的机体状态、体内成分含量都不同,需要的饮食结构也会不同。

简单的一句注意饮食和运动,真正执行起来可能会非常困难。更需要大家调整心态,不能始终处于自我放松无压力的状态。“肥胖问题是慢性病防治的重要结合点,要以体重管理为抓手,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以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切入点,有效减少超重肥胖等危险因素,从而防治慢性病。”鲁一兵表示。

政策走在前,有效防控还需多方合力

近些年,各类新型“减肥方法”层出不穷,比如手术减重、中医减重、使用各类降糖药物、改善肠道菌群。各类新药通过审批,逐渐走向市场。在鲁一兵看来,国家针对肥胖这一疾病治疗的政策相对滞后,目前一些新的减重药物适应症审批通过后,却很难纳入医保。他建议可以给肥胖患者制定一些指标,科学划分报销标准,让更多严重肥胖的患者能更早得到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苏州市中医院、泰州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设置的与减重相关的门诊,无疑是对这一社会问题的积极回应。记者了解到,这些门诊大多是由营养科、内分泌科专家坐镇,通过多种医学手段帮助患者减肥。不仅提供营养减重专病服务,还有减重糖尿病外科、减重助孕等多元化的服务,为肥胖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专业指导和帮助。

而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的成人、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也为我们提供了参考。这份指南不仅是对个人健康负责的表现,更是国家层面对肥胖问题重视的体现。

指南提出的食养原则和建议,如全面均衡多样化的膳食、限制总能量摄入、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等,都是基于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理念的科学结合,旨在帮助居民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预防和控制肥胖。

“然而,面对当下严峻的健康形势,仅仅依靠医疗手段、食养指南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认识到,肥胖不仅是个人体质、饮食习惯等问题,更是一个涉及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复杂的公共问题。因此,要有效防控肥胖,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行动。”江苏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从《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再到《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面对肥胖已成我国公共健康主要挑战,近年来,卫生疾控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进一步促进全人群营养健康和肥胖防控。

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也启动为期3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促进公众了解自身体重变化,主动调整饮食,加强运动锻炼,由专业人士给予技术帮助和指导,倡导社区单位广泛参与。

鲁一兵建议,体重管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倡导,将体重管理纳入健康家庭建设,由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加强对百姓的普及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主动调整饮食,加强运动和锻炼。在全社会不断掀起、普及体重管理与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热潮。

视觉中国供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饮食 肥胖率 体重 减肥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