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何以成一些师生共同的“痛苦”

本科毕业论文何以成一些师生共同的“痛苦”
2024年05月22日 05:56 中国青年报

    眼下,正值大四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季。一直以来,“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呼声在坊间不绝于耳。诸如“一届不如一届”“毕业论文送掉老师半条命”等,也成为指导老师抱怨学生写作水平、研究能力的情绪化宣泄。

    那么,本科毕业论文何以成为一些师生“共同的痛苦”呢?首先,本科生在校四年接受的学术训练较少,最后产出的论文难免会不尽如人意。尽管现在不少高校都已开设学术写作方面的课程,但仅靠一门课程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大四阶段要去实习,一些学院就将学术写作课程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其中的问题是,经过一个暑假之后,学生们到了大四才开始真正着手准备论文,之前上过的写作课内容或许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还有很多学生从大三就开始准备考研,大四也一直忙于考研、实习,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

    在大学期间,一些课程也会布置课程论文,但很多时候,这些论文并不符合学术论文的严格规范,而任课教师也不会提出较高要求,或是专门讲解学术写作技巧。本科生在撰写毕业论文之前,并未接受系统化训练,而学术写作的实践性极强,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学生的学术规范意识不强,导致最后撰写的毕业论文“漏洞百出”。

    其次,本科生的学术写作这门课程还缺乏系统研究和有针对性编写的教材。尽管市面上已有很多学术写作教材,但往往较为笼统,学术论文因为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研究领域不同,其研究方法也千差万别。以笔者所在的英语专业为例,一般会有英语师范、商务英语、翻译学等方向细化,毕业论文选题涉及英语教育教学、商务实务、翻译学、文学等研究领域。学生的选题千差万别,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各不相同,均需要根据学位法所提出的“具有从事学术研究的初步能力”要求,系统性地编写教材,这对于一线教师也提出更高要求。

    第三,不同层次的高校,拥有不同的师资结构,学生水平也千差万别。在一些高校,教授、博导及博士的比率相对较高,他们本身就一直从事学术研究,学校总体学术氛围也较为浓厚。而在一些科研和学术基础相对薄弱的院校,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也参差不齐。以外语类专业为例,毕业论文通常要求用外语撰写,基础薄弱的学生,语言能力不高,基本的语法规范都存在问题。有些学生直接依赖机器翻译毕业论文,语言质量不过关,研究内容和逻辑思维也存在较大局限,这些都给本科论文指导带来更大困难。

    总之,在学术规范性训练较少、学生知识水平和写作态度参差不齐、实习和考研事务较多等诸多因素的叠加下,本科毕业论文成为一些师生共同的“痛苦”也就是一种常态。对高校而言,还应进一步思考:如何切实提升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写作方法,提高学术规范意识?实现这一点,才能真正保障毕业论文写作质量,让论文不再成为“痛苦”。

胡波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5月22日 04 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