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谷物的故事》以谷物为主线,讲述谷物横跨一万年、涉及五大洲的历史演变,展现谷物与人类文明的紧密联系。书中通过谷物从起源到被驯化再到成为世界主粮的过程,探讨了其对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化学农业带来的挑战及对可持续农业的思考。最后,作者崔凯强调粮食安全问题,并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应对人口增长对地球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挑战。

《谷物的故事:读解大国文明的生存密码》(第二版),崔凯 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内文选读:
伴随着30年的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人口融入城市文明。消费者居于食品工业链的末端,对谷物的理解仅仅停留在 《稻香》和《风吹麦浪》等歌词里,甚至退化为 “五谷不分”的超市购物者。美国畅销书作家迈克尔·波伦在 《杂食者的两难》一书中写道:“在超市里有很多类似食物的东西,但是你的祖先不会认为它们是食物。”食物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边经常有人发出感慨:今天的东西没有以前那么好吃了!
的确,以前的米饭煮熟后,表面泛着一层油光;一滴芝麻油滴下去,满屋飘香;土猪肉口感醇厚,咬一口满嘴流油;土鸡蛋的蛋黄呈橘红色,蛋香浓郁。如今很多食物,真的没有我们小时候的味道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有主观原因——过年才能吃上饺子时,当然觉得好吃;天天都吃饺子时,就不觉得香了,也有三个客观原因:
其一,土壤不同。无论是化肥还是有机肥,所含的氮磷钾并没有本质区别,真正的差异在于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养分和有机官能团。打个比方:有机肥相当于酿造酒,而化肥则是勾兑酒。一款酿造的白酒是粮食、酒曲、水质和工艺的有机结合,堪称天地之造化。酒体中除了水和乙醇,还含有醇、醛、酯等数百种微量成分,有着独特的口感、香气。而几分钟就勾兑出来的白酒当然缺少这份底蕴。长期使用化肥,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减少。土壤养分失衡又会导致微生物结构单一化。耕地积劳成疾,丧失活力。农作物 “体质”变弱,抗病力也下降,失去了饱满的口感。
其二,品种不同。传统品种的基因是千年进化而来的,土生土长,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已经融为一体。今天,农业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品种专业化、种植规模化成为一种趋势。产量越来越高,品种的培育周期越来越短。“产量高”与 “口感好”如同鱼和熊掌,经常难以兼得,产量性状优化了,口感性状却变差了。有时候新品种的母本是当地品种,父本却是从万里之外引进的,被人类硬生生地拉郎配。有时候第一代在北方生长,第二代却在海南岛繁育。人类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会感到水土不服,谷物亦如此。有些新品种不适应新环境,导致口感不在最佳状态。
其三,生长期不同。在传统农业时代,谷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4.310, -0.02, -0.46%)转化成各种生命物质,养分吸收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化学农业快马加鞭,作物在化肥助力下快速生长。个头长得挺大,其实是“早熟的孩子”,被采摘时甚至还没有 “性成熟”,更谈不上味道。从前养大一只土鸡需要半年,现在的速生鸡只需40天。速度是快了,却没有了原来的味道。网络时代追求快节奏,很多人喜欢“一分钟读懂×××”。美好的事物需要经受寒暑风霜的洗礼,一蹴而就的东西往往缺少底蕴。

今天,有机农业约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2%。有人曾质疑:既然化学农业存在这么多问题,我们为何不重新回归传统,发展有机农业,完全用有机肥替代化肥? 答案是:不可以。今天的农业生产,根本离不开化学农业的保驾护航。
中国的19亿亩耕地中,优等比例仅为1/3。是化肥助力耕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让我们艰难地实现了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的自给自足。为了养活14亿人,中国已经连续多年对土地进行高强度、高密度、高投入的开发种植,这在世界其他国家是极为少见的。很多人怀念从前的口味,然而产量的确是中国首要的选择。
在这个问题上,中美洲的古巴是一个前车之鉴。20世纪七十年代,苏联曾通过援助化肥、农药、农机和石油,助力古巴农业实现了现代化。然而好景不长,1991年苏联解体加上美国封锁,古巴失去了化学和农药来源,农业生产急转直下。1993年古巴大米产量比1989年减少了2/3,人均食物量 (热量值)减少了36%,平均每个古巴人减轻了20磅 (折合18斤)体重。面对食物短缺,从城市边缘地带到农村路边空地,古巴人不得不到处寻找可耕种的零星地块种植谷物。
退一步讲,即使农家肥能够替代化肥,大面积的有机农业在中国依然行不通。首先,中国的种植和养殖布局存在脱节问题,很多养殖场周围没有接纳畜禽粪便的农田,原本可以作为农家肥源的畜禽粪反而成了环境污染源。即使可以施入农田,如果不进行堆肥降解,粪肥中的抗生素还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再有,农家肥的肥效低,必须结合作物长势多次施肥。今天农村劳动力稀缺,找人去顶着炎炎烈日除草、捉虫、撒粪,谈何容易? 种地本来就不怎么赚钱,粮食卖不上小米手机的价格,农民也要盘算自己的收益。
消费者更喜欢畅想诗和远方,然而人多地少是中国的现实资源状况。如果完全使用有机肥,最多能替代20%—30%的化肥用量。如果停止使用化肥,或者全部使用有机肥,中国的粮食产量将减少30%,甚至更多,这是 “不可承受之重”。
原标题:《今天的食物为什么没有从前好吃?》
栏目主编:朱自奋 文字编辑:袁琭璐
来源:作者:崔凯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专家称“4+4”初衷是培养医学领袖:有严格考试,不是“特权”工具 收起专家称“4+4”初衷是培养医学领袖:有严格考试,不是“特权”工具
- 2025年04月30日
- 05:13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107,784
95岁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2025年04月30日
- 05:24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29,063
刚刚!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2025年04月30日
- 03:30
- APP专享
- 北京时间
8,194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投资研报 扫码订阅
股市直播
-
数字江恩今天 07:45:26
总的来说,下周除非有强力场外消息刺激,否则不能直接站上1分钟图的红色轮谷线,这次3313的回踩蓄势都还会再进行一下。但空间并不大,会在3439的轮峰线以上完成,时间来看也应该在下周得到3313回踩低点。 -
数字江恩今天 07:45:20
提高一个级别,看5分钟图,情况就好多了。3313的回踩本质不过是3439的下跌蓝色轮峰线突破后的回踩确认突破有效。或者换一个视角,这是再次上涨之前的蓄势回踩。所以这里蓄势是真、下跌是假,这个3313的回踩结构都不会真正再跌回去蓝色轮峰线之内,而会在蓝色轮峰线支撑上完成,从时间来看,就是下周完成。【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数字江恩今天 07:45:06
看最近的细节分时图,其实没有任何变化,大盘周三连图上的蓝色轮峰线都没有突破,只是控制节奏,新低很少,让个股表现一下。大盘依然处于3313的低级别回踩结构之中,只要不站上3296位置,这里不会有太大的停顿,还会继续回踩。【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数字江恩今天 07:44:51
本周最大的特征是,之前护盘的银行电力等板块回踩,防御性板块也没明显表现,而被压抑的科技和机器人(sz300024)分别在本周二和本周三出现修复性反弹。 -
数字江恩今天 07:44:46
本周来看,虽然是长假之前,但日均成交金额相比上周并未缩减。大盘在5周均线压制下窄幅震荡。创业板指和国政2000指数从分时来说强于大盘,幅度也稍微大一点,但从5周均线的角度来看,其实也都一样。 -
数字江恩今天 07:44:42
下周行情展望2025.04.30 -
张馨元今天 07:20:10
假期愉快,节后不见不散~ -
张馨元今天 07:20:01
今天有三个没想到,第一没想到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放量一千多亿,第二没想到今天银行不护盘反倒砸盘,第三没想到银行一鲸落万物生,个股没有到影响反而涨的很好。 -
张馨元今天 07:19:50
今日共73股涨停,连板股总数10只,26股封板未遂,封板率为73%。 -
张馨元今天 07:19:31
市场全天震荡分化,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17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472亿。盘面上,市场热点快速轮动,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400只个股上涨。从板块来看,机器人(sz300024)概念股再度大涨,精工科技(sz002006)等10余股涨停。算力概念股展开反弹,鸿博股份(sz002229)等涨停。华为概念股表现活跃,常山北明(sz000158)涨停。下跌方面,银行股集体调整,华夏银行(sh600015)跌超8%。板块方面,华为昇腾、人形机器人(sz300024)、AI眼镜、算力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电力、钢铁、港口等板块跌幅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