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刘化毅
加强学科理解 克服惯性思维
“一模”试卷结构与2024年辽吉黑高考试卷基本一致,渗透新题型新趋势。命题突出价值引领与思维考查,紧扣课程标准,依托高考评价体系,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基础性、创新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结合,充分发挥了引导教学的积极作用。例如第1题将化学知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第2题对化学用语的考查,第3题和第7题对实验操作的考查,第11题和第12题对奥赛试题的改编化用等。基于对本次考试成绩的分析,提出以下冲刺阶段备考建议:
一、回归教材,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以教材为本,深入挖掘教材的各个栏目,梳理各章节的知识脉络,明确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实验,要深入理解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操作细节。此外,教材中的图表、注释、思考与讨论等栏目,往往蕴含着重要的信息和考点。例如,实验装置图、反应机理示意图等,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化学过程。
二、研究真题,体会命题意图趋势。通过对真题的分析,了解命题人在知识点考查、情境设置、能力要求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通过分类整理,归纳出各部分的常见考点和题型,可以对解题思路和方法有更清晰的认识。
三、克服惯性思维,深化学科理解。警惕以往的经验规律可能带来的思维定式,注重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在解题时,要避免套用以往的常规结论,而是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知识。对教材中的知识、教师的讲解以及参考书中的内容,要保持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和思考。
四、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对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酸碱中和滴定等,要熟悉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对陌生的实验仪器,如第17题的三通阀、2023年湖北卷中的指形冷凝器等,要注意分析其工作原理,避免机械记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选择题中的实验问题在此类问题上设问。高考化学试题中常常会设置实验探究题,考查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归纳能力,这里不能依赖平时的常规认识,需要根据实验现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关注物质结构,理论指导实践。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和反应规律,这一思想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各个部分。例如,在有机化学中,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化学键的极性等决定了有机物的化学性质。通过对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分析,可以预测其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和反应时断键成键的位置。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运用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六、认真审题,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高考化学试题的信息量较大,能否准确提取、分析和应用信息,是影响成绩的关键因素。在做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对于题目中给出的情境,要学会提取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在解答问题时,要能够将提取的信息灵活应用于解题过程中。
生物 杨秀梅
重视教材 研做真题 限时训练
一、试卷整体分析
生物学试题以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以真实情境为载体,指向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考查,试卷结构、题型设置、考查内容、试题难度等方面与辽宁省高考命题趋势高度契合。
1.试题分析
基础性与综合性并重,突出主干知识考查。单选题直接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结构和功能、有氧呼吸的过程等主干知识,也通过综合性情境考查植物组织培养与病毒灭活原理、密码子与tRNA的对应关系及翻译机制,关注学生核心概念原理的深度理解;非选择题题目设问层次清晰,知识与能力考查并重。
情境化命题,强化解决问题能力考查。如:第18题以生态廊道为背景,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及生态伦理;第22题结合免疫学知识分析疾病机制,要求学生从分子水平解释检测指标;第23题探讨功能植物实验研究结果在农业生产中的研究意义。
多元设问,考查科学素养。如:第21题问规律、释原因、说理由,第22题问指标、写假说,第23题问依据、预期结果,第24题问理由、写目的,第25题问结论,充分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科学推理能力、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系统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
2.作答分析
整套试卷难度为0.52,区分度0.42。单选、不定项选择和非选择题三类题型从不同层次和视角设问,侧重点不同,让不同水平的考生有获得感。考试也反映出学生的薄弱之处:一是基础知识不牢,知识混淆,如第22题(1)不清楚甲状腺激素的功能,负反馈过程理解有误;基本概念不清,如第21题(1)学生对筛管运输、跨膜运输的理解偏差;术语不规范,如:“免疫B细胞”“淋巴B细胞”等。二是信息提取能力待加强,如第21题(2)(3)不能有效代入情境,结合图1、图2数据分析“光合产物优先供应老熟铃”的规律、“去除全部迟生幼铃与棉花产量的关系”,无法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化。三是关键模型、关键方法的迁移能力有待提高。如第24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这一核心步骤,学生在设计引物、选择限制酶切割位点等方面表现出对方法和原则仍然把握不准;对试题中“原因、证据、结果、结论”设问的答题逻辑把握不准。
二、备考建议
1.重视教材,及时回看,抓牢概念和术语。教材是复习的根本依据,专业术语和核心概念是答题的基础。复习中要对照目录,全面梳理知识点,包括正文、图表、思考讨论等板块,熟练掌握概念和术语的内在联系,确保使用准确无误,抓住基本分。
2.重视审题,精做习题,探明题意。新高考命题主旨由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有效提取信息并理解问题要求,是有效作答的前提,审题是关键一步。审题时要养成用笔勾画出关键的生物学术语和数据的习惯,有助于快速提取信息,为答题提供明确的依据。从平时练习到模拟考试,在每次做题时,提醒自己慢审题,快答题,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3.重视改错,及时反思,经常复盘。错题是复习过程中宝贵的资源,考试后要及时查看答案,将错题记录下来,注明错误原因和正确解法,复盘总结解题规律、方法。精做习题,避免囫囵吞枣。
4.对点复习,研做真题,限时训练。根据错题分析,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明确自己的目标分数,哪些是必拿分、哪些是可拿分,做针对性的专题训练,如基因工程部分对于限制酶选取存在问题,就集中做5到10个对应的问题,从基础知识入手,分析归纳设问方式和解决办法。通过研做真题,熟悉高考的命题风格和难度,了解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做题时,要严格按照高考的要求进行答题,包括答题时间、答题规范等,找到自己的答题节奏。
思政 唐铭
筑牢知识根基 加强解题训练
一、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总体保持各模块布局稳定,各模块比例较2024年辽宁省高考试题有所调整。紧扣教材主干知识,重难点分布合理,逻辑结构严谨。此外,注重科学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的考查,鼓励多视角思考,助力培育考生的科学精神与综合素质。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答题情况
基础知识薄弱: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理解不透,比如正答率最低的第9、14、16题,根源就在于对基础知识缺乏深度掌握。
审题能力欠缺:做选择题时,许多学生未认真剖析题干关键信息与限定条件。比如第2、12、15题,出错学生大多是因为没能有效分析、解读题干内容。
答题技巧匮乏:学生不能熟练运用排除法、比较法、推理法等常见技巧。对表述错误选项,因无法识别绝对化表述、偷换概念等错误类型而难以排除;面对相似选项,又不能对比差异、结合题干选出最优,导致失分。
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
信息提取偏差:不少学生无法从试题材料、设问中精准提炼关键信息。如第17题(1),部分学生不能合理分层材料,致使答案缺乏针对性;还有学生未能准确分析设问,混淆知识范围,本题限定必修3,却有不少人答成必修2。
知识运用僵化:一些学生虽记住教材知识,但理解不深,无法结合试题情境灵活运用。比如主观题得分率最低的第19题(2),学生多因对类比推理的含义、方法机械背诵,在新情境下难以迁移知识。
答题逻辑混乱:部分学生答题思路不清晰,作答无序,未按合理逻辑组织答案。比如第19题(1),许多学生不能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条理清晰地阐述亚冬会促进各国多领域合作、共筑“同球共济”精神。
语言表达失范:答题口语化严重,缺乏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用词不准确、不严谨,错别字、语病频出。
三、后期备考指导
1.筑牢知识根基
基础知识是解题核心。学生后期备考务必回归教材,系统梳理各模块知识,搭建完整知识体系。可借助制作思维导图、知识框架图等手段,强化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同时着重辨析易错易混点。
2.加强解题训练
选择题:认真审题,精准把握题干主旨与层次,细致剖析每个选项,果断排除错误及无关选项。紧盯选项中的关键词、限定词,杜绝因粗心而选错。
非选择题:应先精读材料与设问,敏锐捕捉关键信息,精准界定考查的知识范畴。答题过程中,需构建清晰逻辑框架,分点有序阐释观点,运用学科专业术语,保证表述严谨规范。同时,要紧密联系材料内容展开深入分析,避免脱离材料、单纯堆砌知识点的做法。面对开放性试题,考生务必紧扣题目主题,大胆开拓思路、创新作答,清晰呈现完整的思维路径,充分展现个人独到见解。
3.聚焦时政热点
思想政治学科时政性强,后期备考学生需依托试题,密切关注时事,掌握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经济发展动态、文化现象等,学会将热点与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知识剖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以便考试时能快速调用知识精准答题。
地理 韩金荣
强化图文信息提取和主观题答题能力
2025年是辽宁省地理学科自主命题的第五年。2024年的高考地理试卷由辽宁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联合命题,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也将加入联合命制试题的队伍。对2021年至2024年三省一区高考真题和适应性训练试题的反复研究,是此次“一模”试卷命制的基础。试题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角度,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整体难度适宜区分度很好,与辽宁省高考自主命题情况较好契合,是一套较为优秀的“仿真卷”。
对一万多份试卷的作答情况分析,总结考生们存在的问题如下:
1.不能全面提取和解读图文信息。
无论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每一组试题的图文材料都经过精选,承载着重要的解题信息,应重点关注图文材料中的时间、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对重点信息把握不准,易造成答题失误。如选择题第4题,要求学生根据东三省区域外净流出人口和区域内净流出人口柱状统计图的信息提取,得出结论。学生因未能有效提取题干中辽宁省净流出人口负值这一信息,对空间序列中人口流动特点的归纳就失之偏颇。再如主观题第19题,需要学生读取图文中的信息回答三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指明了空间和时间信息,如不能准确定位就会导致失分。
2.对地理过程掌握不到位。
高考试卷中运用陌生的情境考查考生根据现有的地理事实推测过程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那里有什么”或者“是什么”的问题,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考生不但要知道地理知识和原理是什么,还需要再掌握怎么样得出结论和原理的过程。例如,海—气相互作用的学习模块,师生不应该简单地总结为“厄尔尼诺现象时中国不同时节的天气现象与往年相反,拉尼娜现象时中国气候现象与往年同向增强”,而应依据判定的一般标准来推导。主观题第19题就是让学生运用这种理论推导方式来阐述海—气作用在印度洋的表现,题目中所给信息简洁清晰,设问的限定严谨,指向很明确,但是学生的作答情况一般。
3.主观题得分率低,暴露了描述能力短板。
地理试卷的分值构成是主观题52分,选择题48分。但是主观题的得分远远低于选择题的得分。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解答主观题需要学生具备综合思维和表述能力。以较为简单的主观题第17题(1)为例,需要学生们从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和减轻内涝三个方面来分析产生的作用及其具体过程。在格式上,应把三方面各自列出,然后一一说明过程。但是格式和过程都存在问题。主观题第18题的作答情况更是显示出学生对地理过程类知识的思维和描述短板。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考生在考前的这段时间里,做以下调整和准备:
第一,强化地理图文信息的提取能力。建议考生精练历年辽宁卷和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地理高考真题,从地理专家的视角关注地理信息,在研究过程中查找自身问题所在,也便于切实回归基础,提高能力。
第二,回归教材、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和原理。地理知识原理和发生发展过程要扎实,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无法灵活地调用知识来应对无穷变化的情境。从地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出发,研究教材中的案例,不仅仅是记忆地理主干知识,更需要学生们通过分析地理案例掌握分析问题、推测过程和表述能力。
第三,提高主观题的答题能力。仍以研读地理高考真题为例,在主观题的解答时,要注意以下要点:一是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二是为什么要这样回答,三是如何用地理逻辑进行表述,最后看是否完整地解答了地理问题。
第四,要重视有质量的模拟考试,摒弃无效的练习和试题。地理学科涉及的领域广,时空视角、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考查都可以融入在众多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学术情境中。希望考生们以大连市的“双基”“一模”试卷反映出的问题为契机,进一步扎实地进行复习,以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日语 楚乔
提升关键能力 掌握审答技巧
一、试卷整体评价
本试卷题型设置与高考日语契合,试题内容覆盖全面,难度梯度合理,整体难度中等偏上。试题注重语言应用能力与跨文化理解的双重考查,既包含基础语法与词汇的检验,又强调实际场景中的信息处理与逻辑推理能力。听力与阅读部分信息密度较高,语言运用侧重语法细节,写作部分对格式规范与情感表达要求严格,充分体现“基础与能力并重”的命题导向。
二、题型特点与核心考点
1.听力部分。分为短对话与长对话两节,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如购物、出行、计划安排等。短对话需快速抓取关键信息,如时间、数量,长对话侧重逻辑推理,如人物关系、行为动机。难点在于长对话的信息整合能力,如第6—8题需通过对话推断人物关系与行为目的,对瞬时记忆与逻辑分析要求较高。高频语法点包括请求句式和推测表达,需要考生结合语境辨析,找出正确答案。
2.阅读部分。四篇选文主题多元,涵盖外来语历史、社区文化、科技产业及励志哲理。外来语类文章涉及专有名词,需结合上下文理解术语;哲理类文章侧重抽象概念解读,要求考生分析隐喻意义。高频考点包括段落主旨归纳、作者观点推断及接续词选择等新题型重点考查内容。
3.语言运用。语法选择与短文填空侧重助词、接续词、动词形态等基础语法点;短文填空需结合语境判断助词、动词变形及固定搭配,难度中等。如助词辨析(第42题)、动词形态(第46题)及否定表达(第47题)。易错点集中在接续词逻辑区分和副词用法的否定强度差异。
4.写作部分。应用文(留言条)要求格式规范与敬语精准使用,行文需符合尊敬语规则,避免与谦让语混淆。同时,要注意信息完整(时间、目的、邀请内容)。命题作文需围绕“珍视之物”展开,重点考查逻辑表达和情感传递能力,对授受语法和细节描写要求较高。题目需结合授受语法展开细节描写,难点在于情感逻辑的自然衔接与授受动词主客体区分。
三、备考策略建议
1.听力强化。听力训练可每日练习短对话,熟悉高频场景词汇,精听长对话,注重听力速记技巧,学会记录关键信息(时间、数量、原因),提升速记能力。
2.阅读提分。阅读需积累常见词汇和外来语,关注接续词与段落逻辑关系。阅读语篇时要限时训练,练习段落主旨归纳与细节定位技巧,认真阅读题干再回原文定位答案,培养快速定位答案的能力。
3.语法巩固。系统梳理助词(「に」「で」「が」)、授受动词(「くれる」「もらう」「あげる」)、条件句(「ば」「なら」)等高频语法、句型规律,通过错题本总结易混淆点。
4.写作训练。应用文:背诵模板(开头结尾敬语),模拟练习留言条、邮件、通知等格式。命题作文:可设计“引言-正文-结尾”结构,结合具体事例增强感染力,例如以“朋友赠送的明信片”为线索,描述其背后的故事与情感影响。
本试卷全面考查日语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听力与阅读的信息整合、语法的精准辨析、写作的规范表达是提分关键。备考需以语法为核心夯实基础,通过真题训练强化实战能力,同时注重写作中的逻辑衔接与情感传递。针对敬语与授受语法等难点,建议结合场景反复练习,避免机械记忆,最终实现语言知识向应用能力的转化,方能在高考中稳中求胜。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专家称“4+4”初衷是培养医学领袖:有严格考试,不是“特权”工具 收起专家称“4+4”初衷是培养医学领袖:有严格考试,不是“特权”工具
- 2025年04月30日
- 05:13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111,715
95岁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2025年04月30日
- 05:24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32,894
刚刚!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2025年04月30日
- 03:30
- APP专享
- 北京时间
8,613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投资研报 扫码订阅
股市直播
-
数字江恩今天 07:45:26
总的来说,下周除非有强力场外消息刺激,否则不能直接站上1分钟图的红色轮谷线,这次3313的回踩蓄势都还会再进行一下。但空间并不大,会在3439的轮峰线以上完成,时间来看也应该在下周得到3313回踩低点。 -
数字江恩今天 07:45:20
提高一个级别,看5分钟图,情况就好多了。3313的回踩本质不过是3439的下跌蓝色轮峰线突破后的回踩确认突破有效。或者换一个视角,这是再次上涨之前的蓄势回踩。所以这里蓄势是真、下跌是假,这个3313的回踩结构都不会真正再跌回去蓝色轮峰线之内,而会在蓝色轮峰线支撑上完成,从时间来看,就是下周完成。【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数字江恩今天 07:45:06
看最近的细节分时图,其实没有任何变化,大盘周三连图上的蓝色轮峰线都没有突破,只是控制节奏,新低很少,让个股表现一下。大盘依然处于3313的低级别回踩结构之中,只要不站上3296位置,这里不会有太大的停顿,还会继续回踩。【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数字江恩今天 07:44:51
本周最大的特征是,之前护盘的银行电力等板块回踩,防御性板块也没明显表现,而被压抑的科技和机器人(sz300024)分别在本周二和本周三出现修复性反弹。 -
数字江恩今天 07:44:46
本周来看,虽然是长假之前,但日均成交金额相比上周并未缩减。大盘在5周均线压制下窄幅震荡。创业板指和国政2000指数从分时来说强于大盘,幅度也稍微大一点,但从5周均线的角度来看,其实也都一样。 -
数字江恩今天 07:44:42
下周行情展望2025.04.30 -
张馨元今天 07:20:10
假期愉快,节后不见不散~ -
张馨元今天 07:20:01
今天有三个没想到,第一没想到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放量一千多亿,第二没想到今天银行不护盘反倒砸盘,第三没想到银行一鲸落万物生,个股没有到影响反而涨的很好。 -
张馨元今天 07:19:50
今日共73股涨停,连板股总数10只,26股封板未遂,封板率为73%。 -
张馨元今天 07:19:31
市场全天震荡分化,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17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472亿。盘面上,市场热点快速轮动,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400只个股上涨。从板块来看,机器人(sz300024)概念股再度大涨,精工科技(sz002006)等10余股涨停。算力概念股展开反弹,鸿博股份(sz002229)等涨停。华为概念股表现活跃,常山北明(sz000158)涨停。下跌方面,银行股集体调整,华夏银行(sh600015)跌超8%。板块方面,华为昇腾、人形机器人(sz300024)、AI眼镜、算力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电力、钢铁、港口等板块跌幅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