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在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的梅园中,名为“摆渡人书场”的公共文化空间静静伫立。在前不久举办的2025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上,上海获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的一尺花园、徐家汇(8.150, -0.22, -2.63%)书院、西岸美术馆,都是让人耳熟能详的名字,独独“摆渡人书场”,显得有些“陌生”。
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里。这个曾经以评弹曲艺为特色的传统书场,最早改造于2008年上海世博会前,满载着老渡口居民的记忆。去年再次更新的书场,除了延续了传统江南园林的雅致,更以开放多元的功能和姿态真正融入现代社区生活。
都说建筑可以照见城市的历史,建筑同样也可以洞悉城市的未来。从历史深处走来、又给这座城市留下更多可能性的“摆渡人书场”,做到了。

老曲艺焕发令人惊叹的生命力
上午九点刚过,梅园里的阳光洒落,摆渡人书场门口已陆续聚起人影。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拎着布包、保温杯,慢悠悠踱到台阶前。“今朝是黄小莉老师的《庵堂相会》,阿拉老早约好的,前排位置要抢的呀!”一位穿绛红毛衣的阿姨边掏出水杯边念叨。
离开场还有半小时,书场100多个固定座位已被占满,工作人员匆匆搬出几十张圆凳,沿着过道见缝插针地摆开。
到了下午开场前,原本容纳120人的书场已挤进近150人。过道被圆凳塞得只剩一条窄缝,后排观众紧贴着墙壁站立,连音响控制台旁也挤着三四位戏迷。摆渡人书场演出负责人瞿花剑看着满场人头说:“沪剧队曹老师早跟我说,今天肯定爆满,但没想到这么夸张。”
70岁的蒋阿姨是书场的“铁杆粉丝”,每周都会从康桥赶来听沪剧。“我9点就到了,想占个好位置。”蒋阿姨笑着说,“这里的沪剧特别有味道,演员们都很专业。”
另一侧,今年69岁的曹慧芳正在排演沪剧,她是周家渡沪剧队的顾问。就在上个月,周家渡沪剧队刚刚成立,她和其他29位队员一起,正在为5月2日的专场演出做准备。“我们这个队伍里,有好几位都是比赛拿金奖的。”曹阿姨自豪地说,“虽然我们是街道的沪剧队,但质量绝对不输专业剧团。”


不少人冲着“零距离”而来。在摆渡人书场,舞台与观众席仅几步之遥,演员能看清台下每一张脸。“在这里唱戏,观众咳嗽一声我都得调整节奏。”沪剧队的乐器老师笑道。这种亲密感吸引了铁杆戏迷,甚至有人从长兴岛跨越大半个上海赶来。一位戏迷阿姨说:“别处的剧场像庙堂,这里像自家院子。演员下台喝口水,还能跟我聊两句角色怎么演。”
当新的文化形式不断浸润人们的生活,成为许多人新的精神追求的同时,在摆渡人书场,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一个“老书场”让人惊叹的生命力。
不过,评弹、沪剧等传统艺术形式,必然要面对“受众群缩小”的现实困境。摆渡人书场早早意识到了这一点,希望通过改造打开一个新思路:与其纠结如何“拯救”老艺术,不如先打造让人愿意停留的空间。
一个书场,变幻出多种玩法
摆渡人书场所在的周家渡街道,曾是黄浦江边的重要交通枢纽,承载着无数人对江水与城市的记忆,书场的名字也由此生发。摆渡人,既指代这次每一个拥有老时光记忆的市民,又指代评弹这门“既能渡人又能渡心”的艺术形式。
2008年,摆渡人书场在世博会的契机下建成,成为评弹和沪剧爱好者的聚集地。“之前的摆渡人书场,形式为邀请各家评弹团进行为期15天的演出。”街道文化中心主任焦雯婕介绍。在过去,书场仅有一层低矮的舞台,设施陈旧,二层空间因缺乏楼梯使用率极低。特别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书场的设施也逐渐变得老旧、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多元的文化需求。
2024年,摆渡人书场迎来了一次彻底的改造。设计师保留了原有建筑的面积和外观,却通过巧妙的内部设计,扩展了两个新教室,让这个空间焕发新生。二层原本荒废的空间被重新利用,通过一座“悬竹”楼梯与庭院相连,形成了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公共艺术装置。“梅园吐竹”的设计灵感,将江南“小桥流水”的意境融入现代社区,让居民在品茶观景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诗意。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小而精、优而美的空间”,焦雯婕说。改造后的摆渡人书场,不仅保留了评弹、沪剧等传统曲艺的演出,还增加了文化培训、艺术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每周一至周五,书场都有不同的活动安排:沪剧、越剧、京剧、魔术、相声……甚至还有非遗手作、亲子手工、电影放映等,使用率极高。
“这里的小剧场特别适合互动感强的活动。”瞿花剑举例说,前不久的一场魔术表演,演员邀请小朋友上台学习简单的魔术技巧,现场气氛特别热烈。“小朋友的活动反响特别好,每次报名都是秒抢光。”
城市更新响应真实的需求变化
书场的互动性不仅体现在活动内容上,更体现在空间设计上。二层的“悬竹”楼梯,不仅是连接上下楼的通道,更是一个开放的观景平台。“以前这里是评弹先生的住处,现在我们将其改造为一个新的空间”,记者看到,这里被布置成充满国风的雅致空间,居民可以在这里喝茶聊天,欣赏梅园的景色。

“我们希望这个空间不仅是看戏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让不同年龄段的人停留、交流、感受文化的地方”,焦雯婕说。
“我们的活动安排是根据居民需求量身定制的”,瞿花剑介绍,书场与上海市文化配送平台合作,居民可以通过平台“点单”,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出类型。沪剧和评弹是这里的“招牌”,但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孩子,书场还特别增加了互动性强的活动,比如魔术表演和非遗插花课程。

此外,书场的改造还让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以前大家喝咖啡都是在家泡,现在有了这个书场,大家更愿意走出来,和邻居们一起享受生活。”瞿花剑说。书场内设有水吧台,提供茶、咖啡等多种饮品,价格亲民。居民们可以在这里喝杯咖啡、聊聊天,享受一个悠闲的下午。
“城市更新的根本在于顺应人的需求变化”,焦雯婕说。书场的改造,不仅满足了老年人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也通过创新的活动形式,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和孩子。
未来,摆渡人书场还将继续探索更多可能性。焦雯婕透露,他们正在计划将二楼的空间打造成一个新的文化空间,能够展示插花、剪纸等传统技艺。“我们希望这个书场不仅能留住人,最终还能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地。”
原标题:《上海老渡口旁的书场,让老人和年轻人同时留下来了》
栏目主编:唐烨 文字编辑:茅冠隽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牛益彤 杜晨薇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专家称“4+4”初衷是培养医学领袖:有严格考试,不是“特权”工具 收起专家称“4+4”初衷是培养医学领袖:有严格考试,不是“特权”工具
- 2025年04月30日
- 05:13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111,715
95岁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2025年04月30日
- 05:24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32,894
刚刚!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2025年04月30日
- 03:30
- APP专享
- 北京时间
8,613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投资研报 扫码订阅
股市直播
-
数字江恩今天 07:45:26
总的来说,下周除非有强力场外消息刺激,否则不能直接站上1分钟图的红色轮谷线,这次3313的回踩蓄势都还会再进行一下。但空间并不大,会在3439的轮峰线以上完成,时间来看也应该在下周得到3313回踩低点。 -
数字江恩今天 07:45:20
提高一个级别,看5分钟图,情况就好多了。3313的回踩本质不过是3439的下跌蓝色轮峰线突破后的回踩确认突破有效。或者换一个视角,这是再次上涨之前的蓄势回踩。所以这里蓄势是真、下跌是假,这个3313的回踩结构都不会真正再跌回去蓝色轮峰线之内,而会在蓝色轮峰线支撑上完成,从时间来看,就是下周完成。【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数字江恩今天 07:45:06
看最近的细节分时图,其实没有任何变化,大盘周三连图上的蓝色轮峰线都没有突破,只是控制节奏,新低很少,让个股表现一下。大盘依然处于3313的低级别回踩结构之中,只要不站上3296位置,这里不会有太大的停顿,还会继续回踩。【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数字江恩今天 07:44:51
本周最大的特征是,之前护盘的银行电力等板块回踩,防御性板块也没明显表现,而被压抑的科技和机器人(sz300024)分别在本周二和本周三出现修复性反弹。 -
数字江恩今天 07:44:46
本周来看,虽然是长假之前,但日均成交金额相比上周并未缩减。大盘在5周均线压制下窄幅震荡。创业板指和国政2000指数从分时来说强于大盘,幅度也稍微大一点,但从5周均线的角度来看,其实也都一样。 -
数字江恩今天 07:44:42
下周行情展望2025.04.30 -
张馨元今天 07:20:10
假期愉快,节后不见不散~ -
张馨元今天 07:20:01
今天有三个没想到,第一没想到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放量一千多亿,第二没想到今天银行不护盘反倒砸盘,第三没想到银行一鲸落万物生,个股没有到影响反而涨的很好。 -
张馨元今天 07:19:50
今日共73股涨停,连板股总数10只,26股封板未遂,封板率为73%。 -
张馨元今天 07:19:31
市场全天震荡分化,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17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472亿。盘面上,市场热点快速轮动,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400只个股上涨。从板块来看,机器人(sz300024)概念股再度大涨,精工科技(sz002006)等10余股涨停。算力概念股展开反弹,鸿博股份(sz002229)等涨停。华为概念股表现活跃,常山北明(sz000158)涨停。下跌方面,银行股集体调整,华夏银行(sh600015)跌超8%。板块方面,华为昇腾、人形机器人(sz300024)、AI眼镜、算力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电力、钢铁、港口等板块跌幅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