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前后,将有大事发生?

5月17日前后,将有大事发生?
2024年05月15日 17:49 天天说钱

转自:刘晓博说财经

文/刘晓博

今天(5月15日)早上,央行发布了每月最重要的一次公开市场操作公告,传递了本月大概率不会降息的信号:

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的利率为2.5%,7天逆回购的利率为1.8%,都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下周一(5月20日)发布的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九成以上的可能是维持不变。

这符合市场预期。

就在今天MLF利率发布之前10来个小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需要保持耐心,等待“高利率抑制通胀”的更多证据。他同时表示,下一步行动不太可能是加息,更有可能将政策利率维持在现有水平。

也就是说,美联储暂不加息,更不会降息。

在中美利率倒挂,10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200个基点的情况下,中国要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也暂时不会降息。

不过,“430政治局会议”也表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也就是说,今年会继续降息,大概率是等美联储开始降息后。

所以,短期的选项就剩下了降准。

上图是4月的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的同比增速,都创下了近年来新低。

主要原因是:企业和个人信心不足,投资扩张和消费买房的欲望不强,导致了货币衍生能力下降。

次要原因是:管理层严管了资金空转,包括金融GDP的核算方式有所变化,“低贷高存”、“手工补息”受到管制。

所谓低贷高存,是有些资信比较好的企业或个人,贷款利息比较低。到大银行贷款之后,存入存款利息比较高的小银行获得利息差。这就造成了资金空转,管理层干预后拖累了金融数据的表现。

在经济依然偏弱、楼市低迷的情况下,短期内大概率会出台逆周期调控措施,继续降准就成为首要选项。

我的判断是:短期就有可能降准,比如本周五(5月17日)前后。

5月17日是一个重要日子,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开始发行,需要让资金面宽松一些。

超长期特别国债,大家比较关心,我简单分析一下。

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超长期”、“特别”、“国债”。

国债,就是以国家信用背书的政府债,计算在中央政府身上。地方政府的负债主要是地方债和城投债。

到2023年末,中国的国债余额是30万亿,地方债余额是40.7万亿,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城投公司等负债大约60到70万亿。

可以看出,地方债务压力比较大,中央债务(国债)相对较少。所以,在房地产出现拐点,居民家庭不愿意加杠杆之后,中国经济进入了政府加杠杆阶段,主要是通过国债在中央政府身上加杠杆。

下面是近年来国债的余额和年度增长情况:

国债的年度增量突飞猛进。估计今年全年会再次超过4万亿,创下历史新高。

长期国债,顾名思义是期限长。拉长期限,可以降低利率。超长国债分成20年、30年和50年期,今年发行的1万亿,从5月17日首发到11月底发行完毕,一共发行22次。

特别国债,是特殊用途的国债,一般不计入赤字。历史上,我国已发行过3次特别国债,分别为1998年、2007年和2020年。

1998年为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向国有四大行定向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2007年再次发行特别国债1.55万亿元用作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成立资本金;2020年发行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

今年开始的是第四次,官方的表述是“专项用于国家的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的安全能力建设”。

其实就是在经济低迷期扩大投资,都跟大基建关联。由于现在投资越来越讲究效益,肯定是中心城市及其都市圈获得的投资最多,有利于这些城市的发展。

增发国债的根本原因,是房地产不行了,土地财政出现拐点了。而中国经济是靠投资拉动的,于是就多发国债。

为了让更多的国债卖出去,必须采取两个办法:

第一,让央行买,但不是直接向财政部买,而是到二手市场上买,避免造成无底线印钞的印象。

第二,必须把全社会的利率水平降下来,这样国债的利率才能压低,国家的债务负担才能减少。

于是我们将迎来三个重要变化:

第一,人民币的锚定物,将从之前的美元(之前发钞方式是外汇占款)变为国债。

第二,央行常态化买国债,意味着量化宽松的跑道打通了,至于会不会量化宽松,看需要。至少将来宽松起来,非常方便。

第三,低利率和超低利率时代来了。

有了国债这个神器,将来就不靠房地产了吗?

当然不是。

国债、地方债加起来占GDP的比重,是有上限的,如果突破了警戒线,国际评级机构就会下调主权信用评级,冲击金融稳定。

所以,国债时代不意味着国债可以无限制增发。但通过政府加杠杆,在房地产调整期支撑一下经济,是可以的。

最终,房地产还是要王者归来,发挥征税神器的作用。国债、地方债也会变得重要,但搞多了就会影响主权信用评级、汇率就会贬值。

国债、地方债越来越多,将来怎么办?其实不用怎么办,只要控制好占GDP的比重就行,总额会不断增加,通过发行新债还旧债,一路把雪球滚下去就可以了。

说白了:内债不是债,只要别过度就好。

让我们等降准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国债 利率 特别国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