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外飞秒激光技术重大突破,海目星股价直奔涨停

中红外飞秒激光技术重大突破,海目星股价直奔涨停
2024年05月21日 19:47 21世纪经济报道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海目星(688559.SH )向医疗激光拓展的第一步,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

5月21日,海目星股价直奔涨停,总市值突破83 亿元。截至收盘,仍有逾2.1万手买单封死 20%涨停板。

此前,海目星发布公告,近期在中红外飞秒激光(国内把波长超过 5 μm 的中红外称为长波红外)关键技术及其医疗领域应用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海目星表示,公司已经成功开发长波红外连续可调谐的台式飞秒激光器(LWIRFS),该激光器调谐范围为 5-11 μm,最大输出功率>1W,最大脉冲能量>2 μJ,脉宽<300 fs,重复频率为 500 kHz。

据公告,该研发成果为全球开创性产品,目前全球尚无对标产品。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实施的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进军医疗激光赛道

海目星股价狂飙的背后,彰显了资本市场对于医疗激光赛道的热情。

早在今年2月,海目星就曾对外透露将在工业激光之外拓展医疗激光领域,并预告了——新型高功率长波长可调谐中红外飞秒激光器产品(以下简称“中红外飞秒激光器”)的问世。

彼时,在新能源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的压力之下,海目星2023 年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当年,海目星实现营业收入48.05亿元,同比增长17.03%,归母净利润则为3.22亿元,同比下降15.42%。

医疗激光赛道的开创,让市场增添了更多想象力。

“医疗领域对激光设备的需求并不像其他医疗设备那么高,但这几来,医美市场快速发展,激光美学大幅驱动了医疗激光设备的需求。”华南一名中型券商医美行业分析师对本报记者分析道。

据新氧研究院和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 预计2030年非手术类医美市场规模可达 4157亿元,按照2022年光电类占非手术类项目比例为53.30%测算,预计2030年光电医美消费市场规模可超2000亿元。

据前述分析师介绍,目前国内正规医美机构的激光类设备,主要是依靠进口,进口品牌占了80%以上,“国产品牌大多数占据的是中低端市场,这里面有技术壁垒,也有品牌影响力的原因。”

而在海目星的公告中,其此次推出的中红外飞秒激光技术,得到了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不仅技术领先,还有望填补国内空白。

据海目星相关高管在投资者交流会上介绍,中红外飞秒激光器,采用先进的光参量放大技术和非线性晶体,显著提升了近红外到中红外飞秒激光的转换效率,实现了瓦量级平均功率和5-10μm波长的自由调谐输出。

该技术为严肃医疗及医疗美容领域提供了创新工具,我们的临床研究目前主要聚焦于胶原蛋白再生医美、角膜切割与移植、动脉粥样硬化消融以及胰腺肿瘤消融等领域。”该高管进一步补充道。

预计下半年取得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30年前,科研界就已提出基于中红外波长的分子强共振进行微创切割治疗的想法,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371, 416-419 (1994) 上。

科学界依赖大型自由电子激光设施仿制发出中红外超快激光 (占地数公里,造价在百亿元量级且需高昂的使用费和维护费)初步证明了 6- 6.4 μm 的中红外超快激光的微创切割效果明显优于例如波长在3μm 的其他激光器。 

不过,受限于6至9μm 高功率中红外飞秒激光的缺失和组织共振消融的机理不明,导致基于中红外飞秒激光的微创消融手术还未被实现。

为何海目星能率先实现突破?

一名海目星内部人士向记者介绍:“中红外飞秒激光研究是很前沿的科研领域,从提出到现在其实也就三十多年,但因为功率不足、无法调谐等一系列原因,一直没有研究出现,我们在公告也有写。公司能实现突破,主要有赖于人才与研发技术的积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24年4月,海目星成立了一家名为“四川华川星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川星光”)的控股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和经营。

从股东来看,海目星全资控股子公司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成都)有限公司持有华川星光80%股份,成都市华川星光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有华川星光20%的股份。

其中,自然人梁厚昆持有成都市华川星光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25%的股份,而梁厚昆的研究方向正是中红外超快激光及应用,其同时还是海目星董事兼海目星成都研究院副院长。

资料显示,梁厚昆2011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光电工程博士学位,2014-201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16-2019年在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任职,2019年至今任职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中红外飞秒激光器何时能量产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话题。

公告显示,中红外飞秒激光技术在不同医疗领域应用的相关产品尚需要完成临床试验后,获得二类和三类医疗许可证才可以实现市场销售,临床试验时间和医疗器械许可证的获得时间尚具有不确定性。

此前,海目星高管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曾表示:“(公司医疗激光产品相关设备)预计今年下半年能拿到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最快预计明年下半年。

根据海目星规划,将争取尽快完成相关医疗器械产品的临床试验,并获得相关产品的二类以及三类医疗许可证;相关医疗器械产品在获取二类以及三类医疗许可证后,公司争取在三到五年内实现医疗相关产业的产业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激光 激光技术 股价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