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价格跌破4万元/吨,光伏行业“淘汰赛”打响?

硅料价格跌破4万元/吨,光伏行业“淘汰赛”打响?
2024年05月21日 19:08 财经网

一路高歌猛进的光伏产业,再度陷入“周期魔咒”之中。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以下简称“硅业分会”)5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多晶硅价格再度下调,P型致密料成交均价为3.73万元/吨,周环比下降4.36%;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为3.75万元/吨,周环比下降6.25%。

今年以来,受阶段性供需错配、硅料端降价等因素影响,硅片、电池片价格应声下跌。产业链价格的动荡,也反馈到光伏上市企业的业绩层面。

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申银万国光伏设备行业分类的63家上市公司中,26家营收同比增长,占比约4成;18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为28.57%。

20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多数来自硅料、硅片、电池片环节,隆基绿能通威股份TCL中环晶澳科技等龙头企业也位列其中。

随着产业链价格走低、N型电池技术加速迭代,光伏行业“淘汰赛”悄然打响。面对新一轮产能洗牌周期,包括晶科能源在内的头部企业表示将“谨慎扩产,蓄力穿越周期”,部分抱着淘金心态入局的跨界玩家也已悄然退场,诸如中来股份、聆达股份等纷纷终止扩产项目。

“降价潮”来袭,落后产能加速出清

2023年四季度开始,光伏产业链价格进入下行通道,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各环节盈利承压。进入2024年,产业链价格持续下探,昔日利润最丰厚的硅料环节价格变动明显。

据硅业分会最新数据,5月15日当周,P型致密料成交均价为3.73万元/吨,较年初的5.81万元/吨下降约35.8%;N型棒状硅和颗粒硅成交均价分别为4.3万元/吨、3.75万元/吨,较年初的6.78万元/吨和5.9万元/吨分别下降约36.57%、36.44%。

据此前硅料企业披露的成本数据,当前的硅料价格已经跌穿头部厂商的成本价。

去年11月,通威股份曾在互动平台表示,高纯晶硅生产成本降至4万元/吨以内,但其5月13日最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报告期内高纯晶硅产品平均生产成本在4.2万元/吨以内。公司解释称,高纯晶硅环节生产成本受上游原材料价格、物料消耗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出现波动。

大全能源在其年报中透露,2023年公司全年含销售费用在内的单位生产成本为48.70元/kg,2024年一季度单位成本下降至45.99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下降13.96%;单位现金成本降至40.5元/公斤(4.05万元/吨)。

“目前价格已突破所有在产企业现金成本,在高库存压力下,部分小产能、老产能已经停车检修,绝大多数企业挺价意愿较强,低价情况选择压货不出。”硅业分会认为,大多数在产厂家已采用停产检修方式应对底部价格,硅料供应量从本月起将有所减少。

调研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称,硅料环节开始进入供给侧落后、高成本产能出清阶段,现金流充沛厂商尚可维持生产运作,而中尾部厂商在成本、价格双杀压力下,预计最终面临停产出清。

硅料价格持续下跌的同时,下游环节同样“跌跌不休”。据硅业分会数据,5月16日当周,P型M10单晶硅片成交均价降至1.25元/片,周环比跌幅为20.4%;N型G10L单晶硅片成交均价降至1.24元/片,周环比跌幅11.4%;P型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降至1.9元/片,周环比跌幅8.65%;N型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为1.94元/片,周环比跌幅11%。

电池方面,M10单晶TOPCon电池片价格跌至0.34元/W,环比下跌超过10%。组件方面,182mmTOPCon双面双玻组件价格下跌至0.86元/W,环比下跌近8%。

值得关注的是,业内认为硅料价格或仍未探底。

集邦咨询指出,后市看,供需失衡、库存高企,硅料仍有跌价空间,当前价格看,成本支撑力度全无,真正决定价格走势的关键为供给侧出清速度。

生意社分析认为,上游硅料和硅片企业均处于高库存阶段,目前价格已经形成利空氛围的非理性下跌,但后期供应压力缓解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当下终端装机需求表现相对低迷,后期上下游博弈或更加严峻,预计硅料或存进一步下滑的空间,但谨慎看待跌幅。

资产减值拖累业绩,“一体化”龙头承压

受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大幅回落影响,叠加一季度是光伏行业的传统淡季,多数光伏企业业绩承压。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申银万国光伏设备行业分类的63家上市公司中,45家企业净利润出现下滑,占比约7成;20家企业出现亏损,上年同期仅4家企业亏损。

透过数据来看,出现亏损的企业不乏“一体化”龙头,拥有较多硅料、硅片产能的企业亏损额位居前列。受产业链价格下滑影响、忍痛甩掉资产“包袱”,是导致其亏损的主因。

亏损额最高的是隆基绿能,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76.74亿元,同比减少37.59%;归母净利润亏损23.5亿元,同比减少164.61%。

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硅片、电池、组件、HPBC产品出货量均同比增长,但由于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公司整体毛利率明显下滑,本期计提存货资产减值准备26.49亿元,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52亿元。另外,由于硅料价格大幅下降,参股硅料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1.0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0.82亿元。

在4月30日举办的业绩会上,隆基绿能坦言,公司经营业绩受到了光伏价格快速下行和部分产线迭代升级带来的减值影响。

TCL中环同样受存货资产减值拖累。2024年一季度,公司硅片销售35GW,同比增长40%,其中N型及210系列出货占比88%,N型210外销市占率超过90%。但受光伏产品降价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亏损8.8亿元,同比减少139.05%,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02亿元,较同期增加472.41%,主要系计提存货跌价增加所致。

“硅料龙头”通威股份也面临着业绩压力。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95.7亿元,同比减少41.13%;归母净利润亏损7.87亿元,同比减少109.15%,其中资产减值损失为2.68亿元。该公司去年同期归母净利高达86.01亿元。

在5月15日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通威股份解释基于谨慎性原则对PERC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相关资产计提了减值。“2023年以来,PERC电池片盈利能力持续下降,TOPCon太阳能电池片已成为市场主流需求,PERC电池片的预期未来盈利能力、生存空间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通威股份称。

2023年组件出货量位列第四位的晶澳科技,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也产生了4.83亿元的净亏损,资产减值损失为2.58亿元。

同期,双良节能东方日升亿晶光电弘元绿能等硅片、组件企业也出现亏损。其中,双良节能、东方日升一季度分别亏损2.95亿元、2.8亿元,去年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2亿元、3.11亿元。

技术迭代催生新格局,TOPCon成主战场

光伏产业的格局往往伴随着技术的演进而变化。面对P型迈向N型变革的十字路口,新旧产能更迭的折旧、产业链价格波动,是头部光伏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尽管光伏企业对电池技术的选择尚存分歧,但不可否认的是,就TOPCon、HTJ、XBC三大主流N型技术而言,TOPcon技术已取得暂时领先。

集邦咨询预计2024年TOPCon电池产能将接近800GW。而据InfoLink Consulting预测,2024年,N型电池技术的市占率将增至70%以上,其中TOPCon电池市占率有望达到65%。

从业绩表现来看,随着N型TOPCon组件市占率提升,押注这一技术的光伏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小。

继2023年重回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宝座”后,晶科能源一季度营收最高,达到230.84亿元,归母净利润11.76亿元,同比减少29.09%,降幅在组件厂商中最少。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1.72亿元,去年同期为-2.9亿元,“造血”能力不断提升。

在出货方面,今年一季度,晶科能源实现总出货量21.9GW,其中组件出货量为19.99GW,硅片和电池片出货量为1.91GW,较去年同期增长51.19%。

阿特斯作为2023年组件出货量榜单第六,凭借轻装上阵切入N型赛道,也实现盈利。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5.97亿元,同比减少18.88%;归母净利润5.79亿元,同比减少36.98%。

产能方面,报告期内,阿特斯组件出货6.3GW,按N/P类型分布,N型出货量占比接近一半,公司预计2024年该比例将提升至60%以上。

阿特斯在财报中直言,在行业头部企业中,公司P型老旧产能的历史包袱最轻,新增电池产能均采用新一代N型TopCon技术。

此外,天合光能也因TOPCon组件产品的销售占比显著提高,推动公司2023年营收首度迈入千亿“大关”。今年一季度,天合光能同样是少数盈利的光伏组件企业之一,实现归母净利润5.15亿元,同比减少70.83%。

在此背景下,部分企业也开始调转船头,拥抱TOPCon技术。比如,此前高举ABC技术的爱旭股份,在年报中透露将加码TOPCon产能建设项目,并提出“布局ABC与TOPCon齐头并进迎接N型时代”。

今年3月,爱旭股份公告称,拟投资27.15亿元将义乌基地的25GW PERC电池产能升级为TOPCon电池产能;随后又抛出一则15GW N型TOPCon电池扩产计划,预计总投资60亿元。据爱旭股份此前在互动平台上的回复,由于当前N型电池正快速取代P型成为市场主要需求,公司大量客户亦表达了希望向公司采购TOPCon电池的迫切诉求。

包括硅料环节,N型硅料的市占率也迅速提升。比如,大全能源一季度N型多晶硅料的产量为4.3万吨,销售3.7万吨,N型多晶硅料生产及销售占比分别达到69.0%及68.6%。

公司在其2024年一季报中透露,内蒙古包头二期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计划将于2024年第二季度建成投产,该项目实施达产后,公司累计年产能可实现30.5万吨,预计2024年全年公司的N型料销售比例将达到70%以上。

据通威股份在业绩说明会上介绍,目前公司N型硅料产品的产量及销量占比均在90%以上,2024年底公司N型电池产能规模将超100GW。

新晋“追光者”退场,头部企业有望维持优势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光伏行业收获了前所未有的目光,凭借着发展前景广阔、高利润诱惑,吸引众多企业抢滩布局。然而,在新一轮产能洗牌周期影响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被压缩,部分跨界而来的“追光者”已主动离场。

去年6月,奥维通信宣布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公司曾拟投建5GW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同年8月,皇氏乳业宣布股权转让,注销合资新能源公司,该公司曾拟100亿元投建年产20GW TOPCon超高效太阳能电池组和2GW组件项目。

今年3月,电池厂商海源复材终止了“对外投资15GW N型高效光伏电池及3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并以3800万元价格转让给爱旭股份。

在2020年跨界至光伏太阳能电池片赛道的聆达股份,也于3月宣布,拟终止投资建设铜陵年产20GW高效光伏电池片产业基地项目。

按照此前规划,聆达股份拟投资91.5亿元,分两期分别建设年产10GW TOPCon高效电池片产线,以及建设年产5GW TOPCon高效电池片产线和5GW-hjt电池片产线。

4月24日,中来股份公告称,决定终止投资硅基项目。公司给出的理由为“光伏行业市场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硅基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更。”

此外,包括国晟科技、亿晶光电、乾景园林、乐通股份在内的多家企业已纷纷终止光伏项目定增、减少投资规模。

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目前来看,很多业外资本和“后来者”都不会再轻易进入行业,光伏行业资本面正在快速收紧,而处于行业前列的公司仍然会继续扩张产能。“后续竞争就是看谁的综合风险管控能力更强、谁的现金流能力更强。”

东兴证券在研报中指出,随着光伏主产业链竞争加剧,行业或面临新的一轮洗牌,一体化组件龙头在成本、渠道、技术等方面都具有优势,洗牌后市场份额或将向头部企业集中。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产业链价格下行,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需求仍较为旺盛。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45.74GW,同比增长36%。

东方证券研报称,展望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预期462GW,同比增长约15%。一方面,头部企业仍坚持研发,光伏技术持续进步,效率进一步提升,成本下降,拓宽产业链盈利空间;另一方面,融资强监管和无赚钱效应的市场自发调整,行业资本开支大幅下降,落后产能逐步出清,供需得到优化,光伏行业有望逐步走出回暖趋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硅料 光伏行业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