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报记者专访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

如何加强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报记者专访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
2024年05月16日 15:01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报

为充分发挥低碳技术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生态环境部近日会同科技部、工信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国家重点低碳技术征集推广实施方案》,并同步启动了第五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技术推荐和征集工作。

目前,技术申报情况和工作进展如何?前四批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如何?在技术转化、成果应用上,我们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将从哪些方面着力?就上述问题,本报专访了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

哪些是申报重点?哪些是申报热点?

中国环境报:《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今年启动了第五批征集工作,目前技术申报情况和工作进展如何?前四批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如何?

答:今年2月,生态环境部会同科技、工信等5部门印发《国家重点低碳技术征集推广实施方案》,同步启动征集第五批国家重点低碳技术目录,遴选具有前瞻性、降碳潜力大的先进示范类技术和相对成熟、适合规模化应用的推广类技术。全社会对本次技术征集反响热烈,各主体共计报送千余项低碳技术,申报规模超过以往,经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等推荐机构初筛,共978项技术报送至应对气候变化司,其中地方政府复函推荐技术407项,国务院国资委推荐技术446项,协会、科研院所、事业单位推荐技术126项。

从申报主体看,企业占比高达95.2%,国资央企与民营企业平分秋色。从申报技术类型看,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技术成为申报重点,“新三样”和数智创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技术成为申报热点。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组织各部门推荐专家认真做好低碳技术评审和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尽快发布第五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加快推动低碳技术进园区、进企业,做好低碳技术宣传推广和示范应用工作,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企业挖掘降碳潜力和产业低碳转型的引领作用。

自2012年起,《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已累计发布四批,在6个领域优选124项重点低碳技术并大力推广,有效促进了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和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据中节能咨询公司测算,技术目录发布后,相关技术市场渗透率普遍从1%左右提升至10%左右,约拉动1万亿技术投资规模,减碳效果显著。其中,纳入技术目录的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带动“以竹代塑”产业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转化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核证方法学,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培育新产业、提供新动能,有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中国环境报: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在加强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服务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有哪些机制保障入选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

答: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上线以来,开设了“应对气候变化”等10余个技术服务专区,重点围绕低碳技术宣传推广下功夫、做文章。

一方面,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低碳技术推广活动,举办以“绿色低碳技术创造未来”为主题的绿色低碳技术路演和主题展览,对技术的示范应用效果、减排潜力等方面进行线上线下交流介绍。在2023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期间,平台组织技术路演线上直播与低碳技术展播,展示先进低碳技术成果和典型案例,线上线下3000余人参加路演活动,社会反响热烈。

另一方面,广泛联合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搭建技术成果宣介、推广服务载体,充分调动社会科技资源,让低碳技术“无障碍”对接到全国地方政府、产业机构和各类企业。借助平台国家成果转化省级接口,与地方和协会建立低碳技术推广通道,形成“需求分析—技术遴选—工程应用—产业孵化”的线上线下低碳技术服务链条,累计推介低碳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近600项,提升低碳技术推广转化效能。

中国环境报:在《国家重点低碳技术征集推广实施方案》中,我们看到了政策保障措施尤其提出了绿色金融和气候投融资政策对低碳技术推广的保障要求。目前,国内绿色金融发展对我国绿色低碳技术产业化推广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答:我们正在逐步建立完善政府有力主导、企业积极参与、市场有效调节的体制机制,更好激发全社会参与绿色低碳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积极性。早在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推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重点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产品创新和实践,为绿色低碳技术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引导和撬动社会资金有效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领域技术投资项目。2022年8月,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联合公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鼓励地方建立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挖掘高质量的低碳项目,推动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为企业和金融机构建立对接平台,强化产融结合,为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2024年4月,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气候投融资试点成效评估方案》,引导试点地方围绕撬动资金支持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这一主线,发挥气候投融资助力地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作用。

截至2023年底,试点地方项目入库3086个,累计入库项目涉及投资32908.85亿元,预计建成后可实现年减排量3298.66万吨,已与金融机构成功对接项目累计566个,实现授信总额达4553.84亿元。绿色金融产品对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和技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融资保障和资金支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技术进企业、进园区和产业化应用还存在阻碍和困难

中国环境报:在答记者问中,您也提到,到2030年,通过后续批次《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带动引领,逐步形成系统化、全景式的低碳技术图谱,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技术路径更加清晰,相关支持政策和管理机制更加健全,低碳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逐步增强。目前,我们在技术转化、成果应用上,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将从哪些方面着力?

答:从前四批低碳技术转化和成果应用来看,绿色低碳技术研发能力尚不足,技术进企业、进园区和产业化应用还存在一些阻碍和困难。

从技术研发端看,绿色低碳技术从研发到产生经济效益周期长,仅靠市场推动中小企业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难以持续,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活力不足。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全球绿色低碳专利统计分析报告(2023)》显示,2016年—2021年,中国绿色低碳专利授权量与国际发达国家横向对比来看,我国企业的绿色低碳技术研究产出占比只有5%,绿色低碳专利以大型央企和科研院校为主,全社会技术创新局面尚未形成。

从技术推广端看,一是中小企业参与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广的动力不足。当前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迭代节奏较快,技术性能提升周期短,对应行业标准制定周期长,影响中小企业技术认同;因缺少担保和抵押、传统信贷平均期限短等原因,中小型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改造项目投入成本高、风险较大。二是大型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成本较高,推广难度较大。大多数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将产生绿色溢价,因投资规模、技术门槛、原料供给等因素,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比例较低。另外,碳交易市场整体碳价偏低,低于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带来的成本,且覆盖行业有限,尚不足以全面激励各类型企业开展低碳转型技术应用升级。

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加强低碳技术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应用。

一是创新技术推广路径。《实施方案》提出,鼓励低碳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无废城市等国家试点、示范地区广泛应用目录内的低碳技术。开展“低碳技术进园区”活动,探索“园区—企业”双向互动的低碳技术转化应用模式。建立低碳技术推广效果跟踪反馈机制,增强低碳技术示范效应。推动建立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实施低碳技术推广多方联动机制,因地制宜开展系统性、区域性低碳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保障。支持低碳技术应用项目参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采用目录内低碳技术进行升级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直接融资用于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加大气候投融资对低碳技术支持力度,鼓励气候投融资试点地方将低碳技术应用项目纳入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探索金融支持低碳技术应用推广的实现路径。

三是加强技术宣传交流。持续做好“全国低碳日”低碳技术线上线下推介活动,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上下联动开展低碳技术宣传展示活动,促进低碳技术交流推广,增强全社会对低碳技术的了解和认知。深化低碳技术国际经验交流与合作,推进低碳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宣传与应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