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13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

一季度13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
2024年05月21日 19:26 金融时报

近期,险企陆续披露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随之公布的还有2023年四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IRR)分类监管评估结果。从数据来看,保险业偿付能力情况总体稳定,部分险企偿付能力较上一季度有所提升。

不过,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已披露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162家保险公司中,仍有13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主要是偿付能力风险综合评级较低所致。其中,内源性资本不足以及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难以资本化的固有风险评分较低所导致的公司治理或内控风险隐患,是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的原因。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为主因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投保人最应关注的指标之一,因为偿付能力代表保险公司对保单持有人履行赔付义务的能力,是监测保险公司持续运营的关键指标。

按照监管规定,偿付能力达标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

今年一季度,除了未披露风险综合评级的险企外,有13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4家为人身险公司,其中3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分别为华汇人寿、平安养老、合众人寿;2家险企综合评级为D类,分别为北大方正人寿和三峡人寿。8家财产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分别为前海财险、都邦财险、珠峰财险、安华农险、富德财险、华安保险、渤海财险以及安心财险。

从上述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的主因来看,多家保险公司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类难以量化的风险得分不高。其中,操作风险得分不高的公司在内部治理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还有保险公司因为经营状况不佳导致偿付能力未达标。

例如,华汇人寿已经连续8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该公司在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因公司治理相关问题整改工作尚未完成,监管部门认为公司操作风险较大,风险综合评级结果由B类降为C类。

合众人寿表示,偿付能力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为操作风险较大所致。此外,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合众人寿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91.58%、168.26%。根据该公司在基本情景下的预测,下一季度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或降至88.44%、162.62%。

据都邦财险披露,其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主要由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可资本化风险,偿付能力充足率连续低于150%,内源性资本占比处于较低水平。今年一季度末,其综合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皆为122.3%。二是公司治理效果不佳,导致操作风险评分较低。三是盈亏情况、保费增速、已发生已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发展偏差率、立案注销率等指标在行业排名中处于较低水平。提升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水平

从实际情况来看,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险企也在通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强化业务经营管理、增资等多种方式着手进行整改。

北大方正人寿表示,受指标时间维度等因素影响,可资本化风险得分仍处于低位水平,公司将继续加强偿付能力充足率的管理。对难以资本化风险,公司分解指标的管理职责,要求加强管控和自评估,持续改进和提升指标状况;对于薄弱指标,积极组织整改,并季度追踪改善情况。

“风险综合评级下调后,公司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整改工作。”平安养老表示,2022年完成两次增资后,注册资本从48.6亿元提高至116亿元。目前,一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96%、206.36%,均处于健康状态。

渤海财险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整改,研究对策降低风险,加强源头管理。该公司表示,将持续加强算账经营、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险企 保险公司 财险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