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常住人口创历史新高!别羡慕县城婆罗门,去看更大的世界

深圳常住人口创历史新高!别羡慕县城婆罗门,去看更大的世界
2024年04月29日 12:21 常识流通处

来源:常识流通处

深圳常住人口创历史新高了!

28日发布的《深圳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23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为1779.0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83万人,创历史新高

不止深圳,我国四大一线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全部重返增长轨道。

2023年经济十强城市常住人口增

而在一年之前的2022年,四大一线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同时陷入负增长。其中,北京减少4.3万人,上海减少13.54万人,广州减少7.65万人,深圳减少1.98万人。这一年,全国人口也出现自1962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最新的数据表明,逃离北上广深的人们,又回来了。

作为一个深圳人,我不避讳它是我目前最喜欢的内地城市。在四大一线城市里,它的空气质量是最好的,经济是最有活力的,要实现这样的“鱼和熊掌兼得”并不容易。与北上广不同,支撑深圳的是民营经济,而民营经济背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背后则是改革开放,是对人之为人的权利的尊重……这是一根看得见的逻辑链条。

从当年的深圳被谁抛弃开始,这些年来,一直有唱空深圳的声音。这里面,有些是表达了一种真诚的忧患,有些可能纯粹是博流量。曾在网上刷到一个关于台资企业艾美特撤离深圳的视频,配以《康熙王朝》里那种低呜的背景音乐,确实挺让人五味杂陈。不过,至少我能证明它是假的,因为此前不久我刚好去过艾美特,见过公司年轻的董事长,听他谈过继续扎根深圳的投资规划。

当然,促使我写下这篇小文的,主要还是人们离开又回归北上广深的话题。

今年春节期间,网上出现了不少关于县城生活让城市中产破防的流量爆款。

一条题为《县城是真有钱啊,过年回家被自己穷笑了》,的视频中,博主讲述了一个北漂人是如何被江西小县城震惊的:一个人口不足40万的江西小县城,我一直以为它是个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贫困县,直到这次过年回家我才发现,一两百块根本买不到好的衣服,好的料子至少也得五六百块,羽绒服也得上千元。

留在县城的同学,有的开上了宝马,有的住上了大别墅,还有的呢,继承了家里1000多平方米的鱼塘……

视频最后,她感慨说:能留在大城市不是本事,能在小地方每天吃着车厘子,买着一两千的衣服,那才是真牛X。

还有个博主写道:

当网上都在讨论经济下行不景气的时候,回家一趟发现好像只有我自己不景气。去县城步行街逛了一圈,装修稍微有点设计感的服装店,没有任何设计款式可言的衣服能卖到四位数,关键是大有人买,一条街上有十几家黄金首饰店铺,美容美妆美甲店也是需要提前预约排队……

问题是,他们所说的,是县城生活的真相吗?

要我说,县城生活之所以给城市中产造成这样的“错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炫耀性消费使然。越不发达的地方越好面子,更何况是春节这个面子窗口期。在我老家县城,人们见面递的烟至少是绿嘴芙蓉王,我的一个在深圳当律师的朋友喜欢抽本地产的红双喜,他如果回老家抽是要被人笑话的。在深圳,熟人结婚,随喜礼金两百块是行情价,但在老家,这个数目是拿不出手的。

其二,由车厘子、宝马、别墅等构成的生活场景,只是由县城精英所拥有——这里的“精英“仅指物质层面而言,有人发明了一个词叫”县城婆罗门“,我觉得表述更精准。也就是说,那是由少数有权势者或少数权势外围者所享有的,绝不可能是一种县城常态。

比如,此前网上有一个爆火的视频,一个小男孩说他长大后想当行长继承家产,调查结果显示,这孩子还真不是随便夸海口,他爸是某县支行行长,他妈是某市分行机关部门副主管,目前异地工作,外公和爷爷退休前也在银行工作,其中一个担任过行长。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县城婆罗门家庭。

想想就知道,很多县城经济是如此凋蔽,体制内人员基本靠转移支付过活——某种程度上,是城市中产在养活他们——普通人怎么可能过上那样的精致生活?

还有一个很火的帖子,说的是大厂员工回老家拜年,年薪百万还是不受待见,而其他孩子报出在县财政局上班后,长辈们都竖起了大拇指。想起了据说当年沿海地区的家长在教育时会这样说,“不听话,长大之后只能去当干部!“我个人觉得,此二者均过于夸张,不妨当段子看,其真实性是可疑的。

好吧。“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对我们多数人来说,要感谢改革开放,感谢市场经济,感谢大城市。那些一次次逃离北上广深又一次次返回的人,因此才有一个梦想的落脚之地。

许许多多家境普通的人,才能在大城市经过拼搏获得立足之地,拥有了在心理上抗衡县城婆罗门的资本。

更重要的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眼界、视野乃至由此 沉淀的气质,与县城婆罗门是不一样的。我喜欢深圳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很快就能找到一帮价值观趋同的朋友,在这里,我可以离世界更近,离文明更近。

说实话,我不太看得上某些县城婆罗门——当然你也可以因此嘲笑我——无非是在那种纵横交错的当地关系网里生活,认知封闭,思维僵化,甚至一代不如一代。县城版的“江西击公子“,多的是。

人,有机会还是要争取去看更大的世界。

感谢深圳,感谢那种将我们往文明方向牵引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