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两次采访,一成一败,为什么?

亲历两次采访,一成一败,为什么?
2021年06月20日 17:33 电网头条

原标题:亲历两次采访,一成一败,为什么?

2010年,国家电网报给了我一次珍贵的采访机会,多年之后回过头看,这次采访应该是我新闻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记得当时报社组织“西藏户户通电工程”的报道,第一波报道好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随后,时任编辑部主任贺焕峰带队,加上房晓童、武星等采编精英再赴西藏,这次发回的报道,画风一变。

记得当时我曾和同事们议论,原来,国网报的稿件也可以这样写,也可以写得这样好看、可读,从而在国家电网系统媒体中引领一种清新风气。

当《西藏纪行》发至第8篇时,我从报社网站上将前几篇一一寻出重读一遍,然后情不自禁地给贺主任打电话,直述自己的惊喜:好看,可读。给读者带来颠覆性的视觉冲击。

惊羡之余,得知报社还要派记者去西藏,我马上向报社领导请求,恳请让我参加采访。并力陈理由,一是本人近几年去过西藏,无高原反应,去了能干活;二是湖北户户通电已完成,我到一线参加过采访报道,熟悉这方面情况。

非常幸运,我的请求得到报社批准,从而有幸参加了第三采访小组赴西藏采访报道,采访小组由肖冬梅老师带队,组员有王志、白明辉与我。

我们这个小组发回的稿子中有一篇通讯,标题叫《多拉多村迎来“第二个太阳”》,我想说说这篇稿子的采访经历。

西藏不比内地,地广人稀。从驻地到采访现场——昌都县察维乡多拉多村,开车有好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天不亮就起床出发,到了多拉多村时,离通电仪式开始已没有多少时间。

肖冬梅老师把当天的采访任务交给了白明辉和我,并指定由我完成初稿。

白明辉曾有社会媒体工作的经历,文字和摄影都是强项。因时间紧迫,我俩商量着作了个分工,我盯在通电仪式现场,他去找有故事的人。

虽然是初次合作,但我们的配合却是心有灵犀。

在现场,通过西藏公司藏族员工的同步翻译,我捕捉到了68岁的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次仁的精彩引语,这段引语后来也用进了标题。

“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几代人盼着的事情终于办成了,对于多拉多村的村民来说,就像迎来了‘第二个太阳’。”

“通电将给我们的生产帮上大忙,从今以后,村民们打麦、磨面都可以用机器,省下力气好做更多事情。”

采集了新闻事件的关键信息。

多拉多村共有4个自然村167户人家。9日这天,30户人家和村委会办公室、第二小学、村卫生所,同时用上了电网送来的电。

还有关键地点的场景。

7月9日下午,群山环抱中的西藏昌都县察维乡第二小学一派喜庆的节日景象,身穿民族盛装的多拉多村村民在操场上跳起欢快的锅庄,唱起悠扬的民歌,庆祝村里30户人家通上了电。

傍晚,站在村前的高坡上放眼望去,沿着山谷穿行的铁塔银线正向远方延伸。洛丁感慨道,再过两三天,多拉多村其他村民也会陆续用上电。

夕阳西下,村民们不愿散去,仍在小学操场上载歌载舞:“今天相聚在一起,赞美自己的故乡,祝愿大家幸福吉祥。”歌声传递着人们的喜悦。

通过这些描述,可以让读者产生仿佛亲眼所见的感觉。

白明辉也成功找到了有故事的人——藏民其罗。

其罗家是村里“户户通电”首批受益户之一。通电前,他带着儿子向巴尼扎和索朗特意到昌都城区,左挑右选,买了一台21寸电视机和一台打茶机。

其罗说,没有电的日子里,每天晚上,几个孩子都要走一个小时的路到有柴油机发电的人家去看电视,直到深更半夜才回家,“家里人甚至很少能凑在一起吃晚饭”。尽管其罗一直不明白,儿子们为什么对电视这样着迷,但他还是暗下决心,等有了电,要给孩子们买台电视机。

孩子们似乎明白了父亲的心思。在今年6月份挖虫草的时候,他们特别卖力。“儿子说,要帮我攒钱,这样就能买得起电视了。”其罗说,自己听孩子这样说,感动得差点流下眼泪。抬着新买的电视机走在回家的路上,其罗的两个儿子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他们知道,到别人家蹭电视看的日子将成为过去了。

采访结束,返回驻地,已经很晚,白明辉迅速将素材整理出来给我。初稿完成后,交肖冬梅和王志修改润色,然后由他们把稿子传回报社,好像此时已是第二天凌晨,当天稿子就上了版面。

这次采访没有做采访提纲,因为时间来不及,也正是因为时间紧迫,所以分工协作就非常有必要,否则,采访的拼图就会缺失重要的板块。

下面再说说另一次赴西藏采访的经历。

如果说上一次比较成功,那这一次则是没有。

2011年,青藏联网工程开建。

青藏联网工程的报道,国家电网报社最初的策划是行进式的见闻报道。

工程开工后,报社组织记者奔赴青藏联网工程现场,采写了许多鲜活的报道。但是行进式见闻报道的劣势在于难以展现工程全貌。为此报社及时调整策划方案,制定“穿越电力天路”大型报道总体策划,分8个专题组织报道。

我们承担的是“创新专题”的采写任务。

记得我们还拟定了一个采访提纲。主要内容包括:

A、一篇深度报道

采访与写作方法:

讲述与还原(情景再现)故事。

B、一则高端访谈(政府有关负责人或公司局级以上干部);

C、一篇记者观察

采访现场:

采访人员应到达的地方

最典型的冻土层区

最高海拔的线路区段

两个直流换流站

D、其余表现形式根据采访情况确定

图片若干幅

虽然事先做了功课,拟定了采访提纲,但实际采访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先说找人,找到合适的、关键的人。

实际情况是,地方政府有关负责人或电网内部的高管始终约不上。

在位于格尔木的工程指挥部,我们虽然采访了从事冻土研究的专家。但由于专家的工作太忙,接受采访的时间受限,加之我们事先的功课做得不充分,使得我们的采访不够深,也不够细,采到的素材不够理想。

再说对关键地点的场景描写。

我们虽然到达了一些预定要去的现场,如海拔5000多米的安多县和位于唐古拉山口的沿线海拔最高的铁塔等处,但由于当时工程已接近尾声,现场已没有能吸引读者的场景。没有捕捉到生动的场景、感人的场面、人物的动作。更要命的是也没有找到能够还原故事的当事人,所以没法讲好故事。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在采访这个重要环节,我们做得不到位,不给力。

最后的稿子,自然也就平淡无奇。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参与的国网报记者都是有经验的采编人员,具有较高的新闻业务素养,我自己也有着多年的从业经历,但此次采访的结果说明,过往的经历和经验,只能代表过去,如果正在进行的采访没有使上劲,那么,这一次,不行就是不行。

✍特约作者简介

岳巍,原《湖北电力报》总编辑,电力行业资深新闻从业者,中国电力新闻奖评选专家组成员。

责任编辑 | 韩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西藏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3 航宇科技 688239 --
  • 06-21 漱玉平民 301017 8.86
  • 06-21 利元亨 688499 38.85
  • 06-21 雷尔伟 301016 13.75
  • 06-21 威高骨科 688161 36.2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