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工业遗产 点亮城市空间(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用好工业遗产 点亮城市空间(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2022年01月18日 09:12 环球网

原标题:用好工业遗产 点亮城市空间(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来源:人民日报

图为首钢园冬奥会滑雪大跳台。图为首钢园冬奥会滑雪大跳台。

影像中国

图为上海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图为上海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

影像中国

核心阅读

工业遗产的构成包括生产、生活和配套设施,是一个 “综合体”概念,其内涵跟我们以前熟悉的文物不同

无论是具有年代感的厂房建筑,还是水塔、冷却塔、高炉、焦炉、铁路等大型设施,抑或是带有浓厚行业特色的工业景观,都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工业遗产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是非常热门的话题,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相结合正在成为新的探索方向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首钢园作为北京冬奥组委所在地和冬奥会滑雪大跳台比赛场地,频繁进入人们的视野。首钢园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曾经是北京最大的工业企业首都钢铁公司的厂址,这次冬奥会将让人们近距离看到首钢园作为工业遗产的“华丽转身”。旧有的筒仓、料仓和工业厂房经过改造再利用,重新焕发生机,粗犷震撼的工业风格与充满力量感的冰雪运动完美结合,带来非同一般的观感和体验。

近年来,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生动实践令人关注。废旧的工厂悄然变成文创园、科技园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大型厂房以及工厂里纵横的管廊,以独特的工业美学氛围受到摄影发烧友的追捧;工业建筑改造成为国际设计周、时装周的秀场,成为文化活动、产品发布、影视节目拍摄经常选择的时尚艺术区和网红“打卡地”;一些工业遗产还变身城市文化公园、城市开放空间,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重新认识工业遗产价值

工业遗产是新型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的构成包括生产、生活和配套设施,是一个 “综合体”概念,其内涵跟我们以前熟悉的文物不同。工业遗产涉及矿山、机械、冶金、化工、纺织、能源、航空、航天、电子、通信、交通等行业,不仅门类丰富、形态多样,而且规模巨大,占地面积几万、十几万平方米的工业建筑非常普遍。

说起工业遗产的价值,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历史文化价值。工业遗产是国家工业化的里程碑,是工业文明的见证,帮助后人认识工业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研究工业活动进程。其次,工业遗产见证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科技价值。工厂选址规划、施工建设、机械设备的调试安装、生产工具的改进、工艺流程的设计等方面无不体现出人们的聪明才智,给后世留下相对完整的工业领域科学技术发展轨迹。再次,工业遗产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尺寸巨大的工业厂房让人震撼,高耸的烟囱、冷却塔分外壮观,工业遗产以其宏大壮观的力量感和饱经风雨的沧桑感,孕育出时尚的工业美学。独特的工业景观对于维护城市历史风貌、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面孔、保持生机勃勃的地方特色,具有特殊意义。

除了以上大众较为关注的价值以外,由于工业遗产规模较大,所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因此经济利用价值也很高。很多工业遗产和如今的生活依然紧密相连,那些建设者也许就是我们的父辈和祖辈,当年建设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他们对这些工业遗产饱含深情,工业遗产的社会情感价值也较为突出。

随着社会对工业遗产认识的不断深入,保护工业遗产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近现代工业遗产达到140余处。工信部从2017年起分五批公布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已有197项工业遗产入选。保护工业遗产是对我国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历程的尊重,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传统产业工人历史贡献的肯定,也是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等宝贵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实现创造性活化利用

工业遗产见证了工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当初的工业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应该尽量延长工业设施的使用寿命。同时,因为工业遗产规模大、年代近、价值大,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势在必行。科学保护与创新利用并举,为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创造了条件。

将工业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可以讲好中国工业文化的故事。无论是具有年代感的厂房建筑,还是水塔、冷却塔、高炉、焦炉、铁路等大型设施,抑或是带有浓厚行业特色的工业景观,都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人们或是为了怀旧,或是出于好奇,在这些保护改造后的工业遗产间流连驻足。漫步工业遗迹、感受昔日“中国制造”的历史,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体验。

三线建设的重要基地四川梓潼两弹城、宁夏石嘴山大武口洗煤厂等虽然地理位置偏远,但与区域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密切联系,吸引不少游客前往。梓潼两弹城完整保存着大礼堂、办公楼、图书馆等百余栋上世纪60年代建筑物及防空洞等,被认定为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9年累计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发挥工业遗产的资源优势,引入商业办公、文化产业、科技研发等新功能,通过功能创新、空间重组等手段,实现工业遗产“再生”。在工业建筑的保护利用中,北京798艺术区通过空间重组,释放出工业建筑空间潜力,工业美学和艺术美学相得益彰。在对工业构筑物的保护利用上,上海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作为曾经的亚洲最大粮仓,经过改造利用,成为一座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巨型室内展场,游客还可乘坐外挂扶梯观赏黄浦江江景。

服务城市更新 改善景观环境

工业遗产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是非常热门的话题,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相结合正在成为新的探索方向。

服务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工业遗产的特殊形象成为许多城市的鲜明标志,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标识着城市曾经的辉煌。随着城市建设从外延扩张发展向内涵提升发展的转变,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断深化,工业遗产在城市更新中发挥新的作用。在传统企业搬迁出城后,首钢园借助景观环境优势和冬奥会的契机,变身为集合工业与体育之美的绿色生态区,为举办大型活动、承担新的城市职能提供了广阔空间。

助力新型产业发展。大量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是通过打造艺术区、文创园、科创园实现的,北京莱锦、朗园、惠通时代广场,以及上海M50、八号桥、田子坊等,从传统制造基地转型为科创研发、文化创意园区,实现产业升级。这些园区不仅“好玩”“好看”,还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工业遗产正成为城市经济创新发展的孵化地、新容器。

改善生态景观环境。工业遗产的创造性保护和利用,不仅体现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还实现了工业资源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了简单粗暴的拆除和大量建筑垃圾,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上海黄浦江两岸废弃的老厂房、老仓库经过保护利用、适宜性改造,变为网红美术馆、沉浸式展厅和时尚艺术中心,开阔的户外滨水空间成为亲民的露天剧场,滨江景观带形成了宜人舒适的“城市森林氧吧”,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景观质量,成为体育、文化、旅游等功能集聚的城市公共空间。

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过程中,工业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创新利用必将以更加丰富的实践彰显多元价值,展现璀璨魅力,为城乡综合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作者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主任委员)

制图:赵偲汝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工业遗产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9 华康医疗 301235 --
  • 01-18 铜冠铜箔 301217 17.27
  • 01-18 纬德信息 688171 28.68
  • 01-18 骏成科技 301106 37.75
  • 01-18 臻镭科技 688270 61.8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