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最高标准 中外19家险企共建再保险“国际板”

对标最高标准 中外19家险企共建再保险“国际板”
2022年12月03日 03:06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陈晶晶 北京报道

中国的再保险体系正在加速推进。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继2021年10月建设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指导意见之后,近日,再保险“国际板”建设规划方案正式落地。

根据规划方案,再保险“国际板”将以再保险跨境交易痛难点为切入点,以国际再保险分入信息和数据全口径统一登记为基础,配套综合交易服务、风险监测、跨境便利、财税支持和信息披露等功能,提升跨境再保险交易的透明度、规范性和便捷性。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再保险在提升行业风险保障能力、增强风险管理水平方面大有可为。要充分发挥好专业化优势,在推进完善风险评估规则、标准制度,研究开发巨灾保险模型等风险量化工具时,要从中国视角出发、结合中国实际、体现中国特征,在对外交流合作中打造自主可控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为中国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五大建设重点

一年前,关于推进建设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纲领性文件正式出台。

2021年10月26日,中国银保监会、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21〕3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上海市人民政府和银保监会加强联动,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协调国家有关部门配套出台支持政策,共同推动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保险机构、再保险机构和相关保险中介机构要结合工作实际,主动对接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需求。

上海保险交易所董事长任春生公开表示,自引领性意见发布以来,再保险“国际板”已经筹备了一年左右,预计最快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在临港新片区落地上线,吸引更多的保险或者和保险有关的机构等进驻。

据了解,此次再保险“国际板”对标了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上海银保监局、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上海保险交易所组织了人保财险、太保产险、中再产险、慕尼黑再保险等19家保险机构共建再保险“国际板”,打造再保险全球分入集中登记、交易、清算的数字化新基建,构建链接全球的“双循环”战略节点,扩大再保险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我国再保险市场向“双向开发”转型升级。

需要注意的是,再保险“国际板”规划方案主要有五大建设重点:一是对分入中国境内的海外再保险相关信息开展集中登记清算,提高市场透明度,并依托登记采集信息和交易履约回溯机制,打造多层次交易看板、风险信息共享和资信体系。二是建立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业务规则、交易服务、结算体系,保障交易公正、履约及时。三是配套资金跨境便利、差异化财税支持政策,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培育开放合作新优势。四是整合核保资源与承保能力,加强与经纪机构合作,试点管理型总代理(MGA)等机制创新,吸引全球资源、人才集聚上海。五是以数智化手段提升交易效率,更好地监测、识别和防控风险,切实服务好市场、服务好监管。

梁涛认为,要充分认识到保险业制度体系建设与国际成熟市场的差距,精细化、专业化、机械化、数字化能力建设和配套政策还需完善。通过建设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结合国际国内优秀的再保险机构和人才,促进先进的金融要素跨境交流融合,更深层的目标是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体系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探索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共创协调包容、合作共赢的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外资充满期盼

打造再保险“国际板”,是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得到了多家保险机构的支持。

中再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结合自身业务经营发展,进一步助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在全球再保险专家咨询会的平台上,中再产险将继续与行业伙伴一道,围绕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主题积极出谋划策,对接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需求。

“推动创新发展方面,中再产险在上海成立了创新实验室,在新能源汽车保险、网络安全保险等新兴领域,形成了创新性研究成果和落地应用,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保险产品创新和保险服务模式创新,并同步提供再保险支持,更好地服务新兴领域、保障新兴风险。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通过与政府部门及行业伙伴的合作,中再产险在上海率先推动了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伞状超赔保障的产品研发和落地应用,围绕保险业服务保障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再保险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再保险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深度。助力行业生态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险业应深度参与风险治理,在特定业务领域和业务场景下,通过与科技企业、科研院所、专业领域服务机构的深度合作,能够使保险公司更好地识别风险、管控风险,中再产险将持续推进再保险特色生态圈的建设。中再产险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

中国太保(601601.SH)董事长孔庆伟也表示,中国太保将在银保监会和上海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相关部门的专业指导下,全力参与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工作,发挥专业价值和资源优势,联合国内外的头部保险、再保险、保险经纪公司,就“国际板”落地运行相关工作进一步细化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外资保险机构也对再保险“国际板”建设充满期盼,并计划深度参与建设工作。

慕尼黑再保险大中华区总裁常青表示,慕尼黑再保险将全力支持再保险“国际板”的建设工作,并寄望“国际板”能充分承担发挥中国再保险业务的平台作用,提升交易安全、降低交易成本,服务内外资再保人,切实为中国再保险市场提供服务和便利。慕尼黑再保险也将与各方携手,为打造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言献策、贡献解决方案能力。

利于向“双向开发”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在《指导意见》中,要求把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谋划和推动,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在开放潮流中坚定不移融入世界金融市场体系。这一表述无疑赋予了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重要战略地位。

任春生公开表示,新型风险转移产品的研发落地,有利于推动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是我国保险业加大高水平开放,深度融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契机。

实际上,再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一项制度型安排,在社会治理、国家灾害管理等方面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位业内高管亦认为,建设再保险“国际板”的意义重大。

中再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再保险“国际板”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有利于保险主体对标国际成熟市场,逐步扩大跨境再保险市场规模。有利于我国再保险市场深度参与全球风险治理,塑造合作新空间。在新发展格局下,坚持“走出去、拿进来”,统筹联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提升中国再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有效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

不仅如此,再保险“国际板”是推动再保险市场向“双向开发”转型升级的创新实践,数字化还将驱动再保险市场第二增长曲线的开启。

梁涛此前表示,未来保险业数字化需求将更加迫切。建设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要发挥后发优势,充分利用数据和技术优势,加大投入,加速科技创新,为行业提供更多基于数字科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高起点建设的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发展道路。

中再集团党委书记、拟任董事长和春雷表示,中国再保险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有了新的内涵。再保险正从承保能力提供者和风险分散参与者的角色,向综合风险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从单一风险补偿,向风险减量全过程治理转型。

“再保险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保险业的数据资源聚合和跨行业数据连接优势,提供行业新型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引领数字化转型,以生态圈建设增强服务能力,以风险量化促进风险的减量管理,以客户为中心重塑交易模式,开启再保险第二增长曲线。”和春雷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上海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06 星源卓镁 301398 --
  • 12-06 丰安股份 870508 10
  • 12-06 华新环保 301265 --
  • 12-05 国航远洋 833171 5.2
  • 12-05 丰立智能 301368 22.33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