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文斌:让沉默的文物“说话”

龚文斌:让沉默的文物“说话”
2023年03月27日 06:48 福建日报

龚文斌展示在建瓯发现的朱熹题宣公墓赞雕版。

上纸、上墨、启纸……一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一会儿,一幅“朱熹像”便跃然纸上。正在进行传拓的,是南平市传拓(拓印)非遗传承人龚文斌。

传拓,又称拓印,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真”技艺,以纸和墨为材料,把青铜器或者石碑上的文字、图案、纹饰等用纸拓下来,拓出来的作品就称为拓片。拓片的种类繁多,包括碑、墓志、摩崖石刻、经幢、塔铭等。从色彩上分类,又有墨拓与朱拓两种,是我国最具魅力的传统文化之一。

传拓在建瓯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民国建宁府志《学校》篇中写道:“建宁府孔庙,书院正厅公议每逢春秋丁前三日拓印届期自备纸料延印匠焚香拓印。”明确记录了建宁府(今建瓯)在清代同治时期有专门的拓印印匠,并拓印了孔子圣像及传拓了大批重要金石拓片,其拓印水平较高、传承脉络有序。

建瓯传拓得以流传至今,离不开龚氏家族的世代承袭。从龚裕泉到龚文斌,建瓯传拓已经历了四代传承。

龚文斌回忆,小时候每年逢年过节时,父亲龚焕和就通过传拓,把木雕板上的财神“请”到纸张上来,再贴到门上。龚文斌说,爷爷的父亲在清代是秀才,同县里许多文人和拓匠经常在一起学习传拓和书法,然后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2006年,龚文斌开始专心学习和提高传拓技术水平,十几年来,共创作出上百件传拓作品。许多已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为后世研究学习提供了载体,让沉默的文物“说话”。

在龚文斌看来,传拓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一项需要融入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

拓前,先用水把宣纸打湿,赶走空气,使纸与碑面密合不会移位;敲打时,为使文字凹入,力量需均匀,一定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拓纸破裂。而后的上墨、揭纸、保存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拓印者的细心和耐心,其严谨程度直接决定了拓片的质量与艺术价值。

尤其在拓印文物时,对拓印者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做到1∶1复刻,更要注重对文物的保护,在纸张的选择和上墨手法上都极其讲究,稍不注意,便有可能对文物造成损伤。所拓作品从器物文字和纹饰考虑,表现文字的完整性,合理运用墨色的浓淡干湿,才能更好地体现所拓器物的精神气韵,创作出格调高古的拓印作品。

多年来,龚文斌始终秉持着一颗匠心,不断改进拓印技艺。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摒弃了使用白芨水进行上纸的方法,而采用糨糊水、胶水等胶性溶液,提升了拓本保存的期限。

“白芨水不仅制作麻烦,而且由于胶性成分较高,会使拓片变得异常硬。随着时间的推移,拓片会变得脆烂不堪,严重影响金石拓本资料的保存。”龚文斌介绍说。

除了注重提升传拓水平外,龚文斌还致力非遗技艺的传播。这几年来,他多次到武夷学院、建瓯一中等学校讲授传拓技艺。2021年开始,龚文斌还在建瓯多所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去年,龚文斌在建瓯市实验小学开设课后延时服务特色课程“建州拓印”,为二十几名学生讲授“建州拓印”的历史沿革、技艺特点,并手把手教授传拓技艺。

在龚文斌看来,对于建瓯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而言,传拓这项技艺更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瓯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苑御焙摩崖石刻遗址,我省现存规模最大且具有浓郁宋代建筑风格的建宁府孔庙、东岳庙、光孝寺等,还保存了许多古代的摩崖石刻、祠堂碑、庙宇碑、山界碑、墓志铭等,这些文物都有待于传拓后加以整理研究。

最近,龚文斌还拍起了短视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传拓。宣传、传承、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龚文斌一直在路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文物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28 常青科技 603125 25.98
  • 03-28 海森药业 001367 44.48
  • 03-28 中信金属 601061 6.58
  • 03-27 登康口腔 001328 20.68
  • 03-27 中重科技 603135 17.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