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风一长咏

    □鲁枢元

    日前接李嘉言先生的哲嗣之禹兄来函,通报正在编辑嘉言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同时还寄来嘉言先生的《长江集新校》一书。

    河南大学是我的母校,嘉言先生是我的恩师、之禹兄是我的同窗好友,无论从哪层意义上,我都应当奉上一份感念与敬意。

    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短文,叙述过我第一次见到嘉言先生的情景,虽然只是“惊鸿一瞥”,对我的人生道路却产生了几乎是决定性的影响,我把它看作我一生中罕见的一道“灵光”:那时我还在开封一高读书,夏季的一个黄昏,我随李之禹到他家中取一点东西。

    李家住在校外惠济河岸边,是河南大学为教授们盖起的新宅,一律平房独院,我记得那天有些阴晦,已是暮霭沉沉,屋里面却显得很明亮。门里的东屋,是之禹父亲嘉言先生的书房。先生正伏案翻书,我们怕惊扰他,像小狗一样弓着身子从书房门前掠过,连正眼观看一下都没有来得及。然而正是这匆匆一瞥,时间怕只有一秒左右,却在我心头停驻下来:柔和地散发出温暖的台灯,四壁装满图书的书架,散发出芬芳的笔砚,书案前若有所思的学者。我几乎听到自己心里发出呼喊,我也要做这样的人。

    那时候听之禹讲过他的父亲李嘉言先生:20世纪3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闻一多先生的研究生、朱自清先生的助教、西南联大的讲师、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遗产》的编委。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出了什么新书,总先把书单寄到他们家来。一篇文章考证了楚辞中的两个字,稿费寄来100多元……

    没有想到,两年后,我真的成了他的学生。不过直到那时候,开封市贫民区一个利用暑假时间去拉板车补贴家用的中学生,距离文学教授还不知有多远的距离。从那时起,23年过后,曲曲折折阴差阳错,我倒真的当上了“教授”,而且是“文学教授”。此时,我的台灯、书案、书架、“笔砚”以及那种两袖清风,坐拥书城的感觉,真是与50年前“灵光”闪现时的情景别无二致。

    1963年秋,我进河南大学中文系读书,还有一个阵营可观的教授群支撑着,如任访秋、华钟彦、高文、万曼、于安澜等诸位先生,而李嘉言先生正作为中文系主任,统领着这一局面。

    入校后,中文系的教室、资料室、教研室、行政办公室全在十号楼,我就是在这座楼的过道里,再次见到李嘉言先生,他正和一位教师谈论着什么。较之那次“惊鸿一瞥”,这次是“定睛细看”了,嘉言先生高高的身量,偏瘦,有着豫北人的肤色与口音,神情庄重却又透出和善,言谈沉着而又使人感到亲切,正是我心目中的大学者的形象。

    那时,嘉言先生并没有给低年级学生开课。听上面六○级的同学说,嘉言先生正在给他们讲《楚辞》中屈原的《离骚》,已经讲了半个学期,并誉之为“楚辞专家”,那种深得名教授真传的幸福与风光溢于言表。我为了将来听嘉言先生的课提前做好准备,特地到图书馆借了《楚辞集注》,同时用当时称得上“豪华”的白油光纸自己订了一个札记本,生吞活剥地啃读起来。

    后来我才知道,嘉言先生在学术上的最大贡献,其实并不在“楚辞”研究,也不在于他曾涉足的佛教与元朝文学,而是在唐诗研究。这是我从孙先方先生那里得知的。他告诉我开封师院中文系担负着一项国家重点项目,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即整理改编全唐诗,项目的主持人就是李嘉言先生。从他谈起嘉言先生的语气里,我更感觉到嘉言先生的学术地位与人品风致。

    十年浩劫的第二个年头,嘉言先生不幸去世,享年仅56岁。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学问做得太好,太深,成了“反动学术权威”。

    如今我与之禹都已过了耳顺之年,他赠送的这部关于贾岛研究的《长江集新校》,为“百年河南大学国学旧著新刊”丛书之一种,是嘉言先生学术生涯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贾岛,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显著地位的一位诗人,以往的研究却并不充足,不但比不上元、白,甚至也比不上与他齐名的孟郊。嘉言先生的贾岛研究,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具有开先河的功绩。

    至于此书的学术价值,不是我这古典文学研究门外汉所能置喙的,令我深受感动的是前辈的治学精神。书中附录的《贾岛年谱》,连同附写的5篇相关文章,其实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共不过10万字,嘉言先生从1936年春开题,到1941年部分发表,再到1947年付梓成书,整整用了10年时间,用先生自己的话说是:“四易稿成,五经寒暑,三移厥居”,况且其间正逢抗战时期,长年漂泊流转,做一位学人需要多么强大的“定力”!校注贾岛的《长江集》,继《年谱》之后,又持续了将近16年,而且先生临终也未能看到此书出版,这样的治学,绝不是如今有些学者专家所能望其项背的。在今天这个年头,我们每个人都应对照前辈学者反省自己,看看自己身上还有多少优良学统的血脉!

    “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本是贾岛哭孟郊的诗句。前辈学者身死名在,我也尝以曾经沾及先贤甘露窃窃自喜,记得在课堂上曾向我的学生炫耀:你们知道自己与胡适、朱自清、闻一多的距离有多远?不远,中间就隔了两个人,一个是我,再就是我的两位老师任访秋先生与李嘉言先生,他们都是胡、朱、闻等前辈大师的嫡传弟子。然而扪心自问,我又承继了自己老师的几多学脉?

    “落日孤舟去,青山万里看”,每观今日之学术界,常有“落日孤舟”之叹,好在青山依旧在,那就是前辈学者的文字与精神,将指引我们在学术的层峰叠峦间持续地寻觅与探求。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贾岛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29 南矿集团 001360 15.38
  • 03-29 陕西能源 001286 9.6
  • 03-29 柏诚股份 601133 11.66
  • 03-29 鼎智科技 873593 30.6
  • 03-29 江盐集团 601065 10.36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