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身入局:当艺术家面对围棋

只身入局:当艺术家面对围棋
2023年06月09日 00:25 北京青年报

《红与蓝1》 鲍勃·博尼斯 丝网印刷 2015

展览现场

《精灵的庭院》 石原实 麻布染艺 2007

《月镜》 石原实 麻布染艺 2023

◎剀弟

展览:“局”艺术VS围棋——中荷日2023年上海邀请展

展期:2023年5月31日-7月21日

地点:久事美术馆

这个初夏有一个题材与形式都与众不同的展览:上海久事美术馆“局”艺术VS围棋——中荷日2023年上海邀请展。由围棋这一源于中国的棋盘游戏出发,“局”通过三个板块“算力·胜力”“相悖·相生”“色空·夺舍”展开了“围棋文化”“当代艺术”“前沿科技”相辅相成关系的讨论。来自中、荷、日三国的17位艺术家联袂参展,展出与围棋、人工智能等话题有关的40件(组)作品。

棋与艺术

围棋本身高度抽象的博弈性质,给整个展览带来了一种轻松同时具有悬念的张力。围棋对弈中黑白棋子的变化,棋手面对面“手谈”(围棋术语,指对弈)带来的切磋拿捏,在这其中有思维智力、技艺修为和人生领悟。但来到展览前,心中仍抱着小小疑问:围棋与当代艺术有什么关系?科技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根据贡布里希对当代艺术的解读,“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这层关系要回到艺术家来寻求解答。

历史上曾经跨界艺术家和专业棋手的人物,中外首推杜尚。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作品《大玻璃》《给定:1.瀑布,2.煤气灯》,一件始于青年时期,一件在晚年完成——中间有20年时间,杜尚消磨在国际象棋上。他曾经认认真真地考虑做一个职业棋手,还曾经在1929年巴黎国际象棋奥运会上奇迹般地赢了国际象棋大师乔治·科尔塔诺斯基,虽然后来在纽约的对弈中,29步即认输。

他从小就喜欢国际象棋,晚年作为娱乐更是天天棋不离手。国际象棋让他对人生和艺术有自己独特的领悟。他曾经跟杜鲁门·卡波特解释:“一个人创造了美丽的问题,而美丽是由头脑和双手创造的。”他更是通过与棋手的接触,得出自己的结论:并非所有的艺术家都是棋手,但所有的棋手都是艺术家。正如历史上的围棋大师吴清源,在金庸小说里化身为“独孤求败”,其人生境界甚至已超越艺术家这一头衔。

当科技强势介入

而科技在这两者关系中的介入,最强势的出现当属围棋历史上令人难忘的人机大战——李世石对战“阿尔法围棋”(AlphaGo)。戏剧性地,甚至带着悲壮色彩地,五局比赛揭示出这是一场人类自己与自己的游戏、对决。

“阿尔法围棋”正是基于大数据喂养和深度学习生成的人工智能程序。在经过了无数次的自我训练,以及和真人棋手的过招经历后,“阿尔法围棋”在2016年与世界最强围棋天才——职业九段的李世石对弈中,竟然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从自信满满到沮丧怀疑,再到绝地求生扳回一局,李世石的全部反应被镜头记录下来,也在展厅的屏幕中播放,其对弈中的面部表情让人动容。这一触动人心的细节被策展人屠宁宁捕捉下来,并精准地解读为面对人工智能围棋的精准和理性,有“一种探不到底的距离感(机器的每一步落子都犹如一种冷暴力袭来)”。

这种面对机器“冷暴力”的空洞和恐惧,让李世石开始自乱阵脚,改变策略,慌乱求胜。直到第四局,也就是在前三局输掉比赛之后,他开始接受和面对这份科技带来的空洞和恐惧,用那神一般的直觉,下出了自己的风格。李世石自述:这一局的胜利,让他找回了下围棋的意义。

这一个插曲似乎预示着每一次技术的革新,在兴奋之后带给人类的空洞和恐惧,最终会让人类重返自身,反思自己存在的意义。于是,最终的答案都在自己与自己的“游戏”中产生。而艺术家可能是最早捕捉到这层游戏、对弈精神的人。他们进而通过各自技艺,把这层精神转化成视觉和其他形式,传递这份独特经验。

艺术之“局”

展览中,我们多次看到来自荷兰国宝级艺术家鲍勃·博尼斯的作品。之所以一下子就吸引住观众眼球,是因为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具有清晰的几何图形关系,尤其是色彩只使用最为基础的三原色红、黄、蓝,再加上与红互补的绿,以及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的几何抽象风格乍看之下就没有过大的变化,如同在规则中即兴,在四种色彩和几何形状的限制下,他持续探索变量的潜力,始终在寻找充满张力的动态平衡过程。

继承自荷兰风格派,展览中的《合围系列》《变化系列》和《红与蓝系列》显示了博尼斯在极简中探寻无限变化,并且以清晰的动态边界呈现的能力。其创作过程很难让人不联想到如同孤独的棋手持续不断的修行。

展览不局限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这其中让人有突如其来的发现。日本艺术家石原实的麻布染艺作品让我驻足仔细观看了许久。其作品《精灵的庭院》是一件有着大理石花纹面的布挂毯,上面的纹路呈现出了如同呼吸波动一样的起伏扩散状,近看才发现是由更细微的色彩变化构成。而到了最新的作品《月镜》,艺术家控制在蓝色这一单色上,将波纹变得更为秩序化,但是整体画面则呈现了水中月、镜中花一般的虚实交错感。通过深入不同的植物和矿物,如铁特性进行染色实验,通过技术和材料的结合,石原实扩大染艺作品的边界,创造出与大自然同频的手工作品。我身处布挂毯前,产生一种近乎冥想的感觉。

而来自中国限象工作室的《糸-自然与算法的思考》纪录片给了我一些启发和思考。这个纪录片围绕着系列算法作品《糸-对弈》《糸-三生》,以及由此展开的从工作坊到表演一系列公众参与的活动。

糸,古同丝,蚕丝,为织物的原材料。在纪录片中,从蚕吐丝这个意向画面开始,到算法生成的各种随机路径,再透过织物以视频呈现,形成了山水画一般的质感。而从这个算法作品出发,艺术家开发出一系列大众参与的活动,有效地展开了人与人的连接。比如围绕《糸》的思维训练,让参与者自由地画出属于自己的曲线路径,再将其画到更大的幅面,然后用胶带在实际空间地板上随机贴出路径,撒上白色粉末。最后在其上即兴舞蹈,舞者身体与地面的摩擦和走动,形成了新的混沌图案。

就在2021年第四届上海即兴艺术节上,我好像看过一场算法图形与舞者舞动的互动表演,与《糸》纪录片的表演可谓极其相似,也许就是同一个。通过肢体的参与,从具体到抽象,每个人画出了自己不同的路径,艺术也成为人与科技进行良好互动的桥梁。

除此之外,展览“局”包含了从绘画、雕塑到行为影像、装置等各种媒介的艺术作品,三言两语不能尽述,还是邀请你只身入局,来玩一把。我最终被吸引到中国艺术家马元的《子曰》作品前——这是一个透明盛水的围棋盘,水增加了趣味,吸引小朋友纷纷拿起棋子下起来。不懂围棋的我,在旁边看小朋友们认真手谈的样子,也看得十分起劲,并且突然了悟到,何为拿捏:那小小食指和中指捏着棋子,迟迟思索,不放手的样子,就是拿捏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艺术家 李世石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2 致欧科技 301376 24.66
  • 06-09 海看股份 301262 30.22
  • 06-09 天罡股份 832651 12.88
  • 06-09 威士顿 301315 32.29
  • 06-09 智翔金泰 688443 37.8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