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大湾区打造成优质文化生活圈

如何把大湾区打造成优质文化生活圈
2023年06月09日 15:22 中国青年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温维娜

“人文湾区就是要打造一个文化创造力兴盛活跃,文化产业体系完善,文化交流国际水平极高,文化消费动力充足的优质生活圈。”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这样描绘自己对人文湾区的设想。

4年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共建人文湾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憧憬和目标。4年后,“人文湾区”有了崭新的面貌:电视剧《狂飙》为岭南文化“吸粉”无数,猪脚饭、潮州工夫茶等岭南文化 IP爆火;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点赞“广州最美骑楼街”永庆坊;广州、深圳跻身“五一”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榜单前十……粤港澳大湾区正在靠自身的人文魅力努力将想象变成现实。

6月8日,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建设人文湾区分论坛”在深圳举办,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家学者热议人文湾区建设,探讨建设人文湾区新思路。

视觉中国供图视觉中国供图

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根”,人文湾区才能枝繁叶茂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春声认为,建设人文湾区必须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根”。根据多年从事田野调查和区域文化研究的经历,陈春声发现,粤港澳三地相对独立发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呈现多元化特点,但大湾区的人同宗同言,一脉相承。

“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地区共同的历史文化基础。”陈春声认为,粤港澳三地共同的岭南文化基因是“共建人文湾区”的坚实基础。他建议,在建设人文湾区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岭南文化,增强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文化认同,用文化融合促进人心相通,推动大湾区更深入地一体化。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香港分会主席郑培凯与陈春声的意见不谋而合。郑培凯在民间调研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深受多元的岭南文化影响,在他看来,“多元文化的前景应该是融合,而不是对抗。”

如何利用大湾区的多元文化资源来建设人文湾区?郑培凯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可以秉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融合发展思路,由中央制定政策,各个地方围绕核心要求,根据本地的文化特色,制定不同的文化发展方案。“各方共同发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融合发展才会有很好的前景。”郑培凯说。

同时,郑培凯在论坛上呼吁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多元文化发展基地,广邀港澳台与海外学者艺术家进驻,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多元文化融合发展 。

在交流中推动湾区文化向深融合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吴志良在论坛做主题发言时,“交流”一词被他提到20次。在他看来,建设人文湾区的目的不仅是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和身份认同,还要促进中外文明交流和中华文明的创新发展。

吴志良表示,近年来,同饮一江水的粤港澳大湾区在实现文化“同频共振”上下足了“功夫”,他介绍道,大湾区从历史古迹保护、文博机构联动、图书馆资源联通、高等学校学科互认、科技学术研究联合、影视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共同制作以及文化设施的共享等方面入手,多渠道推进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

论坛现场,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副秘书长郭黄颖琦分享了一个观察:现在在香港穿旗袍成为年轻人的流行穿搭。在她看来,这是文化交流互融的结果。

香港艺术发展局文委会顾问、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也注意到,香港在中外文化交流以及湾区文化交流所起的作用。他把香港比作一扇文化窗口,“可以自由地吸收东南西北风”。同时,潘耀明认为,香港也是一座文化之桥,中国通过它可以走向世界,世界通过它可以走向中国。

“这样的文化交流有助于夯实湾区的人文基础,深化湾区的人文内涵,丰富湾区的人文精神。”吴志良说。同时,他建议,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交流合作应该从框架走向实际,从碎片化走向制度化,充分调动大湾区每个城市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多方力量参与进来,在加强理念、机制、模式的创新上发力。

“共建人文湾区”提出4年,未来如何发展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提出了粤港澳“共建人文湾区”的目标任务。4年过去,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东风,大湾区文化未来如何发展?

蒋述卓指出,过去的“岭南”以山为界来划分,如今的“大湾区”向海而生,他鼓励人们站在更加宏阔的视野来审视大湾区文化的未来。

“变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主线和主题。”蒋述卓认为,无论是改革开放后广东兴起的打工文学,还是如今深受年轻人追捧的动漫IP,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是大湾区文化始终充满活力的诀窍之一。蒋述卓强调,坚持求变创新才是大湾区文化未来之路。

陈春声表示,随着时代变化,岭南文化会不断被赋予新意,对岭南文化的理解和推广也需与时俱进。他强调,建设人文湾区的过程中,要坚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结合新事物的变化,创新文明传承、文化延续的方式方法。

在吴志良看来,大湾区的文化传播和交流互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长期工作,高度认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对构建人文湾区的重要性,发挥好港澳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作用,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吴志良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加强港澳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中国历史文化的教育,增强港澳同胞的民族观念和国家意识,筑牢底线;二是拓展港澳的世界叙事的视野、经验和能力,强化港澳的国际平台作用,吸纳世界各国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和政策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凝动香港体育基金创办人黄梓谦是土生土长的“大湾区人”,他认为,大湾区的年轻一代要敢于面对国际,在守住文化之根的基础上,“用现代的手法把优秀的大湾区文化输出给全世界”。

在距离论坛不远处的文博会现场,来自汕尾市的两位水上渔民用福佬话唱着汕尾渔歌,一名来自深圳的年轻人闻着歌声走到展柜前,他坦言,虽然听不懂歌词的内容,但是“听着独属于大湾区的曲调,就像回了家”。

责任编辑:郭韶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岭南 香港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2 致欧科技 301376 24.66
  • 06-09 威士顿 301315 32.29
  • 06-09 智翔金泰 688443 37.88
  • 06-09 海看股份 301262 30.22
  • 06-09 天罡股份 832651 12.8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