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马桥遗址里,还发现了这些……丨闵行情

原来在马桥遗址里,还发现了这些……丨闵行情
2024年03月28日 23:01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勾勒上海发展的线索,

描摹上海的历史风情。

如何用最少的文字,

将大上海的发展脉络说清楚?

沧海桑田、筚路蓝缕,

终成“上海”,

这是一部袖珍的上海通史。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第十二季,我们邀请了沪语播音员来诵读《上海小史》。今天,你将听到的是《马桥先民“稻粱谋”》……

由原始的渔猎采摘转为以畜牧和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的时代,是人类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年代,“活下去”,成为那个年代民生发展最主要的动力。

今天,先民们早已化为尘埃,后人捧着六千年前崧泽文化遗址出土的稻谷和稻叶来看,禁不住热泪盈眶。打渔猎兽,发展生产,经营生活,当他们的生活初步安定下来之后,很快又以主人翁的身份,率先发明了开凿水井的先进技术,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崧泽遗址清理到了马家浜文化直筒形水井,从此彻底改变了人类离不开河、湖等自然裸露水源的被动生活,为推动中华文明的进程作出了一项十分重大的贡献。

从马桥遗址的情况看,最初先民“稻粱谋”的水平大为提高,生产工具更为丰富。石镰、耘田器、斜柄石刀、石凿等等大都打磨精细,工艺考究。这些工具已经可以配套用于稻作农业的各个环节,比如,翻土时用石犁,收割时则用石镰,甚至还发现了如芡实、葫芦、稻谷、菱角、核桃以及益母草等等食物。福泉山遗址最具代表性的礼器玉琮则更是端宁古雅,线条也如机器雕刻般挺拔精确。玉琮上的人面纹、兽面纹、鸟纹则吐露着良渚文化先民内心独特的精神世界。

远古先民在这片处女地上莳稻、养畜、打渔猎兽,经营生活,民生图景初现。说明当时这一地区的人口出现了较大的增幅。玉器除了美化用的玉璜、玉环,首次出现了“七窍玉”的祖形——放在死者口中的玉。这说明距今四五千年时,这里的古文化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太湖地区周边已具备一种趋向相对发达中心的态势。

然而,到了距今3200—3900年的马桥文化时期,良渚文化似乎突然消失了,马桥文化遗址未发现铸铜工具,许多耗工费时的稀世珍品,包括玉器,带细刻图案的陶器、象牙器,在马桥古文化遗址中均未发现,遗存只是些粗陋的陶器杂件特别是陶器群。

马桥文化灰陶折腹罐

从现象上看,马桥文化好像一下子中断了良渚文化的诗意与优美,仿佛从一个文明的高度跌落下来,文明的演进似乎戛然而止。实际上,如前所述,马桥文化是一个包含多元因素的文化综合体,来源于浙西南山地的 原始文化,同时它还包含了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因素,反映了夏商时期马桥周边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色。

作者:仲富兰

编辑/初审:汤婧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上海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