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武帝或因食用丹药致砷中毒而死

北周武帝或因食用丹药致砷中毒而死
2024年03月29日 00:41 媒体滚动

转自:千龙网

原标题:北周高等级墓葬考古研究新进展成果发布,专家称武帝宇文邕约有三分之一古代黄河流域血统

北周武帝或因食用丹药致砷中毒而死

北周武帝宇文邕墓葬出土的陶俑。

左为宇文邕面貌复原图,右为唐代阎立本绘制的《历代帝王图》中宇文邕形象。本版图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左为宇文邕面貌复原图,右为唐代阎立本绘制的《历代帝王图》中宇文邕形象。本版图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3月28日,北周(公元557年至581年)高等级墓葬考古研究新进展成果发布会在陕西召开。

199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陈马村意外发现了一座北周高等级墓葬,出土文字材料显示,墓主人为北周武帝宇文邕。2022年,在开展基本建设考古过程中,考古人员又在咸阳北贺村发现了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墓。两墓相距约7.8千米。

在28日的发布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墓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为确认北周帝陵位置及其丧葬制度、生活习俗等,提供了重要线索和资料。

考古发现 1

专家认为北周帝陵均在咸阳的洪渎原

北周是中国历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王朝之一,奠定了隋唐大一统的基础。北朝后期,宇文泰凭借家族和自身的影响力,成为关中鲜卑集团的主持者,建立北周政权。

1993年,抢救性发掘的咸阳陈马村北周墓出土墓志、金玺等重要文物,表明其墓主为北周第三位皇帝——武帝宇文邕及其武德皇后阿史那氏,该墓即北周孝陵。2022年,配合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现的咸阳北贺村北周墓出土墓志显示,其墓主为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该墓应为北周静陵。

根据文献记载,北周共有6座帝陵,分别是文帝成陵、孝闵帝静陵、明帝昭陵、武帝孝陵、宣帝定陵和静帝恭陵。除文帝成陵外,其余5座帝陵的位置文献并无记载。

考古专家表示,孝陵和宇文俭墓等北周皇室成员墓葬在咸阳洪渎原发现之后,他们倾向于认为北周帝陵应位于洪渎原上。

专家认为,孝闵帝静陵以西,地势逐渐变低,而且基本没有北周重要墓葬的分布,因此可以确定静陵是北周帝陵分布范围的西部边界。武帝孝陵位于陈马村,基本位于洪渎原的东北缘。从西南静陵到东北孝陵之间的区域是洪渎原北周墓葬的集中分布区,推测北周其余3座帝陵亦应该沿洪渎原的边缘分布。

陈马村北周墓(孝陵)未发现封土、陵寝建筑等设施。墓葬地下部分由斜坡墓道、5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及甬道、土洞式单墓室组成,坐北向南,全长68.4米。其中,壁龛出土遗物包括陶俑、陶罐、模型明器、铜带具、玉(石)璧、玉佩饰、玻璃珠、铁片饰等。

墓室平面呈“凸”字形。主室地面除东壁之下,大部铺砖,东壁遗留的工具挖掘痕迹与其他三面有所差异。考古专家断定,室内东侧未铺砖区域为武德皇后下葬时扩出,皇后棺椁在东、武帝棺椁在西。

2022年,在配合西安咸阳机场三期扩建项目供油工程机场油库建设项目时,考古人员发掘了北贺村北周墓(静陵)。在墓室西北部填土内清理出大量料珠、玉块残块,东北部出土鎏金铜剑首,推测原有佩剑、玉组佩随葬。

考古发现 2

在武帝股骨上发现一块黑色色素沉着区域

北周武帝宇文邕(公元543年至578年)在位期间,大举实行军政改革,统一中国北方,促进民族融合,对后续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公元578年,年仅36岁的北周武帝突发恶疾、英年早逝,其死因一直备受关注。

对武帝遗骸样本中33种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后,研究团队发现,其体内砷(As)、硼(B)、锑(Sb)的含量显著高于同时期古代平民和贵族的平均水平。“人骨不同部位的代谢速率不同,由于样本都采自武帝遗骨的股骨部位,说明这些元素是在长期饮食中累积在骨骼中的。”研究团队介绍。

在北周武帝生活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服用道家丹药是社会上层所崇尚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以求滋补长生。所谓丹药,其实是不同晶体形式的无机化合物,由多种矿物高温烧制提炼而成,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使用历史。《周礼·天官篇》和《抱朴子内篇》等道家典籍均显示,不同丹药的成分虽有所差别,但雄黄与礬石是其中代表成分。

据了解,雄黄为硫砷化物矿石,礬石是一种含铁的硫砷化物。黄色的雄黄、白色的礬石、红色的朱砂、青色的曾青、黑色的慈石与道家五行原理的五色相对应,为当时著名丹药五石散的主要原料。

分析显示,北周武帝样本与隋唐时期贵族郭嗣本的体内元素组成最为接近。根据文献记载,郭嗣本有长期服食丹药的生活习惯,甚至接受过皇帝的御赐丹药。武帝经历了与郭嗣本相似的元素积累,其遗骨中砷(As)、硼(B)、锑(Sb)元素显著偏高,可能是由于他服食了以雄黄(As)、礬石(As)、硼砂(B)、辉锑矿石(Sb)为主要成分的丹药。

据史料记载,公元575年至578年四年间,北周武帝数次发病,生病时“疠气内蒸,身疮外发(身体内部的病症不断积累,在皮肤表面暴发出来)”“身生癞疮,恶疾而死(由于身体上长疮,生重病而死)”,反映出其病痛以皮肤病为代表特征。在研究团队看来,这符合慢性砷中毒的病理表现。

“慢性砷中毒后,病人皮肤上会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的色素沉着和病变,并导致皮肤血管发生变化,四肢出现疼痛和红肿。”研究团队称,在武帝的股骨上,他们发现了一块黑色色素沉着区域,“可能是砷中毒后,局部皮肤病变引起的骨髓坏死所导致的。”

考古发现 3

专家推测武帝的祖母王氏可能是北方汉人

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的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中,有专家指出,北周武帝约有三分之一的古代黄河流域血统。

北周武帝为鲜卑族。鲜卑人群的起源研究是历史学和人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北周武帝基因组进行分析,团队从遗传学角度揭示了武帝及其家族的族源,对理解鲜卑人群的起源意义重大。

通过遗传学分析,团队发现,北周武帝与古代契丹人、黑水靺鞨人以及现代达斡尔人、蒙古人存在最近的遗传关系,并估计武帝血统有六成源于古代黑龙江流域的东北亚人群,三成源于古代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

专家表示,“武帝家族谱系表明他的祖母王氏可能是北方汉人,所以,武帝约三分之一的古代黄河流域血统极可能是鲜卑皇族与汉人贵族长期通婚的结果。”

整合分析已发表的鲜卑人基因组数据后,团队还发现,鲜卑人群至少有60%的主要血统来源于黑龙江流域的古东北亚人群。同时,不同地理区域的鲜卑人内部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而这种差异很可能是鲜卑人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与周边人群长期通婚融合的结果”。专家认为,这一发现为南北朝时期贵族之间“胡汉融合”找到了直接证据,对于中古时期通过民族融合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意义重大。

此外,本次研究中,团队以颅骨CT扫描技术对北周武帝进行了初步面貌复原。通过分析控制头发、皮肤和瞳孔色素相关的基因位点,认为“武帝是黑色头发、黄色皮肤和棕色眼睛,符合典型的东北亚、东亚人长相”。

武德皇后阿史那氏(公元551年至582年),突厥木杆可汗之女,其生物学样本是追溯突厥源流史的重要材料。研究团队表示,“从测得的数据看,明确了突厥阿史那部起源于欧亚大陆东北亚,即今天的中国东北到俄罗斯贝加尔湖区域,否定了欧亚大陆西部起源说和多重起源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墓葬 咸阳市 皇帝 考古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