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过去 童趣依旧

童年过去 童趣依旧
2024年03月29日 06:30 贵阳日报

  在作家中,有这么一类群体:不拒绝长大,但也不去长大,于是留在了童年里。如创作《小王子》的圣·埃克苏佩里,以及先锋又童心的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作家庞余亮也是如此。此前出版的《小先生》《小虫子》如此,最新推出的《小糊涂》也是如此。在他的书写中,童年过去了,童趣依旧。

  《小先生》根植于庞余亮15年的教师经历。该书是作者根据自身从教经历,记录乡村孩子的成长故事,充满了诗意、童趣与汉语的温润之美。这本书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评委称之为“续上了叶圣陶、夏丏尊、丰子恺等贤善和性灵的传统文脉,是一座爱与美的纸上操场”。《小虫子》记录了作者自己的童年成长故事,作者是江苏兴化人,自幼在一个四面环山的村庄长大,他是父母的第十个孩子、也是家中最小的男孩,被一字不识的爹娘唤名“老害”。“僧多粥少”,从小过着苦日子的他记忆最深的是饥饿与孤独。好在他有自己的第一笔“财富”——虫子。无边无尽的童年和无穷无尽的虫子连接起春夏秋冬,出没在村庄里的虫子是他的玩伴、他的敌人、他的玩具、他的食物,也是他的零花钱。在与乡村虫子们的拉锯战中,野蛮生长中的他体验到了世界的奥秘和生活的百味。长大以后,他找到了自己的另一笔“财富”——读书、写作。这样一来,“小虫子”和好书上的文字,成了命运派遣过来慰藉这个孩子的“糖果”。

  《小糊涂》甫一面世,便与《小先生》《小虫子》二书称之为“小先生三部曲”。在这部新作中,庞余亮再次回到了自己作为家中“第十个孩子”的童年,土地上的植物、小动物和野果,都成了这个泥孩子和饿孩子的启蒙课本。书中依旧有作家童年时的“饥饿”:“‘很饿’和‘饿’不一样。‘饿’是肚子咕噜咕噜地叫。‘很饿’是每只眼睛里有一个肚子,两只眼睛里有两只肚子。‘很饿’的状态就是眼睛里的两只肚子在比赛咕噜咕噜地叫——它们看到的什么东西都像‘饭’呢。”也有“孤独”:“他是剩下的。呆在墙角的黄泥瓮也是剩下的。空泥瓮是母亲用黄泥和稻草做成的,嘴巴大,肚子更大,模样如一只放大了几万遍的大蒜头。原来很有用呢,藏过稻,藏过麦,也藏过糠,能装几千斤稻麦呢。现在,既笨重又无用。无用的人只能饿肚子。睡在空泥瓮里的饿孩子,他总是睡不着。他把自己蜷曲成一颗蛋的模样。还是睡不着。”还有“委屈”:“一根五号绣花针不见了。母亲一口咬定是他拿的。他根本没拿母亲的绣花针啊,他拿绣花针干什么呢。母亲还是认为他拿了绣花针做鱼钩钓鱼了。真的是天大的冤枉。他喜欢捕鱼,用抄网抄鱼,但根本不喜欢效率很低的钓鱼啊。但母亲的绣花针的确不见了。家里只有他弄鱼,弄鱼需要鱼钩,绣花针可以在火上烤一下,弯成鱼钩。他就是长了一万张嘴也说不清的。”在书中,我们看到生命的卑微。但任何一样东西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因为卑微,所以生命和大自然的关系能格外密切。这本《小糊涂》,呈现的是一个谦卑的生命和自然的关系。

  作者虽然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却是母亲唯一的倾诉对象;母亲是知道家里每个人故事最多的人,母亲把这个最小的孩子当作她的倾诉对象。作者重新挖掘出了平凡日子里那熠熠生辉的母爱,在那个贫困的家庭,饥饿和爱双重照耀的那个童年。当作者回过头来看童年时,那些幼时觉得大得不得了的“饥饿”“孤独”“委屈”等等境遇,其实都只是一些“小事”。也即是说,在这本书中,庞余亮更多的是借助自我成长的经历,展示跟母爱的关系。他写母爱的时候照顾的是众生万物的感受,他要让自己的文字具有某种延伸能力、辐射能力、感染能力,甚至是一种浸润能力。正如作者所说:“人生就是这样,必须把生命中的温暖一点点积聚起来,成为鼓励自己前行的力量。”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文丰 文/图

(《童年过去 童趣依旧》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童年 童年过去 童趣依旧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