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解说娄一晨:先要扩大中国球迷基数,体育消费人口暂不支撑商业逻辑(上)

体育解说娄一晨:先要扩大中国球迷基数,体育消费人口暂不支撑商业逻辑(上)
2024年03月29日 06:11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在国足踢完两场对阵新加坡队的2026美加墨世预赛亚洲区小组赛后,中国足球重回中超联赛节奏。2024赛季,中超联赛媒体版权花落中国移动咪咕,作为旗下“天团解说”的签约成员,沪上体育名嘴娄一晨将和老搭档刘越再度联袂,为全国球迷带来精彩解说。

从体奥动力的5年80亿出道巅峰,到腾讯体育的3年2.4亿跌入低谷,再到国企咪咕的5年7.5亿回归常态——作为中国体育最有市场价值的中超联赛,眼下的媒体版权价格到底是太贵还是太便宜?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到底在哪里?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会否取代体育从业者的岗位?

1993年3月,娄一晨在上海电视台开启体育媒体人职业生涯,迄今31年的体育解说从业经历,让他始终见证传统媒体的辉煌、参与视频新媒体的探索。这位中国体育传媒行业的亲历者、中国付费观赛模式和体育产业的见证者,有话要说。

做大基数,发展女性消费群体

记者:咪咕体育已经宣布和中超合作新一个五年,您将在这个平台给观众带来专业解说。在离开五星体育后,您先后加入了视频新媒体的平台,能不能介绍下现在的工作状态?

2024年3月1日,中超联赛第1轮,上海海港主场以3比1逆转武汉三镇取得中超开门红。 海沙尔 摄2024年3月1日,中超联赛第1轮,上海海港主场以3比1逆转武汉三镇取得中超开门红。 海沙尔 摄

娄一晨:这是我时隔三年重新解说中超联赛。其实,我在咪咕担任解说也有三年左右时间了,但以英超、欧冠等国际足球赛事为主。过去三年,中超版权是在腾讯,所以这三年没解说中超,今年咪咕成为全网唯一全场次转播中超赛事的新媒体平台,我也就重新回来了。其实,作为体育传媒的从业者,我从未离开过。包括在平时,我也在百视通解说NFL(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MLB(美国职棒大联盟)等比赛。

记者:从体奥动力的5年80亿,到腾讯的3年2.4亿,再到外界传的咪咕体育5年7.5亿——您觉得中超媒体版权的理性估值空间是多少?

娄一晨:现在中国足球处于低谷,目前中超联赛的价值和价格,可能也处于相对低谷。最初,体奥动力5年80亿的价格,肯定是不理性最终也不可持续。这是一个“不可理喻”的巅峰——未来30年甚至50年,中超联赛版权可能都卖不出这样的天价;之后腾讯的3年2.4亿,平均一年8000万元,由于受到疫情影响等,可能运营也不乐观乃至没有续约。当然,从推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付费观赛模式养成的角度,入局者更多是扮演铺路石的角色,不能只算经济账,也要算长期的社会效益。

娄一晨和刘越搭档解说中超联赛。

2024中超联赛迎来新的版权运营方,咕体育宣布和中超展开五年的合作。

记者:从一个国家和地区足球联赛版权的角度,这首先还是一笔经济账……

娄一晨:这个没错。在商言商,英超版权在中国卖得最贵的时候,是苏宁体育时代的3年7.2亿美元,但英超版权在美国的价格是6年20亿美元。英超每个周末的比赛,在美国当地时间一般都在上午,绝对不是黄金时间段。这就说明在多年耕耘之后,英超赛事在美国市场上能够吸引到足够的观众。尤其是美国这样一个世界体育大国,本土赛事资源完全饱和、充分竞争的基础上,英超联盟还能跨海而来分一杯羹,值得深思。

上海申花队球迷。 海沙尔 摄上海申花队球迷。 海沙尔 摄
上海海港队球迷。 海沙尔 摄上海海港队球迷。 海沙尔 摄

记者:说到底,是不是我们的体育人口不够,尤其是愿意付费观赛的人群数字太少了,或者说,花钱观看体育赛事的习惯、观念还没有形成?

娄一晨:同样属于文体产业,为啥观众愿意付钱观看连续剧?电视剧《狂飙》《繁花》都是收费模式,为啥那么多人愿意花钱看?其中愿意花钱追剧的女性有多少?应该占据大多数吧……那么,观看中超、英超的女性观众有多少,只是极少数吧?我都不知道10%有没有……更何况在日常生活中,女性的消费力更强。所以,中国付费观赛的瓶颈,如果能把人群年龄结构、人群性别结构搞清楚,答案就水落石出了。在未来,扩大球迷和用户基数,特别是吸引更多女性观众观赛,中国体育产业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底蕴不足,体育消费人口不足

记者:在您看来,是不是中国消费者的体育消费习惯还没完全形成,导致我们付费观赛模式的探索一路崎岖?

娄一晨:我觉得还是要客观看待,任何一个产业链的形成,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历史的沉淀。中国观众第一次在电视里观看国际大赛,可能要从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满打满算也只有40年的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体育赛事的收视习惯还在养成过程中,还没有完全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

2022年12月20日,球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的七月九日大道庆祝阿根廷队凯旋。 当日,获得2022卡塔尔世界杯冠军的阿根廷国家男子足球队抵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民众在全城各处庆祝。 新华社发

记者:前面我们说的是英超、中超,这属于职业体育,中国的参与群体不算太多;但在中国,观看世界杯、奥运会的人很多,特别是比赛进行的那两周,几乎每个人都是狂热的体育爱好者……

娄一晨:这和中国体育的发展路径有关。中国体育赛事的转播,当初最早、最重要的平台还是中央电视台,不管是奥运会、世界杯都要升国旗、奏国歌,都关乎国家荣誉、民族自豪,所以在大赛进行的时候,关注度确实很高。我们对国际大赛关注的角度,是成绩,是金牌;哪个项目能拿金牌,就有更高的关注度。你可以发现,每到奥运会的时候,你的朋友圈好友都是中国女排的球迷,但日常的中国女排超级联赛,几乎没有人关注。所以,我们为啥关注奥运会,肯定和金牌有关,更和金牌背后的国家荣誉、民族自豪有关。随着时间的积累,我们的大多数观众形成了对奥运会、世界杯“唯成绩论”的收视习惯。

消费习惯,需要时间长线培育

记者:奥运会推崇的是奥林匹克精神,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会重视成绩吧?

娄一晨: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以美国为例,美国观众当然也喜欢看本国的田径、游泳选手拿金牌,但他们更多还是选择项目本身的吸引力。美国拳击已经很久没拿到奥运会金牌了,但职业拳击的拳王争霸赛在美国都是付费观赛,像当年的泰森、霍利菲尔德,收视率很高;美国网球在小威之后的成绩也不算太好,但他们的评判标准是职业赛事体系,包括美网在内的四大满贯显然水平更高、更有关注度。所以,收视习惯和金牌有关,但也有很大的区别,这背后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021年8月4日,中国选手谷红(左)与美国选手琼斯在比赛中对决。 当日,在东京奥运会拳击女子沉量级半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红战胜美国选手琼斯,晋级决赛。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记者:我们经常听到媒体宣传: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民众会产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这是体育行业的温饱线;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人们开始关注马拉松、足球等户外运动;随着人均GDP破万,类似滑雪、赛艇等资本驱动型运动会受到越来越多关注。2019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是否意味着付费观赛的人群会逐步扩大?

娄一晨:我个人认为,我们的体育消费人口暂时还无法支撑目前的体育商业逻辑,我们的体育产业其实还在起步阶段,不能脱离实际去炒概念。包括你说的这个体育产业和人均GDP的关系,基本都是欧美等西方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型,不能照搬照套,需要建立在体育成为人们真正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基础上。

(漫画)体质堪忧 “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走进一些高校发现,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堪忧。很多男生做引体向上非常吃力,立定跳远跳不远,不少学生短跑爆发力不足,存在“长跑恐惧”。 记者调查发现,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既有学生不愿锻炼的原因,也和一些高校对体测不重视、体育课设置不合理相关。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比如,我们的孩子在高中毕业前,有多少时间参与课外的体育运动,父母对于体育的理解和支持如何?日本1979年的电视剧《排球女将》出现了校园内排球队和篮球队抢场地的情况,说明那个时代当地中学教育对体育的重视程度。除了消费水平,体育消费习惯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在英格兰有不少球迷哪怕出去打短工,但每个周末的球赛还是要花钱买套票去看的,毕竟是祖辈几代人的传承和信仰。(未完待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