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译著联合书单|我不想保持正确

3月译著联合书单|我不想保持正确
2024年03月29日 12:23 澎湃新闻

《血染开普敦:布尔战争史》

[荷]马丁·博森布鲁克著,徐彬、金凯译,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布尔战争是现代历史上最引人深思的战役之一,它被贴上诸多“标签”:第一次媒体战、世界大战的预演、种族隔离的始作俑者。虽然作为超级大国的英国和非洲南部两个微不足道的布尔共和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国力差异,但出人意料的是,英国为了胜利,消耗了大量物力财力,甚至不惜发动了针对平民的恐怖主义行动。作者围绕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探讨布尔战争,分别是荷兰律师威廉·莱兹、英国战地记者温斯顿·丘吉尔、年轻的布尔突击队队员丹尼斯·雷茨。通过他们三人的经历和故事,本书讲述了一段不一样的南非历史。

《本该成为女王的姐妹:都铎王朝的一段悲剧》

[英]琳达·德·莱尔著,黄欣译,思想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琳达·德·莱尔以非虚构的叙事方式讲述了简·格雷、凯瑟琳·格雷与玛丽·格雷三姐妹不为人熟知的生平,这三位出身贵族却在都铎王朝的权力斗争中输掉的年轻女性原本可能成为当时的英国女王。年长的简·格雷被贪婪的政客和不妥协的宗教改革家推上了王位,但不久后便被废黜,最后在伦敦塔被处死。凯瑟琳与玛丽虽行事小心谨慎,但最终也不得不面对悲惨的结局。本书重新诠释了她们的历史地位,并以新的视角解读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

《什么是医学史》

[美]约翰·伯纳姆著,颜宜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医学史的魅力在于历史本身固有的戏剧性,医学化势力与去医学化势力之间持续较量,尤其涉及如下五个方面:所有时间、所有地点的治疗者,从作法的巫师到技术专家;各个时代、各种文化中的病人;种种疾病,从魔鬼附身到每半小时扩大一英寸的可怕感染,还有不易察觉的环境毒害;新思想的发现与传播,所谓的新思想巨细并出,瑕瑜参见;围绕着医疗保障的无尽争论,它如何影响社会,同时又如何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法国文明史》(修订版)

[法]乔治·杜比、罗贝尔·芒德鲁著,傅先俊译,东方出版中心

本书以八百余页的篇幅详细而完整地阐述了法兰西文明和文化的历史演变,容纳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哲学、宗教、艺术和科学技术等领域。区别于基佐的《法国文明史》描述国王、诸侯和主教等“社会精英”的生活和历史大事件,本书“把对事件的叙述搁在一边,专注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忽略那些表面的震荡,而致力于以中、长期的眼光来观察经济、社会和文明的演进”。

《天才群星闪耀:1922,现代主义元年》

[英]凯文·杰克逊著,唐建清译,守望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1922年,被埃兹拉·庞德称为新时代元年,或现代主义元年。这一年,天才云集,群星璀璨。本书是对1922年的迷人记述,通过作家、艺术家、舞蹈家、设计师、电影制作人、人类学家、哲学家、剧作家、政治家和科学家的日志,揭开了许多现代主义名人之间鲜为人知的联系。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美]斯蒂芬·J·坎贝尔、迈克尔·韦恩·科尔著,邵亦杨等译,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本书以时间为序,分为21个篇章,对1300—1600年期间文艺复兴时期标志性的壁画、油画、雕塑、建筑等艺术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采用每十年一章节的结构,读者能够轻松地将作品定位到具体的历史时间轴中。全书共70万字左右,858张图。

《卿本著者:明清女性的性别身份、能动主体和文学书写》

[加]方秀洁著,周睿、陈昉昊译,思库|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曾以十年之功,于中美各大图书馆的中国古籍部中爬罗剔抉,发掘出大量晚明和清代女性作者的存世之作,让这些沉睡的文本重见天日,并加以翻译和细读阐释。面对这些浮出地表的女性作者群体和丰富文学作品,本书回答了如何切入女性写作研究的路径问题,探索了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作者将这些士人精英阶层的女性的文本生产视为一种文化实践形式,她考察了女作者们的自传诗、行旅诗和论诗诗,对一个男性主导的文学传统中女性作者的参与史表达了诸多洞见。

《伽利略:天空的守望者》

[美]戴维·伍顿著,李文锋译,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

伽利略生于意大利,是科学史上做出划时代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之一,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作者用丰富的材料(其中包括大量伽利略本人的书信和手稿)和流畅的叙述还原了作为天文学家、工程师和作家的伽利略,并给读者呈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哈耶克论哈耶克:对谈式自传》

[英]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著,[美]斯蒂芬·克雷斯吉、[英]莱夫·魏纳编,党成孝译,译林出版社

本书是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仅有的自传性质作品,也是一部典型的思想家传记,呈现出这位敏锐且富有洞见的思想家如何将自己对人生、学术和社会的思考与20世纪的时代脉动结合在一起,深刻地参与并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被遗忘的倒霉蛋:苏联战场的美国空军与大同盟的瓦解》

[美]沙希利·浦洛基著,宋虹译,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并肩作战的历史。1943年,为配合西线诺曼底登陆,美国向苏联提议在东部战场开辟空军战线,双方在苏联控制的波尔塔瓦地区(今属乌克兰)建立了三个空军基地。作者详尽地记述了波尔塔瓦基地从筹备、建立、运营到最后关闭的整个历史,展现了美苏双方从陌生到熟悉、从团结一心到关系恶化的过程。这是大同盟如何从底层开始瓦解的故事,也是美苏冷战起源的另一种叙事。

《巴西史》

[美]E.布拉德福德·伯恩斯著,王龙晓译,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巴西,这片丰饶的土地,是印第安人的归园田居,是最初到来的欧洲人心中“难以捉摸的人间天堂”。探险家、传教士、牧民、淘金者,自东而西,遍及大陆,书写巴西最壮丽的史诗;欧洲人、非洲人、美洲人,融合同质,为巴西独特的现代文明铺就柱础。这里的文明起源于一个熔炉,又经受了军事独裁与民主化斗争的反复挫伤。它的过去如何?未来怎样?本书旨在翔实地展现巴西这片土地经济、政治、文化概况,以巴西史上的三个重点历史转折时期——1530—1560年、1888—1897年、1964—1992年为重要着眼点,穿针引线,讲述巴西上自印第安文明下迄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美]克里斯·贝尔著,李坤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我们在现实世界遭受社会孤立之苦,被我们寄予厚望打破隔离的互联网,如今也日益变成充满隔阂与暴力的场所。我们把社交媒体平台的政策和内容分发算法视为罪魁祸首,考虑彻底退网的可能,但本书作者克里斯·贝尔让我们停下来思考另一种可能。利用经过精妙设计的在线实验和深入访谈,他在本书中证明了走出回声室(信息茧房)会使我们更加极化,而不是减少极化。本书揭示了社交媒体的功能更像是一面棱镜,它扭曲了我们的身份认同,增强了追求地位的极端派的力量,让温和派几乎隐形;而政治部落主义的解决之道,就在我们自身深处。

《美国史:理想与现实》

[美]埃里克·方纳著,王希译,商务印书馆

本书是“新美国史学”的结晶,作者以“自由”为主线,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将新社会史的研究成果融入对经典美国史学题目的重新解释之中,凸显被传统史学无视的美国群体的历史经验,呈现了一种以多元互动的历史观来重构的美国通史。

《经济制裁:封锁、遏制与对抗的历史》

[美]尼古拉斯·穆德著,李旭译,中科书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经济制裁主导着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作为一种利用全球化的潮流来捍卫自由国际主义的方式,它们最初是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其吸引力在于它们可以替代战争。然而,这种观点忽视了其核心的黑暗悖论:旨在防止战争的经济制裁,是以毁灭性的战争技术为基础的。作者对政治、经济、法律和军事历史进行了广泛的档案研究,揭示了强制性战时工具是如何被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采用为维持和平的工具的。这项及时的研究揭示了为什么制裁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战争形式,以及为什么它们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此巨大。

《最后一章》

[美]厄尼·派尔著,苏振凌译,文化发展出版社

《最后一章》讲述了二战太平洋战场发生的故事。作者的足迹涉及马里亚纳群岛和冲绳,与航母领航员、B-29战机飞行员、海军陆战队员等各兵种、各岗位的士兵共同生活,讲述普通士兵战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这片世界上最广阔的战场让战争变得像慢动作电影。前往冲绳的甲板上上演即兴音乐会,印第安战士用舞蹈祈求好运。所有人都努力适应着战争。而《在英国》讲述了1940年12月,厄尼·派尔第一次进入英国时正值闪电战,他在英国停留了四个月,描绘了英国最黑暗的时刻,以及英国人民如何以惊人的韧性生存下来。

《坏的哀伤,好的哀伤:一部哲学指引》

[美]迈克尔·乔比著,杨春丽译,贝页图书丨文汇出版社

一部关于“哀伤”的“哲学指引”,爱丁堡大学哲学教授迈克尔·乔比以心理学、文学、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为基础,娓娓道来哀伤是什么、我们为谁而哀伤,也层层深入地讲述了为何哀伤会将人们引向更丰富的自我认知和对人性更全面的认识。

《服美役:美是如何奴役和消费女性的》

[意]毛拉·甘奇塔诺著,张亦非译,联合读创|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主要讲述“女性之美”是如何被定义的以及现代审美观形成的过程。制定“美丽”标准的阶层是如何利用摄影、广告、时尚杂志、电影等传媒手段去宣传标准统一的美。又怎样利用服装尺码、消费主义对女性实施隐性的“美役”压迫。在制定规则之后,他们又怎么利用女性的消费去完成资本和权利收割。最终作者提出关于什么是真正的美,美是否存在共识的论证,并试图寻找现代女性如何在“必须美”的社会规则下找到立身之处的策略。

《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文史卷)》

葛铁鹰辑译,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

本书辑录阿拉伯文史类古籍中关于中国的记载,主要包括辞书、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作者通过对公元8世纪至19世纪50余部阿拉伯古籍中关于中国的记载进行全面翻译、梳理和研究,力图从中寻找阿拉伯人关于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以呈现自古以来阿拉伯人的整体中国观,了解他们对中国认知的变化过程。

《波伏瓦访谈录》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德]爱丽丝·施瓦泽著,刘风译,好读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1970年,施瓦泽在女权运动高涨的巴黎结识波伏瓦,在共事的过程中萌生了采访她的想法,于是就有了本书的第一篇访谈:为什么在《第二性》出版23年后,波伏瓦才首次宣称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在接下来的10年里,施瓦泽陆续对波伏瓦进行了多次访谈。采访者百无禁忌,受访者坦诚以待。波伏瓦以一贯犀利的言辞和激进的态度,谈论性别权力关系、性取向、女性地位等话题,也真诚论及个人隐私,讲述自己垂暮之年的感受,以及与萨特的开放式关系。

《印度文明史》

[美]伯顿·斯坦著,[英]大卫·阿诺德修订,黄少波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全书叙述了印度自公元前7000年起直到21世纪的历史变迁,将当代印度的政治问题与其历史联系起来。以印度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为主轴,对印度的地缘关系、王朝更迭、宗教文化和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解读。

《深夜里的图书馆》

[加拿大]阿尔维托·曼古埃尔著,黄芳田译,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

在本书中,曼古埃尔探讨了图书馆的历史以及阅读的本质,尤其叙述了图书馆作为“书籍的家园”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社会价值与文化意义。在他看来,图书馆是社会记忆的储藏之所,把过去的吉光片羽带至现在,赐与读者们一窥他人心思的机会,从而对自身处遇有所了解。

《文学中的共同体——文学-政治介入的现实性》

[德]玛戈·布林克、[德]西尔维亚·普里奇主编,谢建文、张潇、高歌、谢眉青、黄爱玲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为文学共同体研究中的不同学术命题提供了一个相对清晰的时间和逻辑结构,由此涵盖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以及现当代德国、法国、拉丁美洲等国家与地区的文学。本书对文学共同体命题的探讨涉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集体身份、文化记忆、异质性、延异性、新部落主义、网络、多元性和独一性等问题的讨论,揭示了德法和拉丁美洲文学中的共同体表征与审美形式以及共同体概念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迁移至德国文学批评与美学中的独特面相。

《我不想保持正确——拉图尔对塞尔的五次访谈》

[法]米歇尔·塞尔、[法]布鲁诺·拉图尔著,顾晓燕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年,布鲁诺·拉图尔说服米歇尔·塞尔进行了五场访谈,主题分别为“成长”“方法”“证明”“批评的终结”“智慧”,讲述塞尔的成长经历和学术思考。塞尔以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著称,他的思想总是穿梭于不同时空、学科,在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这让许多读者在得到启发之余不免感到困惑。此书的一大目的即厘清这些困惑,让读者更便捷地了解塞尔的思想。

《微观经济学的力量》

[日]神取道宏著,陈雅静、刘鑫、李慧玲、林鑫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用丰富的真实案例和贴近生活的细节,帮助读者理解经济学在现实世界中起作用的机制,让读者认识到日常小事和国际大事的背后,都是经济学规律在起作用。神取道宏教授用通俗有趣的语言和尽量少的数学计算,帮助读者理清微观经济学的底层逻辑,全书内容不仅包括微观经济学必备的与“市场机制”相关的知识,还着重增加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内容,并把经济学与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融会贯通,从而讲清经济学思维在世界运作中的切实作用。

《普罗米修斯》

[美]卡罗尔·多蒂著,张宏译,西北大学出版社

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公然对抗宙斯而为人类盗得火种,这位反叛者的神话与传说在文学和艺术领域蓬勃发展、绵延不绝,从古希腊一直持续到现代。他将文化与技术发展的原材料赠予了人类,令人忧虑的祸根紧随这场人类启蒙而至,共同构成了人类境况的具象化基础。本书是关于普罗米修斯神话的详尽介绍,着重探究这一神话在多种历史、文学和艺术语境中的生命力和灵活性,涵盖了古希腊人、浪漫主义文人以及20世纪英国诗人托尼·哈里森的相关作品。

《未来之城——赫列勃尼科夫诗选》

[俄罗斯]赫列勃尼科夫著,凌越、梁嘉莹译,大雅|广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诗人赫列勃尼科夫的诗选集,由诗人、翻译家凌越耗时多年、多次增删修订而成。全书包括“抒情诗”和“长诗”两个部分,收录诗歌近200首,呈现了赫列勃尼科夫一生创作的基本面貌。他的早期诗作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注重发挥想象力,注重体现事物的冲击力和象征色彩,常将自然意象、数学和诗歌融合,造成了奇异的艺术效果。他在语言上主张实验和革新,致力挖掘词语潜在的可能性,甚至自创新词,努力创造一个“词汇新天地”,这使他的诗凌厉、鲜明、生动,然而也令词义纷杂、游移,难以被接受,马雅可夫斯基曾高度评价过他的这种语言实验。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还曾向俄罗斯民间歌谣学习,这让他的诗歌出现了一种朴素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其长诗,体现了抒情诗的优美特质。

《人类学写作工具箱》

[美]克里斯汀·戈德西著,卞思梅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民族志记录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但大多数人类学学者的著作却充斥着普通人无法理解的语言。本书作者是一名优秀的民族志作者,曾获得美国人类学协会民族志小说奖、威廉·A.道格拉斯欧洲人类学最佳图书奖。她从二十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经验中为我们提出并解决了民族志书写中的常见问题:从如何遣词造句到怎样结合理论与材料,从如何有效嵌入对话到怎样避免因过度引用与注解而分散读者的注意力等。她在书中旁征博引了大量具有示范意义的写作案例,并提供了一份涵盖近百本民族志杰作的书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深夜里的图书馆 格雷 书单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