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社保卡,京津冀说走就走

手持社保卡,京津冀说走就走
2024年03月29日 14:24 北京日报客户端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在自助机上点击‘借书’,贴近社保卡、按提示输入密码,再到感应区进行扫描,就完成借阅了。”2月22日,来自雄安新区的牛女士用河北社保卡在北京城市图书馆自助借还机上借阅了一本书。

持社保卡在三地无障碍借阅图书,是十年来京津冀三地人社协同发展成果丰硕的一个缩影。十年来,三地人社部门深化对接合作,北京市先后在就业、社保、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领域与津冀签署31项合作协议,推动区域人社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让京津冀地区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便利和实惠。

公共就业服务同频共振

通州焊工找到了香河的工作

这几年,在京津冀就业,劳动者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新变化:无需出门,点点手机,三地的优质招聘信息即可尽收眼底;外出务工有点对点专车从“家门口”开到“厂门口”……

这些都得益于京津冀三地就业服务一体化的不断推动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劳动者,在“家门口”都可以享受到京津冀的优质就业服务。

高师傅今年51岁,是一名焊工,家住北京通州区西集镇。近几年,随着北京市以及通州区产业结构调整,对口岗位少了,他也赋闲在家了。“还有一膀子力气,总想找点活儿干。”高师傅说。

西集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就业服务专员进村走访时得知了高师傅的求职意愿,有招聘活动就通知他参加。在一次“通武廊”招聘会上,高师傅看上了来自河北廊坊市香河县鑫山钢结构有限公司的焊工岗位。“工资7000元,而且香河离通州近,比去城里上班还方便呢”,高师傅十分中意。经过面试,他如愿入职。

受益于“通武廊”三地“就业一体化”加速发展,近年来,三地通过联手举办招聘洽谈会等举措,打造出了响当当的招聘品牌,不但让越来越多像高师傅这样的求职者实现了就业,也为三地企业带去了便利。

大厂回族自治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申龙时常带着县里有规模的企业参加“通武廊”招聘会。李申龙说:“一些企业的编程岗位月薪能到15000元,挺有吸引力,企业HR也普遍反映三地联手的招聘会求职人数多、素质也更高”。除了“通武廊”外,包括“通宝唐”“房涞涿”等京津冀协同发展公共就业服务品牌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

协查办案开启“快捷键”

农民工跨区域拿到拖欠工资

2024年元旦前,在北京市海淀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协助下,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某工程项目的22名农民工顺利拿到49万元劳动报酬。仅仅15天就解决问题,得益于跨区域劳动监察案件的快速协查处理。

早在2016年,京津冀三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就联合下发《京津冀跨地区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协查办法》,携手推进三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之前涉及跨区域案件需要省、市、区逐级批复流转,办法的实施打破了跨区域案件层级限制。”北京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协查函、委托函的方式,三地县区级监察机构可以直接流转案件,实现跨区域案件调查处理无缝对接,极大地提高了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

“协查机制建立前,仅案件一级级流转就得一周,现在协查办案开启的是‘快捷键’。”海淀办案人员有深切的体会。2023年12月13日,海淀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接到委托协查函。协查函来自保定市竞秀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请求协助处理某工程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该项目的总承包单位北京某工程有限公司经营地位于海淀区,竞秀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此前已对该公司下达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但该公司没有在要求的期限内改正。基于劳动用工地属地管辖的劳动保障监察职责,竞秀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随即启动案件协查机制。在海淀、竞秀两地联合检查组释法明理及联合震慑下,总包单位很快就履行了责任。

社保事项“同事同标”

异地养老对着手机完成资格认证

“以前要往返办的事,现在网上就能解决”“同样的社保业务,三地流程和标准都一样”“异地能做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在哪儿养老都安心”……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十年来,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更多社保事项“同事同标”,社保经办协同不仅跑出了“加速度”,更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

今年是北京老人徐云裳和老伴儿在河北燕郊一家养老院生活的第十个年头,异地养老的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养老金这一晚年保障。前几年,北京的社保部门每年都会联系他们填表办理领取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手续,而现在,这项“麻烦事儿”对着手机眨眨眼、摇摇头就能完成。

“养老保险转移是我们最头疼的事,养老保险关系着公司一百多名员工的切身利益,业务办理周期长、还要两地折腾好几趟。”回忆起几年前的往事,天津泓德汽车玻璃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先生感慨万千。

这家公司曾位于北京市通州区,2015年整体搬至天津市西青区,当时职工都在北京参加社会保险,需要把北京的养老保险转移到天津市。按照政策流程,职工要先在北京打印参保凭证,单位收齐后统一交到天津市社保中心,开具联系函后邮寄回北京。北京社保部门收函后,才会将信息表和相关费款转至天津,等到天津社保部门收到纸质表录入,这个流程才算走完。整个过程几乎要耗费3个月。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的推进,不少企业遇到了和曹先生同样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京津两地签署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合作协议,推出了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数字化经办服务模式。“京津之间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业务自收到转移人申请后,在15个工作日之内就能办结,甚至更快。”北京社保部门工作人员的回答让曹先生吃下“定心丸”。最终,仅用了12个工作日,曹先生公司120多名员工的养老保险就从北京顺利转移接续至天津。

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十年,三地推出服务无差异,公共事项“同事同标同流程”,15项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业务类别统一规范事项名称、办理方式、所需材料、时限等要素,实行结果互认。

加强合作服务“零距离”

北京社保人员异地上门鉴定工伤

“知道我行动不便,他们就专门为我组织了一场鉴定,请来了泌尿科、骨科和肾科的医疗专家上门鉴定,能足不出户就认定了工伤,我真的很感动。”2023年8月30日,北京市石景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队到河北迁安,为首钢的一位工伤职工白先生上门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让他感受到深切的温暖。

事情要从2019年说起。当时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首钢搬迁至河北省迁安市矿区,为了保障大型企业职工的社保权益,石景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大宗业务专案组,将以河北唐山地区为主的部分首钢大型企业纳入服务范围。三地加强劳动能力鉴定业务合作,发布京津冀工伤保险协议机构名录,提供视频鉴定、异地上门鉴定等服务,方便工伤职工办理业务。

2023年初,石景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等在内的8家企业扩充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提供双向预约机制、创建专属业务工作群等特色方式,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16家企业办理各项社保业务近3万笔。

去年年底,京津冀三地首次联合发布《2023年度京津冀工伤保险协议机构名录》,明确了三地共741家工伤保险协议机构。京津冀工伤职工在三地间办理异地居住就医申请、异地辅助器具配置申请等业务时,可随时查阅并自行选择名录内的工伤保险协议机构进行备案,无需再经就医地经办机构签章确认,极大满足了工伤职工办事需求。落实人社部对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有效减轻工伤职工跨省异地就医“跑腿”“垫资”负担。

今后,北京人社部门将继续携手津冀,聚焦三地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推动实现一张社保卡畅行京津冀。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代丽丽

编辑 莫凡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京津冀 就业 监察部门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