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曾有“好山园”

颐和曾有“好山园”
2024年03月30日 00:00 媒体滚动

转自:劳动午报

初春时节,漫步在西山脚下的颐和园,不胜惬意。寻古思幽,对颐和园的前身不免产生了浓厚兴趣。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年间,占地290公顷。金代时,这里只是一处帝王游猎的田园园囿,山叫金山,水域叫金海。到了元代,山改名为瓮山,水域改为瓮山泊。明代时,这组山水曾被称为“好山园”。园中园的“好山园”,也曾展示过如诗如画的美丽。清代兴建清漪园之后,“好山园”被淹没在昆明湖的湖底,从此不再为世人所知。笔者通过多种文献综合梳理,在这里简单说一说这处“好山园”的前世今生——

瓮山曾有“好山园”

“墓在瓮山好山园之东。昔年营建时,以其逼近园门,故培土为山其上以藏之。”这是乾隆皇帝《题耶律楚材墓》一诗的记载。据诗可知,瓮山曾有一座园林,名“好山园”,具体位置在耶律楚材墓西附近。因墓在好山园之东,又逼近正建造的清漪园“园门”,碍于风水,故而与园门与墓之间培土而“藏之”,让好山园成为过往,成为昆明湖的一部分,永远埋葬在了湖底的淤泥里,也让风光无限的颐和园增添了神秘的古韵古味。

清初诗人查慎行(公元1650年—1727年),描写明珠“自怡园”一诗就有之西“好山园”之风景记载——“路指沙堤外,园开海淀东。好山西岭接,曲水御沟通。绿野名相称,华林兴颇同。种花兼种树,还费十年功。”

此诗中的“自怡园”,又称明珠相国园。据查慎行《自怡园记》云:“相国明公之园,在苑西二里。其初,平壤也,海淀之支流经焉……凿地导川,积土成阜,涧溪流而沼沚渟,规模初具也”,这是查慎行承明珠之命而作。

据考,查慎行记载的“自怡园”,建在畅春园以西二里处。园南有丹棱沜,西南是六郎庄、巴沟和圣化寺,西边是瓮山和瓮山泊,紧与耶律楚材墓、好山园为邻,北边是一亩园和稍后建成的自得园,东北方是挂甲屯,东边是畅春园,以至南海淀、北海淀。可见,“好山园”确在耶律楚材墓附近。

清朝入关后,很快被“神京右臂”的西山峰峦叠嶂、山清水秀景色所吸引,更为香山、玉泉山、瓮山附近丰沛的泉水、大小湖泊所倾倒。为此,浸润着满族游猎文化成长、久居关外,对自然山水情有独钟的帝王们,既不像明朝皇帝们喜欢久居于深宫大院,又不满城内的炎夏溽暑,在沿用明代宫殿、坛庙、园林的基础上,开始效仿辽、金帝王们,在北京西山修建离宫别院,回归于自然山水。尤其是康熙即位后,形成了高潮。

据载,康熙16年(公元1677年),在原香山寺旧址扩建了香山行宫;康熙19年(公元1680年),又将玉泉山南麓改为行宫,命名为“澄心园”,后又改名为“静明园”。紧接着,康熙首次南巡归来,受江南山水的启发,认为香山行宫和“静明园”都太简单了,体现不出山水园林的韵味,都是借景而生的小打小闹,没有利用好其地利之势而再造,更达不到“避喧听政”的皇家园林档次,应该再建一座真正体现出江南味道的园林。

经过多方考证,因西北郊东区、明代皇亲李伟的别墅“清华园”(今北大西门西、东一带)废址,是一个“前后重湖,一望浩渺”,以水面为主体,有“韦曲之壮丽”的规模、格局,以及“亭台、丘壑、林木、泉石”等江南情调的水景园,便于康熙26年(公元1687年),利用其山水地貌、古树名木等旧基,营建新园。这样,既发挥出旧址的水景特色,又实现了水天一色、楼台亭阁、花鸟林木等,尽展其美的江南水乡之美。为此,大型人工山水园林畅春园建成。

“春光尽月季,花信露群芳;细草沿阶绿,奇葩扑户香”,这是畅春园建成后,乾隆诗句的描绘。畅春园,成为明清以来首次全面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先例和典范,并为尔后乾隆修建清漪园提供了思路。尔后,康熙便开始在畅春园周围为各皇子和宠臣们赐园。著名的有圆明园、自得园、水村园等,都诞生于此时。据考,清代的好山园也在此时诞生。

康熙46年(公元1707年),皇帝诏准,在畅春园附近为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等,七位皇子建赐园。在畅春园以北、“新建花园”以东空地,为四位皇子修建了赐园。即:为皇四子胤禛修建了圆明园,为皇九子允禟修建了彩霞园,以及为皇八子允禩、皇十子的赐园。五、六、七位三位皇子,另外择地建园。“新建花园”,就是“好山园”。之后的两年,又在圆明园以西修建了皇十七子允礼的“自得园”(今中央党校南园)。

查慎行的“好山西岭接”一句,就应是康熙19年(公元1680年)时期,扩建了香山、玉泉山等行宫时建造的。

神秘“好山园”究竟在何处

那么,清代的好山园是谁的赐园呢?又建在何处呢?

据考,有两种说法,即:一是皇长子允禔的赐园,二是皇第二十子胤袆的赐园。第一种说法比较有说服力。主要是康熙在为七位皇子赐园时,没有皇长子允禔,为什么?因为九年前,允禔因军功已被封为郡王,并在西郊畅春园周围给其建了赐园“好山园”。尔后,康熙47年(公元1708年),允禔因诅咒太子、谋夺储位,被削爵囚禁,其“好山园”也被没收,并逐渐演变为皇家的马厩。

好山园建设在瓮山,因为瓮山泊比畅春园、圆明园更靠近西山,有其用水之便。同时瓮山泊一带沼泽、稻禾成片,充满了水乡野趣,宛如江南风景,且距离畅春园不远,很适合康熙“驻跸畅春园,令诸皇子随行学习”而造园。但是,又因“此地最洼,受诸泉之委,汇为巨浸”,难以寻找到坚固的地基,建园比较困难。这也是尔后“好山园”难以久存,且被乾隆扩建昆明湖、修建清漪园而彻底废弃的主要原因。

“山岩互结构,古寺对空津。新树连村发,流澌哀壑春。”这是明万历年间进士王嘉谟《山下破寺》描绘的明圆静寺。好山园也记载建于明代。元代郭守敬建白浮瓮山堰后,使瓮山泊的水位得到控制,附近陆续建起了园林,好山园就是其中的一座——明弘治七年(1494年),修建了圆静寺。圆静寺位于瓮山南坡中部,面对瓮山泊,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境界开阔,规模不大,仅有“精兰十余”。不久,便破败为荒寺。后皇室在此建成了好山园。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郑板桥到北京参加礼部会试后,曾到瓮山拜见早已结识的高僧无方上人。无方上人,就是圆静寺住持。可见,早已破败的圆静寺,因有好山园,还在继续着人间普度。乾隆16年(公元1751年),因其母60大寿,选择圆静寺废址,兴建大报恩延寿寺。

梦空报恩寺

“遇圣母六袠诞辰……,以瓮山居昆明湖之阳,加号曰万寿,剏建梵宫,命之曰大报恩延寿寺。” 从碑文可看出,当时受儒家“以孝治天下”熏陶,乾隆决定以建寺祈福方式庆祝母后寿辰。

大报恩延寿寺,是乾隆时期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的清漪园重点建筑群——前为天王殿、钟鼓楼,内为大雄宝殿,后为多宝殿、佛香阁,又后为智慧海。……殿前碑亭,勒御制大报恩延寿寺记。殿后碑亭东勒金刚经,西勒华严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山水含笑,草木有情。人生,都是在“白云千载空悠悠”中而去,谁也逃脱不了这样的规律!最后,只留下一座记忆之物象!

据载,大报恩延寿寺建成后,乾隆曾六次去为皇太后祈福祝寿。公元1776年,也是最后一次,乾隆为皇太后礼拜并欣然作诗曰:“祗园辛未建,延寿祝慈宁。忍草三春绿,禅枝万古青。空空即色色,物物自形形。将复涂丹雘,九旬庆大龄”,期望皇太后九旬大寿,乾隆再临寺为母后祝寿!怎奈,次年,皇太后便驾鹤西游,留下空空的物象——大报恩延寿寺,让人空悠悠!

空悠悠后也好景不长!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西郊三山五园,大报恩延寿寺建筑群除转轮藏、宝云阁、智慧海外,其余木构建筑悉数被焚毁。光绪14年(公元1888年),慈禧重修清漪园,并改称“颐和园”。大报恩延寿寺遗址改建成“排云殿”景区。

而今,这组建筑是颐和园内最壮观的建筑群。当然,“好山园”早就淹没在排云殿前的昆明湖底了。

主讲人介绍:

楚建锋,陕西省汉中市人,现居北京,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理事。出版有《写在庚子》《泉》《剑锋时评》《上善若水》《风起天涯》《涛声》《观潮》等多部文学作品。

□主讲人: 楚建锋/文 王虎/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康熙 畅春园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