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碳循环相关研究 申城团队获重要进展

冻土碳循环相关研究 申城团队获重要进展
2024年04月16日 14:51 新民晚报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许云平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取得冻土碳循环的重要进展,揭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冻土融化后溶解有机碳(DOC)的光降解和生物降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湖沼学和海洋学快报》。

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高达2.4万亿吨,是大气二氧化碳储量的2倍多,其中冻土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3万亿吨,占土壤有机碳储量一半以上。这些巨量的冻土碳能够在环境中保存数千年甚至数万年,是重要的碳汇。然而随着气候变暖,大量冻土融化,我国最大的冻土区青藏高原出现大面积冻土塌陷。气候变暖导致冻土微生物活动加剧,分解大量冻土碳,并以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形式进入大气,形成强烈的全球变暖正反馈效应。

冻土融化后,一部分冻土碳还会以溶解态有机质(DOM)形式进入河流和湖泊,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碳循环。有研究发现,进入水体的冻土DOM会被快速分解,也有研究显示冻土DOM能沿着河流进行长距离搬运,最终进入海洋。可见,学术界对环境中冻土DOM的保存、输送和最终归宿尚不清楚。

上海海洋大学许云平研究团队采集青藏高原的冻土样本,配置不同浓度梯度的DOM体系,模拟冻土DOM的生物降解和光降解过程,评估DOM的化学结构和浓度对其降解的影响。通过生物降解实验发现,青藏高原冻土DOM的生物降解表现出对特定化学结构的选择性;光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在自然阳光照射下,冻土DOM经过15天照射后,溶解有机碳含量快速下降,但光降解还不完全。

实验还通过稀释溶解有机碳浓度来研究浓度对生物降解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初始溶解有机碳浓度降低,生物可降解的溶解有机碳比例减少,且降解速率随之减缓。这表明溶解有机碳浓度是影响生物降解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从冻土区到下游河流甚至海洋,随着冻土DOM浓度不断稀释,微生物可能越来越难降解冻土碳,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冻土碳能被长距离输送至河口甚至海洋。

这项研究为理解冻土DOM的降解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揭示了有机碳浓度和化学组成对冻土DOM转化的显著影响,尤其是在冻土DOM从源头区域向海洋的长距离输送过程中,浓度和化学组成因素对DOM的降解和转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考虑到冻土巨大的碳储量和对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性,研究对理解冻土区碳动态、预测冻土融化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以及制定环境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许云平说。

本报记者 郜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