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丨闵行情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丨闵行情
2024年04月16日 23:30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勾勒上海发展的线索,

描摹上海的历史风情。

如何用最少的文字,

将大上海的发展脉络说清楚?

沧海桑田、筚路蓝缕,

终成“上海”,

这是一部袖珍的上海通史。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第十二季,我们邀请了沪语播音员来诵读《上海小史》。今天,你将听到的是《黄道婆》……

朗读人:陈美莲 原马桥广播站播音员

黄道婆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纺织家,又名黄婆,黄母。典籍记载甚少,元末明初的学问家陶宗仪在他的笔记体著作《南村辍耕录》中记载了黄道婆的某些事迹的史实片段。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知道黄道婆是上海县乌泥泾镇(今徐汇区华泾镇)人,生活在公元13世纪末期(约1240—1300),也即中国历史上的元朝初年。她的生卒年月和详细身世,已无从确考。

黄道婆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从所搜集到的历史资料来看,她年少时孤苦伶仃,一生辛劳,死后也没有留下什么财产,后事也是靠着乡亲们帮助打理。这样看,她应该出身于贫苦农民的家庭。黄道婆生活的年代,元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当时棉花的种植很普遍,家庭棉纺织业逐步发展,替代了传统的丝、麻纺织手工业。

据传说,父母没法养活她,让黄道婆去做了童养媳。黄道婆无法忍受非人的生活,半夜里在茅草屋顶上挖了个洞,爬了出来,偷偷地上了吴淞江边的一艘船舱,随船漂流到了海南崖州(今三亚市)一带。元代,崖州一带的棉纺织技术已很发达,并创制出了一整套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黄道婆在崖州以道观为家,与黎族姐妹结下了深厚情谊,并虚心向她们学习棉纺织技术,很快就熟悉了当地比较先进的制棉工具,掌握了技术操作的工艺,并成为一个技艺精湛的纺织能手。几十年过去了,年近半百的黄道婆思念故乡乌泥泾。公元1295年到1296年黄道婆乘海船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

元明之际的诗人王逢,虽是江苏江阴人,晚年曾居住在乌泥泾,其所著《梧溪集》七卷,清代学者赵翼《檐曝杂记》称其“古体诗音节高古,时有汉唐遗韵”,给予了很高评价,王逢《梧溪集》中收录有《黄道婆祠》一诗,是今存最早歌咏黄道婆业绩的诗作,其中有一句“道婆异流辈,不肯崖州老”的诗句,黄道婆从崖州归来重返故乡的时候,约有五十岁,植棉业已经在太湖流域广为普及,但是纺织技术仍然落后。她回乡后,看见妇女仍然用红肿的手剥棉籽,男人依旧用小竹弓弹棉花,而且织出来的布还像从前一样粗糙,就下决心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

清代上海城墙边的黄道婆庙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乌泥泾,……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籽,线弦竹孤,置案间振棹成剂”,操作起来十分辛苦,生产效率又极低。黄道婆先改革了纺织工具,“乃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然后将黎族人民先进的棉纺织生产经验与汉族纺织传统工艺结合起来,黄道婆把黎族人民用的搅车介绍过来。搅车又名轧车,是由装置在机架上的两根辗轴组成,上面的是一根小直径的铁轴,下面的是一根直径比较大的木轴,两轴靠摇臂摇动,向相反方向转动。把棉花喂进两轴间的空隙碾轧,棉籽与棉纤维就得到很好的分离,完全改变了当时用手剥籽或用铁杖擀去籽的落后劳动生产率,是当时皮棉生产中一件重大的技术革新。

黄道婆把自己掌握的精湛的织造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故乡人民,将松江地区的棉纺织技术提高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根据纺织专家的意见,黄道婆的贡献主要有三:一是手工棉纺织生产机具上的革新和创造,“黄道婆纺车”的发明,让世间有了专供纺棉用的脚踏三锭纺车;二是色织棉布和提花棉织物的创新,创制了名扬天下的“乌泥泾被”,开发了棉织物的新品种;三是推动了松江府以上海县为中心地区的手工棉纺织生产的商品化过程,使上海县为全国最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赢得“衣被天下”的美誉。

黄道婆织成的被、褥、带、手巾等,织有各种各样的字样和花纹图案,像是一幅幅图画,非常精美。其对于纺织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主要有“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棉纺织品五光十色,在全国盛况空前。

黄道婆去世后,她所留下来的纺织技术从乌泥泾进一步在江南地区传播,并在全国范围推广开来。到了明代,乌泥泾所在的上海县,已经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黄道婆以对我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而被载入史册,在中国科技史和手工业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永远受到后人的敬仰。

上海县人民感念黄道婆的恩德和功绩,在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为她立祠,岁时享祀。后因战乱,祠被毁。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乡人张守中重建并请王逢作诗纪念。到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张之象塑其像于宁国寺。清嘉庆年间,上海城内渡鹤楼西北小巷,立有小庙。黄道婆墓在上海县华泾镇北面的东湾村,于1957年重新修建并立有石碑。上海的南市区曾有先棉祠,建黄道婆禅院。清咸丰时,上海豫园内,有作为布业公所的跋织亭,供奉黄道婆为始祖。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的歌谣,表达了人们对这位纺织先贤的怀念。

作者:仲富兰

编辑:赵若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黄道婆 黄道婆祠 上海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