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镇江半山茶

句容下蜀窑业茶场

丹徒区墅山茶场研学活动

□ 袁储君 夏建玲 陈瑶 辛正

“宁镇长江绕,青山半是茶”,春分一过,镇江空气里处处弥漫着缕缕茶香,沁人心脾。

3月27日上午约10时,上海的卢先生与往年一样,来到镇江市南山茶林研究所践约每年春天的品茗之乐:“春天,不来镇江喝第一泡金山翠芽,感觉一年的茶都喝不香。”

“因为茶好,每年春天都会吸引来上海、南京等地的诸多茶客。”在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东兵看来,镇江茶好,得益于多年来镇江倾力做好“茶文化、茶科技、茶品牌、茶文旅”等多篇茶文章。

出身“名门”,自古镇江产好茶

镇江缘何茶好?镇江市园艺技术指导站高级农艺师赵云如数家珍:镇江地处楚尾吴头、江河交汇之地,江南茶区最北缘,为典型季风气候地区。这里四季分明,丘陵遍布土壤,小气候条件多样,相对气温日差较小,湿度大,茶园依地势分布有黄沙土、黄刚土(黄棕壤),土壤矿物质丰富,是产好茶的地方。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天下产茶者,三十六州。润州列其中。“镇江在唐朝时叫润州。在唐代,镇江就已被列为重要的产茶区。”

提起镇江茶,句容窑业茶场总经理吕晓安底气十足:位于宁镇山脉上的下蜀武岐山又名云雾山,当地村民都称本地生产的茶叶为云雾茶。相传明朝刘伯温在此山得道成仙,并种植茶树,所产茶叶清香润口,回味有甘。“云雾茶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故有‘百年巴拿马,优质云雾茶’之称。”

好茶,离不开好水。镇江自古出名泉。镇江市南山茶林研究所所长、镇江金山翠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宏说,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载,品泉家刘伯刍对若干名泉佳水进行品鉴,宜于茶者凡七等,镇江中泠泉被评为第一,故有“天下第一泉”之美誉。

在听雨茶坊总经理吴华芳眼中,喝茶,本质上喝的还是文化。她说,“以茶代酒”典故,即与镇江有关。陈寿《三国志·吴志》记载:吴帝孙皓每宴群臣,座客至少饮酒七升。丹阳人韦曜酒量不过二升,孙皓担心他不胜酒力,便“密赐茶荈以代酒”,使之得过“酒关”。历代众多名士文人慕名至镇江,享泉品茶,吟咏赞唱。元朝萨都剌有句:“山中好景无多地,天下知名第一泉”;明代唐寅诗:“日斜未放沧浪渡,饱酌中泠洗宿心”;南宋文天祥诗:“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此铸文渊。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上海卢先生饮下一小口“金山翠芽”,陶醉在茶香余味里。

科技赋能,品质效益双提升

“虽然春节后气温较低,影响茶树生长,造成今年新茶开采时间推迟,但得益于茶叶品质优良,目前新茶已基本售罄。”4月10日,句容市茶叶协会会长、茅山茶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军舰说,近年来,茅山茶场实施了150亩高标准茶园改造项目,并植入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技术,在全市率先试验机器人管理技术,实现了对茶园生长环境的精准监控和管理,极大提高了茶叶品质。2022年12月,茅山茶场机械化管理模式被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进行示范推广。

科技赋能茶业。位于丹徒区上党镇墅山村的镇江市墅山茶业有限公司建起一套茶叶生产追溯机制。墅山村是全国茶产业“一村一品”村,墅山茶业总经理、“茶四代”张志豪说,2017年起,茶叶剪枝、施肥、采摘、生产等每一道工序,用手机扫一扫包装盒上的二维码都可追溯,让消费者买茶放心、喝茶安心。目前,这家公司正与一家网络企业合作开发无人生产线。

与一般茶垄1.2米的间距不同,句容市窑业茶场茶垄间距竟达2.4米。窑业茶场总经理吕晓安说,为提升“一片叶子”的附加值,2021年茶场新植茶园将原来间距1.2米的茶垄扩大到2.4米,并在茶垄间种植梨树、黑松等,还放养鸡、鹅。扩大茶垄间距,便于机械化作业;种植果树放养家禽,旨在构建一个小的“生态循环”。“明年,茶园里套种的5万株梨子就可上市,每亩可增加效益3600元。”

在镇江,科技赋能茶业全方位发力。镇江市园艺技术指导站高级农艺师赵云说,在茶叶示范村镇建设上,集中扶持丹徒上党、高资,句容下蜀、茅山、天王,丹阳司徒等茶产业重点镇,推广茶叶加工连续化及配套设备和茶园管理机械;在良种基地建设上,进一步提升无性良种茶园占比,建设生态低碳茶园,加大引选适制“金山翠芽”“茅山长青”茶的茶树新品种;在政策扶持上,出台《关于加快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施良种补贴、制茶机补贴等;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完善茶叶全产业链科研开发体系,加快茶叶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和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市场化推广;在人才培育上,市级每年举办茶叶技术培训2—3期,直接培训茶农200人次以上,全市每年培训400人次以上……全市现有茶园面积7.71万亩,各类茶叶生产主体300多家,带动2万多户茶农增收。2023年镇江茶叶产量1749吨,同比增长4.9%;茶叶产值6.67亿元,同比增长17.0%。

打造品牌,“金山翠芽”闪光芒

镇江名茶近现代一度趋于衰微,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得到扭转。赵云介绍,在国内茶界泰斗级人物、安徽农学院教授陈椽指导下,1984年镇江立项研创“金山翠芽”。1985年,由当时的镇江市多种经营管理局承担,经镇江市林科所、句容县下蜀茶场、高资茶场等7家单位共同研创,“金山翠芽”研制成功,以“色翠、清香、味鲜、形美”而著称。

此后,“金山翠芽”一路斩获诸多大奖:1985年全国优质名茶评选会评出11种全国名茶,“金山翠芽”位列其一;两获“中茶杯”总分评比第一名……特别是,“金山翠芽”三次荣获中国最具品牌溢价力的三大茶叶品牌之一。目前,镇江拥有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1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与此同时,镇江还创出以“茅山长青”“长山剑毫”等为代表的诸多镇江名优茶区域公用品牌。

为做强以“金山翠芽”为代表的区域公用品牌,2019年镇江成立金山翠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五统一”“一开放”:制作标准统一、包装设计统一、评审定级统一、外形包装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向所有符合“金山翠芽”标准的生产主体开放商标使用权。

何东兵说,文化是品牌的灵魂,镇江茶文化源远流长,要讲好茶故事:将“金山翠芽”“茅山长青”收录到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中国名茶大系·绿茶卷》;收集整理镇江茶的历史、种植、制作等资料,编纂出版《镇江茶叶志》;举办“金山翠芽茶风大赏”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宣传活动;分星级设计开发“金山翠芽”伴手礼等,全面展示“镇江茶元素”……

建设“金山翠芽”品牌形象店,是镇江放大区域品牌价值的又一举措。何东兵介绍,2021年至今,镇江在西津渡、金山等景区开设10家“金山翠芽”品牌形象店。

茶旅融合,围炉研学“圈粉”来

4月8日下午,镇江市南山茶林研究所迎来江苏大学的20名师生。他们先是参观红茶生产线,然后来到“金山翠芽品鉴馆”围炉、煮茶、研学。南山茶林研究所所长陈晓宏说,目前南山茶林研究所已成为江苏大学等5家学校单位的研学基地。

茶旅融合,丹徒区正在做一篇大文章。丹徒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煜说,丹徒围绕“打造品牌、抱团发展、开拓市场、合作共荣”,形成了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为代表的万亩茶园,连片种植规模达1.4万亩,是全市最大的茶叶连片种植区,打造了“长山剑毫”区域公用品牌,有效增强了丹徒茶产业的竞争力。

在镇江市水木年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月霞看来,将传统茶叶推陈出新,也是茶旅融合。2002年从父亲手上接管茶园后,汪月霞一直在思考。数十年来,出于成本、效益考量,本地茶场基本只产一季春茶。2015年起,水木年华在生产春茶的同时开始研发夏秋抹茶。2019年抹茶产品研制成功,供不应求,广泛应用于饮料、食品、化妆品等行业。茶园经营收入从当年的5万元增加到如今的1300多万元。

听雨茶坊在镇江茶艺界小有名气,集“习茶、修茶、寻茶、访茶、事茶、爱茶”于一体,成为“金山翠芽”品牌形象店。2013年,吴华芳创办听雨茶坊,致力于茶文化传播。多年来,听雨茶坊举办了南山缱秋茶会、焦山银杏茶会、句容浮山樱花茶会等;每年开展茶艺培训20余次,惠及2000多人次;帮扶10多位学员创业开办茶馆茶空间,2017年扬中学员恽兰梅开办舍予茶书房,安徽学员“微雨”在合肥开设茶馆等。

立足本地茶产业“小而精”特色,镇江大力推进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何东兵说,江苏茶博园、句容张庙茶场、南山茶林研究所、江苏吟春碧芽茶业等在生态茶园、绿色茶园创建上走在全省前列。江苏茶博园是省内第一个茶主题公园,也是国家4A级景区。2020年镇江市南山茶林研究所获“江苏最美绿色食品十佳茶叶企业”,句容市茅山茶场、西冯茶场是“2021江苏最美绿色(有机)茶叶企业”,句容“茅山长青”茶旅二日游线路入选2023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镇江市南山茶林研究所、句容市张庙茶场获“2023江苏省五星级生态茶园”等。

何东兵认为,镇江茶是“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共一体。他说,如果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比作下里巴人,那么人生七件雅事“琴、棋、书、画、诗、酒、茶”则是阳春白雪,而“镇江茶”将“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融为一体,成就“大俗大雅”,就好比苏东坡“上可与天子论国事,下可与村夫谈桑梓”,这就是镇江茶的格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镇江茶叶志 镇江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