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内卷”变“内伤”储能行业各显神通

阻止“内卷”变“内伤”储能行业各显神通
2024年04月17日 07:35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改革报

4月10~13日,第12届ESIE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京举行,图为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展台现场。 鲁姣妍摄 4月10~13日,第12届ESIE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京举行,图为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展台现场。 鲁姣妍摄

□ 方竹喧

4月10~13日,北京市首钢会展中心内人气爆棚,第12届ESIE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此间举行。在巨大的钢铁工业遗址上举办一场酷炫的新型储能展会,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反差显得极为强烈。几天来,国内众多储能巨头在峰会上对行业严重内卷表达了担忧,寻找突围的路径。与此同时,储能巨头们在自家展台上又施展绝招拼技术。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在会上表示,虽然目前储能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低迷等“内卷”还在加剧,但全球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的快速推进,储能产业仍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加快建设,储能将在家庭、工业、应急电源、充电桩、应急通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进而满足多元化能源需求。”史玉波表示。

数万企业涌入储能“掘金”

早在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了新型储能的发展目标,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进入快速通道。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经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其中,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2023年,也是抽水蓄能比例首次降到60%以下的一年。

新型储能的未来是看得见的巨大市场,吸引了许多“玩家”进场。据公开数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就增加了近2万家新型储能企业。“300%的新玩家进入,100%的产能扩张。”有企业家这样形容去年的储能市场,足见其火爆程度。

不过,受限于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现阶段独立储能商业模式尚不成熟,储能企业想要获得盈利并非易事。2023年,储能电芯(方形磷酸铁锂)平均价格已经腰斩,而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4》统计显示,储能系统和EPC中标均价下降了48%。

新玩家涌入和低价格竞争,挤压了储能产业健康有序成长的环境。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会上指出,我国目前有上万家储能企业,大部分产品毛利率较低,企业缺乏后续资源与经费继续投入研发。

行业巨头“卷”创新寻出路

快速扩张带来了供需关系的错位。同时,也导致其他更多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电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在会上表示,当前,我国新型储能产业仍存在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舒印彪称,2023年,我国电网侧、用户侧、新能源强制配储项目平均利用率指数分别为38%、65%和17%。

与此同时,储能电池安全问题时常出现,电池能量密度和容量提高,部分标准缺失,安全风险增加。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吴家貌在大会上表示,因电池衰减、设备老化、运维不规范等原因,投运5年以上的电站能效平均降低6%以上,极大程度影响了电站的可靠性,甚至设备提前退役。此外,储能产品同质化严重,造成企业无法突围。海博思创董事长、总经理张剑辉在大会上表示,仅从供给侧角度考量硬件的简单堆叠带来了产品的同质化,由于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处于快速迭代中,这样缺乏全链条数据闭环管理的模式,无法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面对各种电化学储能的痛点,企业在积极寻求对策。“卷”性能、“卷”领域,是许多企业给出的答案。此前,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辉就表示,行业确实正陷入“苦战”,谁能活下来要看谁能将产品性价比做到极致。

一方面,磷酸铁锂电池向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方向发展。在展会上,20尺柜5兆瓦时储能系统已几乎成为标配,普遍搭载314安时储能电芯,而去年,频频亮相的还是280安时的储能电芯。产品迭代速度快,然而,如果仅从供给侧角度考量硬件的简单堆叠带来产品的同质化,无法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业内人士认为,电芯不需要一味做大,而更需要提升能量密度、电池寿命,提升充放电效率。

另一方面,储能系统向集成化发展。许多以前做某一细分领域的企业,也开始将工商业、大储系统搬上展台。对系统集成方式的创新也是研发的重点方向之一,在本届展会上,阳光电源亮相的全球首个10兆瓦时全液冷储能系统,就做到把电池箱和PCS集成在一个箱体中,使直流线控制在箱体内部,避免由于直流线缆不安全造成的拉弧等问题。

另外,长时储能技术正逐渐从示范走向成熟。长时储能是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为电网提供灵活性资源的重要方式。对于新能源电站来说,只有配置4小时及以上的长时储能产品,才能真正起到平衡电力负荷与削峰填谷的作用。同时,随着极端天气增多、常规火电机组逐步退役,将需要更长持续时间的储能技术,来实现可再生能源+储能对化石能源功能的完全替代。

同时,储能系统数智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AI加持赋予了储能3S系统新的、更为丰富的含义。新源智储副总经理王逸超在大会上表示,通过智能营运一体化,可以实现电站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兼得。在储能展会上,国能日新发布了“风光储智慧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创造性地将储能运营与AI、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提高了储能电站整体运营效率和效益。

在激烈竞争下,更多企业选择拥抱市场、坚定创新。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表示,“我并不担忧储能行业的内卷,这恰恰证明储能行业是有生命力的、繁荣的,未来是很美好的。”

“95%消纳红线取消”倒逼市场化

为使生产端能够不断发力坚定创新,还需要政策给予引导,为市场指明正确的方向。“除了容量价值、能量价值、辅助服务价值之外,储能还有其他一些很好的价值。比如,它能延缓发电侧的投资,和延缓输配电侧的投资。”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陈启鑫认为,以前从生产侧成本模式计算的储能定价方式,在新型电力系统中需要做出思路上的改变,储能在电网中所能发挥的电量平衡、安稳支撑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的价值回报,这是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

不过,积极的信号已经出现。2024年4月,国家能源局出台新规,进一步推动和规范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要求电网企业及电力调度机构制定新型储能并网细则,规范并网接入管理,确保新型储能能够安全高效并网。同时,电力调度机构应科学确定新型储能调度运行方式,积极支持多种联合调用模式发展,并优先调用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

而4月1日起已施行的《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则被认为是绿电迈向市场化的重要一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逐步走入市场,储能对帮助绿电发电企业实现峰谷电价套利、获取收益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策支持下,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有了类似的变化,尤其是当风电光伏保障性不再有的时候,原来一些强配储能的开发商有可能会主动通过电力市场来配置一些储能。”田庆军表示。

未来,随着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完善,针对储能的价值补偿体系也需要逐步建立。而随着储能商业模式的成熟、应用场景拓展,以及配套政策的不断支持和完善,储能技术不断突破和迭代,储能行业也将实现产业升级转型,成为带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阳光电源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