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传统“波依阔”焕发新生机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传统“波依阔”焕发新生机
2024年04月17日 09:15 中国体育报

编者按:体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如何让传统体育项目焕发新生机?如何打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如何挖掘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属性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将区域典型经验转化为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实践?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调研组走进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探寻当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波依阔”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的新故事、新路径,提供高质量发展的“莫旗样本”。

虽已是4月,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仍能看到未融化的积雪,耳边时常伴随着“砰砰砰”的曲棍球击打声。

在莫旗,曲棍球就是“波依阔”,“波依阔”就是曲棍球。得益于良好的“波依阔”传统,1989年,莫旗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曲棍球之乡”,我国第一支专业曲棍球队诞生,也就有了“一个自治旗,半支国家队”的传奇故事。

进入新时代,在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莫旗主动求变,坚持曲棍球“从娃娃抓起”,完善专业梯队培养体系,在全旗培育曲棍球文化,通过顶层设计、全力推动,在全域推广曲棍球运动,探索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莫旗人才培养模式,曲棍球项目在当地焕发生机。

接续传承 从“波依阔”到曲棍球

距离莫旗40多公里的阿拉尔镇,是曲棍球运动的“源乡”。这里漫山遍野长着一种树,当地人叫它“柞树”。柞树形状很特殊,树枝掰下来稍加打磨就是一根简易的曲棍球球杆,树根则可以做成球。千百年来,在这里生活的达斡尔族人感恩大自然的恩赐,逐渐形成了传统体育项目“波依阔”。2006年,“波依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波依阔’是儿时的游戏,在资源比较匮乏的年代,这是我们为数不多的娱乐项目,也是每一个达斡尔族男孩必会的项目。”从小和“波依阔”相伴长大的鄂立君现在是阿尔拉镇中心校的校长,从这里走出的曲棍球国家队队员和曲棍球教练不计其数。一边接受记者采访,鄂立君一边用达斡尔语勉励校曲棍球队的队员们要好好打球,争取以后“走出去”。“曲棍球给了孩子们走出去的机会,很多学生因为曲棍球走出了内蒙古,甚至走向了国际赛场,改变了一生。”

从“波依阔”到曲棍球,不得不提到一位关键人物——哈森,她是我国第一位曲棍球女教练、第一位曲棍球国际女裁判,也是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非遗传承人。几十年来,哈森一直致力于挖掘和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达斡尔族古老的曲棍球运动获得新生。“上世纪70年代,国家想要填补曲棍球项目的空白,通过调研发现,达斡尔族有项叫‘波依阔’运动和曲棍球很相似。”回忆起这段历史,如今80岁高龄的她满怀感情,“有为国家作贡献的机会,我们很自豪。”

在哈森的帮助下,我国第一支曲棍球队在莫旗组建,也帮助当地完成了从“波依阔”到曲棍球的转型。目前,莫旗已建成国际标准化曲棍球训练场地,设立了30多所曲棍球后备人才学校,并将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纳入了当地中小学校的体育课教学内容,数以万计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曲棍球爱好者,参与着、享受着这一传统又现代的体育项目,传承着、发扬着从“波依阔”到曲棍球的文化。

从娃娃抓起 莫旗曲棍球后继有人

“老师,我今天打得棒不棒!”“很棒!最近基本功进步了很多。”“老师,我的防守成功吗?”“防守意识提高了!”

在莫旗民族幼儿园的曲棍球小场地上,大班的小朋友们上着最喜欢的曲棍球课。一场比赛结束,孩子们仍然兴奋不已,叽叽喳喳地围着老师“求表扬”。

莫旗民族幼儿园是莫旗的曲棍球试点园之一。副园长鄂丽娟介绍:“幼儿园从2016年开始将曲棍球纳入课程活动,从小班开始开展曲棍球主题活动。我们通过老师自制报纸球棒、幼儿参与自制报纸球等,鼓励全园孩子都参与到曲棍球运动当中,了解‘波依阔’文化。我们还带着孩子一起去山上捡了柞树的树枝,回来制作木质的曲棍球棒。”鄂丽娟边说边向记者展示幼儿园各类不同版本的球棒。2021年,随着莫旗全面推广普及曲棍球运动,民族幼儿园被设为4所试点园中的一所,配备了标准的幼儿曲棍球棒,让孩子接受更专业的教学,幼儿园也组建了第一支曲棍球队。

夏婷婷是退役运动员,来到莫旗民族幼儿园做专职曲棍球教练。“从小接触曲棍球运动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力,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软式曲棍球学习两三节课后就可以进行一场小比赛。”夏婷婷说,“在莫旗,打曲棍球的孩子都很快乐,在他们身上总能看到一股不服输的冲劲,像小雏鹰一样。”

如今在幼儿园,夏婷婷不但负责小朋友们的日常训练,还负责老师们的培训,让全体一线教师都能掌握基本的曲棍球规则及相关知识技能。

“我特别喜欢打曲棍球时向前冲的感觉,大家在一起打球的感觉很棒!”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郭志杰说,他们经常会穿上民族服装去参加曲棍球比赛和表演,“这让我对曲棍球运动更加热爱了。” 

莫旗民族幼儿园现在已经实现了“全员曲棍球”,除了每周一节集体教学,中、大班各16名队员每周还有4课时的训练,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时间接触和了解曲棍球。

幼儿园培养兴趣,小学是打基础的黄金时间。放学后的莫旗第二民族小学操场上热火朝天,三四年级的学生正在进行曲棍球训练,无论男队还是女队都在场上展露着“小雏鹰”一样的飒爽英姿。副校长郭居波介绍,学校通过聘请专业老师、组建校队、赛训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现在有3名教练,其中包含一名前曲棍球专业运动员,还聘请了曲棍球专业教练。”

在他看来,让孩子们打曲棍球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锻炼身体灵活性、协调性。目前,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每周开设曲棍球课程,并结合青少年学生发展特点,科学进行训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愉快地参与曲棍球运动。

未来可期 十年规划擘画莫旗曲棍球未来

民族幼儿园和民族小学的热闹景象是莫旗发展曲棍球运动的缩影,这样的“曲棍球学校”在莫旗还有很多。曲棍球项目在莫旗遍地开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随着体教融合不断深化,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构建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体校改革、竞赛体系建设、体育社会组织培育、骨干队伍建设等新格局,推动内蒙古体教融合工作开启新征程。2022年,莫旗出台了《曲棍球运动发展十年(2022―2031)规划》,对莫旗曲棍球运动发展现状、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实施办法等进行了谋划和部署。

“曲棍球是莫旗鲜明的特色,从过去的‘波依阔’到现代的曲棍球,我们希望可以依托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文化底蕴,通过现代化的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带动莫旗曲棍球取得新的辉煌。”莫旗教体局副局长苗春英说,“目前莫旗有4所曲棍球试点幼儿园,我们在幼儿园推广软式曲棍球,还设立了30多所曲棍球后备人才学校,并在其中的26所成立了男子和女子曲棍球队。之后,莫旗也将大幅增加青少年曲棍球参与规模,计划在十年内完成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

《莫旗曲棍球运动发展十年(2022―2031)规划》提出,十年内在现有曲棍球后备人才学校辐射以初中为重点的队伍覆盖全旗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完成曲棍球进校园普及工作,加强校园曲棍球建设,不断培育曲棍球爱好者和曲棍球人才。增强学生、家长对曲棍球的认同感,支持学生课余、校外参加曲棍球活动。构建多渠道、多形式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不断增加曲棍球人才后备力量。

在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文化传承下,曲棍球运动“从娃娃抓起”在莫旗成为共识和事实。让孩子们从小接受训练,不仅让古老的“波依阔”重新绽放光彩,也为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