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为农民建、由农民建”

高标准农田“为农民建、由农民建”
2024年04月18日 04:34 媒体滚动

转自:农民日报

  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茅坝村高标准农田。 资料图  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茅坝村高标准农田。 资料图

  贵州省山高坡陡切割深,山地和丘陵占92%,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面对耕地立地条件差、建设成本高、亩均投入不足的局面,该省探索“635”工作机制,充分发动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力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针对基层反映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存在的资源现状论证不充分、现场踏勘不到位、征求农民意见不深入等突出问题,由县直部门、乡镇、村、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农民代表“六方会审”;通过政府部门、施工单位、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村民“三方共建”,让当地村民深度参与施工管理和建后管护;由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气象局组成3个组,聚焦规划设计、工程质量、资金管理、耕地指标、助农增收“五个重点”,开展常态化分片督导。

  在“635”工作机制推动下,贵州省形成了党政统筹、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农民参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格局。截至2023年底,全省累计建成1818.8万亩高标准农田,有效提高了粮食生产综合能力。

  近日,记者走进贵州省铜仁市、遵义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通过现场观摩、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各地在加强部门指导的基础上,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协力在大山里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好做法。

  规划设计听农民意见

  伴随清晨的几缕微光,记者沿着盘山公路向项目区驶入。向车窗外望去,坝区上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是这样一番场景:大片的油菜花田迎面而来,项目区内地势起伏较小,机耕道路和灌溉管网纵横分布,一派生机盎然。

  铜仁市思南县尧上村不仅是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样板,还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的“中国传统村落”,有着“官窑二寨”美誉。尧上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张龄方是一位大学生村官,她对村子里的高标准农田项目有切身体会。“那是我来村里工作的第一年,赶上项目建设初期,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张龄方说,为了提前规避可能出现的纠纷,镇村工作组召开“阵地会”“院坝会”“田间会”等80余次,充分征求农民意见,也正是因为扣好了项目建设的“第一粒扣子”,才让尧上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了实质性的推进。村子里584块小田块,已经平整为120块大田块,项目面积为1100余亩,总投资1200余万元,项目建设群众满意率达100%。

  听农民的意见、让农民参与这一“635”工作机制正源于基层创造。2022年,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工作人员在调研中发现,全省约有三分之一的县市引入了村级组织、农民群众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些地方的共性特点是高标准农田质量好、群众满意度高,有效规避了基层反映的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省农业农村厅在此基础上整合了全省各地相关做法,总体提炼了高标准农田建设“635”工作机制,并于2023年初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635”工作机制的通知》,在各市县正式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谈到项目区的种植收益时,尧上村的生产大户张运富坦言:“以前我们村的地经常绝收,根本没有人愿意种。现在有了排水渠,国家给咱们整治了土地,再加上推广机械化种植后,成本下来了,产量提高了,算上工钱,收入比之前大大提升了。”记者了解到,该村所在的大坝场镇采取“村集体+农机生产合作社+生产大户”的方式,将农户不愿意耕种或无力耕种的土地通过集中托管的形式,由村集体成立农机生产专业合作社负责土地耕犁、播种、管理、收割等生产环节,获得的生产收益全部归农户,托管合作社以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每亩收取一定管理费用,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解放了农村劳动力,降低了农户市场风险,破解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

  截至目前,思南县全县永久基本农田66.61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3.78万亩,未建面积42.83万亩,后续建设任务依然繁重。面对较大的建设存量、有限的资金投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王雄表示:“‘635’工作机制就是要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规、建设内容合理、建设标准科学。在今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我们还将不断探索产业化模式,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率,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效能。”

  建设全程请农民监督

  高标准农田为农民而建,一定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贵州省探索创新政府部门、施工单位、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村民“三方共建”机制。县级政府组建专家组,在农业生产、自然资源管理、水资源调配、气象条件分析等方面,开展技术指导和质量管理,发挥专业技术支撑作用。村级组织与施工单位共同参与项目设计、调处矛盾纠纷和组织农民就地就业。村民既当“施工员”又是“监理员”,农民可深度参与施工管理和建后管护,改变以往“政府组织建、施工单位干、农民群众看”的被动状况,实现“为农民建、由农民建”。

  遵义市湄潭县窑上村高标准农田项目于2023年9月开工。“先丈量定面积保障利益、先建设后分田不误农时、先培肥再交田保证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占地所有农户共同分担、建设后分田面积同增同减,打消群众最担心、最有顾虑的土地位置、面积和质量问题。”聊到这段经历,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弟兵难掩激动。为了项目科学合理,技术专家组加班加点完善设计方案;为了不耽误工期,施工方不间断施工;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在村民小组中选择12名监督员全程监督。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3年12月底窑上村完成了1840亩的建设目标任务。

  “通过三方共建高标准农田,让农民群众全程监督,既保障了项目建设的科学合理,又让农民群众将项目建设的效果看在眼里,落实到行动上,改变在思想上,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让农民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遵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任杰说。

  项目收益与农民共享

  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筹集是关键。仁怀市地处赤水河谷,地形切割大、地块破碎、整治难度大,建设高标准农田资金需求更大。该市采取“财政补、金融贷、社会投”的多元化筹资方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仁怀市农业农村局农田水利建设站站长胡洪波以长岗镇堰塘坎村为例介绍,该村主要是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整治面积约2413亩,总投资1909.89万元,中央、省级和本级补助资金456.91万元、社会资本投入965.20万元、融资487.78万元。

  记者了解到,在融资模式上,仁怀市农业农村局委托市粮油收储有限总公司代建代管,建成后由该公司会同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项目区土地统一经营管理,利用种植高粱及茬口作物销售收入、新增耕地指标收入、自身经营收入等收益偿还贷款本息、覆盖项目投资。在项目收益上,仁怀市立足高粱主导产业,高粱种植收入810.77万元、茬口作物(“高粱+豌豆尖”)种植收入361.95万元、新增耕地指标收入251万元,年均收益合计1186.66万元。在收益分配上,市粮油收储总公司负责全部资金投入和高粱、茬口作物收购及销售工作,获得总收益的90%;堰塘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组织群众生产,获得总收益的10%。

  高标准农田三分建、七分管。遵义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在谈到对管护的探索时表示,2023年,该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引入基础设施建后管护保险机构,太平保险公司全过程参与项目质量监管与后续管护;同时,工程结束后聘请第三方开展工程质量评价,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长久发挥效益。

  在长岗镇茅坡村高标准农田项目点,一套智能监测设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仁怀市在农业科技配套与应用方面的探索,不仅为优质高粱的种植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也是未来利用农业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良田的一个缩影。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农民 高标准农田建设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