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贷要真正用在经营上

经营贷要真正用在经营上
2024年04月18日 05:45 经济日报

近日,不少A股上市银行披露了经营贷数据。数据显示,19家银行2023年度经营贷规模合计约5.67万亿元,较2022年多增约1.33万亿元,同比增长30.7%。

2023年是银行个人经营贷规模爆发的一年。经营贷是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经营实体推出的融资产品。这类贷款产品为这些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如扩大经营规模、采购原材料、支付员工薪酬、升级生产设备、租赁经营场所、改善经营设施等。金融业加大力度对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贷款支持,是经营性贷款资金余额快速上升的直接原因。

经营贷的风险需要密切关注。从年报数据来看,在经营贷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一些风险也暴露出来。国有大型银行对于个人经营贷风险控制较好,在加大资金投放的同时保持着相对较低的不良率水平。但一些中小银行经营贷不良率偏高,甚至有个别银行超过6%。

对经营贷业务中存在的乱象要“重拳出击”。根据监管部门披露的案例,有不法中介通过低利率经营贷、信用贷置换高利率房贷的方式,减少房贷利息支出,诱骗购房者签订中介服务合同。此外,还有通过临时成立的、没有经营业务的小公司或者是一些长期没有经营的“僵尸企业”,用来申请经营贷款,再将贷款资金套取挪作他用。

监管部门要重视经营贷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一步强化监管。值得注意的是,从2020年开始,有不少人将住房按揭贷款换成循环授信的经营贷。2021年监管部门意识到业务风险,并发通知追查违规经营贷,其中要求对期限超过3年的经营用途贷款,加强风险管理,逐笔登记并定期进行核查。如今3年期限已至,3年前的经营贷也到了集中续贷的时候。监管部门需要根据最新的情况,守住相关业务风险底线。

金融机构要加强对贷款资金流向的监控,加强信贷管理,追踪、把控经营贷资金流向。要确保贷款资金用于约定的经营活动中,防止经营性贷款资金被挪用。尤其是经营贷业务风险较高的金融机构需要深入了解放款对象,在续贷时要擦亮双眼,避免对临时成立的公司、“僵尸企业”发放经营性贷款。要通过加强贷款“三查”,强化对借款主体资质审核,建立贷后资金用途监控和定期排查机制,严禁套取、挪用贷款资金。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规范分支机构与第三方合作行为,严禁与不法贷款中介开展合作。合理确定授信额度,加强风险监测管理。建立有效的贷后管理系统和严格的合规审查机制。通过大数据跟踪、信贷资金闭环运营的方式,防止资金离开实体经济,确保经营贷真正用在经营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贷款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