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茶画为何画有唐代饮茶方式

清代茶画为何画有唐代饮茶方式
2024年04月18日 14:03 北京晚报

  ▌刘景文

  笔者曾介绍过清代海派名家钱慧安的一幅茶画《烹茶洗砚图》,今再谈一谈他的另一幅画《随园老人像》。究其画意,仍是一幅茶画。

  钱慧安(1833-1911),初名贵昌,字吉生,号清溪樵子。画室名为双管楼,其意为夫妻二人于画室双管齐下描绘丹青(妻储氏亦工书画)。他生于上海,为海派代表性画家。这幅《随园老人像》作于清同治三年(1864)。“随园老人”即清乾嘉时期名重一时的诗人、散文家袁枚。

  袁枚(1716-1797),字 子才,自号随园老人,一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作为有清一代的诗文大家,袁枚除传世大作《随园诗话》之外,另著有《随园食单》,记载了当年流行的三百多种南北菜肴、饭点、茶酒等,从选料、烹制到品味都有叙及。

  画中的袁枚神态闲适,身后书匣卷轴罗列,左侧置一茶炉,炉旁竹篮内一柄蒲扇用于扇风,炉顶一茶壶一茶盅。日常手不离笔墨的袁枚,画中握的不是毛笔,而是一支称作“贯”的茶具。陆羽《茶经》“卷上·二之具”记有:“贯,削竹为之,以贯茶焙之。”唐代人用贯来串茶饼焙烤。

  篆书题写“随园老人像”,右上角行书款识:“甲子葭灰飞月,清溪樵子钱慧安,炙研临”。钤印有二,经友人篆刻家王岩峰先生辨识:款识后缀圆形名章为“吉生”(钱慧安字吉生),右下角闲章为“贵昌长寿”(钱慧安初名贵昌)。

  款识含有三个信息:

  一、作画时间:甲 子(即1864年)十一月,“葭灰飞月”是农历十一月的雅称;二、作画人为钱慧安,别号清溪樵子;三、画中描绘了随园老人一段茶事。“炙”是烘烤,“研”是碾磨,均系唐代饮茶法。“临”为照本描摹。

  此画不妨称作“随园老人事茶图”。

  钱慧安截取的就是袁枚日常生活中的这一侧面,为后人描摹了诗人在读书写作之余的这幅“事茶图”。

  绘画中的袁枚先“炙”后“研”、再入炉中“煮”的方法,与唐代饮茶法如出一辙。唐陆羽《茶经》“卷下·五之煮”先烤炙茶饼,待凉后,将其研磨成茶末。水二沸后,将量好的“末(茶)”放入滚水中烹煮。何谓“二沸”?陆羽认为,初沸之水,水质过嫩;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唯“二沸”最佳。

  实际生活中的袁枚又是怎样喝茶的呢?袁枚自著《随园食单·茶酒单》是这样记的:“(龙井茶)烹时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滚便泡,滚久则水味变矣。停滚再泡,则叶浮矣。一泡便饮,用盖掩之则味又变矣。”意为,水沸后立刻用来泡茶(龙井),随即饮用,如果加盖焖久了,鲜味大不如前。

  袁枚饮茶用的是叶茶冲泡法,应无疑问。

  问题来了,明清两朝的饮茶方法,不同于“唐煮”,明清是散茶冲泡后饮用。那钱慧安为什么画袁枚用“唐煮”,而不是明清时期的冲泡呢?

  这并非孤例。宋代刘松年《撵(碾)茶图》,明代丁云鹏《煮茶图》,描绘的都是“煎茶”“烹茶”和“煮茶”。明明是唐代茶事,却频频出现于宋元明清的诗书画中。

  中国士大夫阶层向来有崇尚复古的传统,具有深厚的怀旧情结。大唐盛世,开疆拓土,万方来朝,极大地增强了文人的自信。对唐代文化(延及茶和服饰)的向往和歌咏,同时也契合后世文人不甘流俗,追求个体情感和自我思想的表达。这也许是唐之后的诗书画作品,以牧歌式的情怀再现盛唐衣食住行风貌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