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军垦人 悠悠农机情

三代军垦人 悠悠农机情
2024年04月19日 01:21 兵团日报
4月1日,张和平(左)给儿子张桐宇浩介绍农机具新型喷涂工艺的优势。张西安 摄 4月1日,张和平(左)给儿子张桐宇浩介绍农机具新型喷涂工艺的优势。张西安 摄
4月1日,张和平(右)给母亲介绍他获得的新专利。张西安 摄 4月1日,张和平(右)给母亲介绍他获得的新专利。张西安 摄

●张西安 杨银学 李常青 张妍

4月的七师垦区大地,一派繁忙的春播景象。

不久前,七师一三○团新疆科农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和平,开车带着86岁的母亲高景和儿子张桐宇浩,回到了他们当年生活过的老连队——一三○团一连。

退休后,高景知道兵团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得很快,但看到地里的播种机都已经是无人驾驶,打农药也是无人机操作,还是让她惊叹不已。

特别是听张和平介绍说,团场很多农业机械采用的高科技、新技术都与他当前忙碌的事业紧密相关时,高景自豪地看着儿子,又充满希望地看了看孙子,再举目看向远处那机器轰鸣充满希望的田野,在团场工作了一辈子的她,感慨万千……

艰苦创业 建设团场

1959年4月,年轻的高景满怀激情,从河南支边来到农七师共青团农场(现七师一三○团)一连工作。

“当年连队犁地,只有一台东方红拖拉机作业。偌大的条田,修毛渠、打埂子、除草、灌溉,全靠人力来完成。”回忆团场建设初期的艰辛,高景感慨地说。到了中午,为了节省时间,饿了大家就吃几口带的干粮和咸菜,渴了就喝“涝坝水”。最苦的还是冬天。为了来年庄稼有个好收成,大家冒着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往地里拉农家肥。很多职工手脚都冻伤了,但没有一个人叫苦。

“我就是生在地窝子,长在地窝子的‘军垦二代’。”张和平说,“记得小时候,母亲在田间劳动时,总把我背在身上。”

“一开始种棉花,棉籽是不脱绒的。春天播种时,我们就用锄头在地里挖个小坑,然后从腰包里抓几粒带绒的棉籽丢进去,随手把坑盖上土,一窝棉花就这样种好了。有时为了抢抓农时,我们一天一夜不回家。”高景说。

上世纪70年代,兵团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团场种植棉花使用了棉籽脱绒技术,播种用上了露地条播机。露地条播机的推广和应用,减轻了职工农业生产的劳动量。

“露地条播机是整行播种,从地的这头播到那头,棉籽撒下后没有间断,出苗后需要人工定苗,一拳头远留一棵,其余的都要拔出来扔掉。”高景说。

那些年,一到春播期间,每逢节假日,张和平就和兄弟姐妹到地里帮助母亲干农活。

上世纪80年代初,高景所在的连队开始使用铺膜条播机。

当时,人们看到种棉花用塑料薄膜把地盖起来,感到很新奇——这么多的地,得用多少薄膜呀!

到了出苗的时候,连队职工每人拿一根竹筷子,一头削尖,按照每棵棉花苗8厘米远的距离,插进地膜里把棉苗挑出来。这种种植模式的好处是地温升得快,能促进棉花生长。坏处是要人工掏苗、定苗,劳动量大。

随着兵团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从开始的露地条播机、人工推轮点播机,到铺膜条播机、膜侧条播机、膜内窝播机、膜上点播机、膜上窝播覆土机一体机,一代比一代先进。”高景说,“虽然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但还是需要人工辅助劳动。”

春天播种时,依然是播种机在前面播种铺膜,后面必须紧跟两个人或者更多的人,在地膜两边用铁锹跟进铲土压地膜边和机器点播切出来的一个个膜洞,这道程序叫“封土”,起到防风保温的作用。

“一旦遇到春季刮大风,地膜就漫天飞舞。面对这样的场景,团场职工只能重新铺地膜。”高景说,“记得有一年遇到风灾,团场机关工作人员大部分都到连队帮助棉农手工覆盖地膜。”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三○团在奎屯市建起了滴灌带生产厂。不久,膜上点播带种肥封土一遍过的多功能棉花播种机在一三○团机械厂应运而生。这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棉农基本上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了出来。

科技创新 引领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张和平毕业后在连队当连长,深切体会到农业机械化对团场农业发展的重要性。2008年,张和平辞去连长职务,接手了一三○团机械厂。当时该厂负债400多万元。

张和平暗下决心,要让机械厂重现辉煌。他牵头成立了新疆科农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在团场开启了民营科研企业的先河。

400多万元的债务怎么还,120多名职工怎么安置?在种种压力下,张和平做了个大胆决定——卖房子,向父母、亲朋好友借钱。

“和平干的是改变咱们军垦几代人生产模式、生产条件的大事,就是砸锅卖铁也得支持他。”高景坚定地说。亲戚朋友纷纷慷慨解囊,一次次帮助张和平渡过难关。

在亲人的鼓励支持下,张和平所在企业出台了五项有力措施,企业全面进入市场历练。

2008年至2010年,公司有12种产品上了2010年国家、自治区农机补贴产品目录。其中,“分种式精量点播器”获得2009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产品投放市场后得到用户的肯定和好评。自此,原一三○团机械厂改制以来,首次有了国家、自治区农机补贴的产品。

2017年,张和平在一三○团职工创业园购买了80亩地,先后投资1.2亿元建设了农业科技研发基地、高新制造生产基地、农机技术培训基地,成为兵团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研发制造企业,带动了450人就业。

目前,新疆科农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拥有高级工程师5人,高级技工8人,专业生产工人120余人。公司每年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做科技研发,其科研技术创新、机械设计、装备、加工能力在兵团处于领先水平。

近年来,新疆科农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专利产品有6个系列、20多个品种进入国家补贴目录,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以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每年创税几十万元。企业由亏变盈,发展成兵团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

2023年,公司投入720万元,引进激光智能切割机、喷涂流水线。2024年,公司计划引进5个机器人,全面提高生产能力,并提出“双一亿工程”奋斗目标,即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固定资产及设备投资1亿元以上,在助力团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企业实现“双突破”,使公司的农业机械制造逐步迈向智能化“智造”。

张和平的汗水没有白流,付出得到了回报。一个个专利转化为生产力,为职工群众提供更专业、精准的服务;一个个奖项,让他进入了科技创新的高光时刻。

张和平的儿子张桐宇浩,从小就聪明好学。受到父亲的影响,他立志要为兵团农业机械化科研创新作出贡献。

在上大学期间,每年寒暑假回到团场,张桐宇浩都要跟着父亲在公司搞科研,下田间求实证。大学毕业后,他听从父亲的建议,毅然回到七师胡杨河市。

“我最敬佩的人,是爷爷奶奶他们老一辈的军垦人,是他们在戈壁滩上开垦出万亩良田。我最佩服的事,是父亲通过科技创新,改变了团场的种植模式。”张桐宇浩说,“‘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机现代化’。父亲的教诲,我将牢记于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农机 棉花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