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二三事

□ 梅花雪

3月,去云南旅行。坐在机场,把手伸向背包的一刹那,停了下来,我突然想起——没带书。往常出行前,收拾完行李,最后一件事就是去书房找本在路上阅读的书,这次,我竟忘了。

旅途中带本纸质书阅读,既能打发时间,又能享受阅读的快乐,是多年的习惯。为何这次忘了?我有多久不读书了?脑子里飞快回忆了一下,肯定超过三天!我慌了,赶紧跑到洗手间照了照镜子,面目果然有些可憎。直到打开手机找了本电子书,后来的旅途中,读完了这部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始觉心安。自我安慰,文学作品的电子书给阅读带来了方便,让我的肉身和精神同时完成了一次旅行。虽说当下纸质书的购买量下降了,但并不代表就没有了阅读量。

像所有爱读书的人一样,我有自己的独立书房,规模不大,远远比不上藏书大家,可每每看着几十年来日积月累的各类书籍,坐闻书香,还是颇有点得意。没统计过自己有多少本书,因为每次在挨着书架数数时,总是不知不觉把手伸向其中的某一本书,然后,抽出翻看,然后,就忘了统计的事。

书房常年关着门,过去是怕朋友借书(相信书友们皆有此担心),现在是因为凌乱。记得有一次,一位朋友邀我参加“最美书房”的比赛,我信心满满地向她保证,一定把照片拍得美美地。回到家里,在书房拿起手机,却发现连一个整洁的镜头都无法捕捉到,所有的书柜被塞得满满当当,横向挤满了,就往书脊上撂,一排塞不下就在外围再来一排。书柜都要爆了,结果我只能对朋友说抱歉。

前两年,读完《断舍离》后,领悟到想要房屋整洁得学会断舍离,换句话说,就是要扔扔扔。此后,下决心整理了若干次书柜,跟统计数字一样,永远都是正在进行时。

三毛的几本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友谊出版社出版,那是我刚工作时拿第一个月工资买的,尽管不大可能再捧起,断不能舍弃。

2015年9月26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回乡,与镇江作家举办讲座。结束后,不少读者拿着他的获奖作品请他签名,只有我掏出他在1997年出版的《欲望的旗帜》。他很意外,拿到手翻了翻,委婉地提醒我,这本书可能是盗版,但他签字了,必须视若珍宝。

书柜里还有一部分书籍来自父亲的收藏。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唐宋词一百首》,1963年8月4日,父亲购买于苏州。已过世的父亲是我读书路上的领路人,他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最大的爱好就是买书读书,且每本书的扉页上都会写下购买的时间和地点。这些书籍陪伴我成长,珍藏它们是今天的我对父亲最深的思念。

古人说,“闭门即是深山”,也不妨理解为家有“书山”。古人又说,“书山有路勤为径”,是至理名言。我的一位文友,背包里总有一本书,对书的热爱称得上如饥似渴。她特别善于利用碎片时间,开会前、等车时,哪怕是一丁点儿空闲的时间,她都会拿出书和笔,边阅读,边把书中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她的文笔优美,文风清雅,每当我读到她的佳作,就会暗暗思忖,她的那些阅读一定非常有效。

我们通常认为知识能改变命运,可倘若把改变命运寄托于读一本书,未免太不现实。但多读书的益处显而易见,特别是对写作人来说。

不久前,《青春》杂志总编李樯来到镇江做讲座时透露一个细节,获得过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的作家徐则臣是他的师弟。有一次,徐则臣告诉李樯,上大学时他用了两年时间把学校图书馆里文学书架上的每一本书都啃了一遍。徐则臣说,当他后来写作时,写到一条河流,他的脑海里就会出现十个名家写一条河流的场景。

我听完当时就挺后悔自己书读少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