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花都”盛开“科技花”

“北方花都”盛开“科技花”
2024年04月20日 05:51 媒体滚动

转自:农民日报

  图为凌源市花卉科技特派团专家蔡忠杰(中)、杨迎东(右)在指导花农防治百合茎腐病。
  图为凌源市花卉科技特派团专家蔡忠杰(中)、杨迎东(右)在指导花农防治百合茎腐病。

  “这次培训收获非常大,帮我解决了种花中遇到的问题,回去后我要把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用于生产中,也带动周边种植户一起发展。”辽宁省凌源市城关街道西五关村花卉种植户任子新说。他参加了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辽宁省农民技术员(花卉)培训后,对种好花卉充满信心。

  凌源市花卉种植面积2.66万亩,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年产百合、郁金香、玫瑰等100多种鲜切花2.77亿枝。其中,百合产销量占全国的30%,郁金香产销量占全国的60%,年产亚洲百合、唐菖蒲等品种的优质种球0.5亿粒,花卉产值突破10亿元。凌源花卉被越来越多客户和消费者认可,形成了“南有云南,北有凌源”的花卉产业格局,“北方花都”的盛名享誉全国。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振雷介绍,该院从2003年开始向凌源派驻科技人员扶持花卉产业,并于2007年成立辽宁省凌源花卉产业科技特派团(以下简称“特派团”),20多年来各类项目向凌源倾斜,协调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花卉沈阳综合试验站、省科技特派团、乡村振兴、产业提升等项目资金1600多万元,通过田间指导、集中培训、示范展示等方式,将最新科研成果快速推广应用到生产一线。目前,累计在凌源引进百合、郁金香等新品种260个,示范推广土壤综合改良消毒、测土配方施肥、绿色病虫害防控、花期调控等花卉标准化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20余项,举办培训班200余次,培训农民1.2万余人,为凌源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品种培优,打破国外垄断

  特派团在调研中发现,凌源花卉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花卉种类单一,品种更新速度慢,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变、多元的需求;花卉生产标准化程度低,新技术普及不到位,采后处理技术落后,缺乏下游产业支撑等;百合等主要花卉品种和种球完全依赖进口,种球成本高,产业发展自主性差。

  特派团团长杨迎东是辽宁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多年从事花卉的科研与推广工作。他认为加快种业创新、有效缓解种源供给问题,整体提升花卉产品品质和从业人员素养,增强产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保障凌源花卉产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辽宁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经过十余年科研攻关,在百合种球繁育上取得突破,建立了完整的脱毒百合原原种、原种、生产种三级繁育技术体系,通过小规模中试,已经具备了年生产10万粒脱毒原原种种球的能力。经过多年试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百合种球大多是进口的,人家给你什么就种什么,没有选择余地。去年用了1万粒省农科院繁育的种球,一个种球才合2元钱,比进口种球便宜多了,挣大钱还要靠专家。”高玉周说,“希望省农科院专家能繁育出更多的国产种球,降低花农的种植成本”。

  为摆脱东方百合、OT百合种球依赖进口情况,凌源市政府加强与科研院所协作,与辽宁省农科院等单位合作攻关,成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合新品种10余个,已小规模用于生产推广,凌源成为国内极少数具有花卉种球国产化研繁能力的地区之一。2024年,辽宁省农科院与凌源市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脱毒百合种球产业化繁育研发示范”项目合作协议,将进一步加快百合种球国产化进程。

  为了实现单茬种球的最大化利用,尽可能降低种球成本,特派团指导当地花农应用多茬种植技术。记者在宋杖子镇二十五里堡村花农高玉周的冷棚里看到,在去年10月份第一茬百合花采收后,种球原地越冬,自然低温处理到2月中旬,今年5月可以又出一茬花。

  “在省农科院专家指导下,种一次种球可以切三茬花,而且在二茬时大多会涨苗,就是一个种球可能会出2株或3株花,为了控制质量一般留1-2株。这样种球钱省了,后两茬花卖的钱基本是纯利润了,像我这一个棚还能出3.5万株。”高玉周说,原来有根腐病,种球烂在地里不少,有时死一半以上,在专家们的指导下,现在很少发生病害了。

  推广标准化,提升花卉种植效率

  “以前一亩地只种5万株郁金香,在郁金香生产技术标准的指导下,现在一亩地可以种6到7万株,个别品种可种10万株,种植密度更大,花的质量还更好。”凌源市润祥花卉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张慧明告诉记者。

  辽宁省是我国郁金香产业大省,总规模近6万亩,切花产量占全国60%以上。为进一步规范郁金香生产技术,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和全国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中国花卉协会、凌源市蔬菜花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6家单位为依托,由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花卉沈阳综合试验站站长、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副会长、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所长屈连伟研究员牵头起草制定的国家标准《郁金香生产技术规程》于2023年12月发布实施。这是我国首个郁金香生产综合性标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标准的有效应用不仅能促进种球扩繁、优质产品的培育、规范市场和打破国外垄断,对我国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国家标准《郁金香生产技术规程》宣贯培训于2024年3月在凌源市举行。国家标准《郁金香生产技术规程》的主要完成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员邢桂梅进行标准的宣贯培训,并对标准进行了解读。标准确立了郁金香属(Tulipa)栽培品种生产技术的程序,规定了种球生产、种球采后处理及贮藏、切花生产、盆花生产、水培生产等操作指示,描述了生产记录等证实方法。

  “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掌握了百合、君子兰、郁金香、切花菊等花卉的栽培技术,使花卉储存、菜花轮作的效率得到提升,按照标准种花,我们的切花达到了A级花的标准,户均增收8000多元。”凌源市宋杖子镇霖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杰说。

  解决生产难题,助力花农致富

  凌源市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资源极为丰富,十分适合百合、郁金香等球宿根花卉生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唐菖蒲等切花种植,目前设施花卉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百合、郁金香、切花菊等已形成规模化生产。

  但是经过多年生产,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环境恶化、病虫害高发,严重影响花卉品质。二十五里堡村的花农马成功种花种了20多年,感慨道:“连年种花造成土地连作障碍,要想继续种花就得换地方建大棚了,省农科院推广的土壤综合改良消毒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增加了土壤肥力,百合花的叶片更绿了,现在一天采五六十把就能卖四五千元。”

  特派团将花卉栽培技术培训班办在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现场指导,向花农发放栽培技术资料;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农业技术传播和信息交流平台,开展培训和远程指导,实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为当地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级花卉种植能手,普遍提高了花农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

  辽宁省农科院专家针对百合、郁金香、菊花、唐菖蒲等凌源市主要鲜切花开展高效栽培技术推广与服务。在种球定植前,重点指导花农开展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土壤消毒与改良技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中真菌、细菌、线虫等病原体和害虫的数量。在花卉生长不同阶段,根据不同季节示范推广种球种苗栽植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花期调控技术、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和采后加工处理技术等,使不同品种的切花农药施用量平均减少了15%,优质品率提高到了80%以上,切花品质广受经销商的认可,实实在在地增加了花农收入。

  凌源市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与辽宁省农科院加强合作,依托省农科院的科研优势,深入推进凌源花卉品牌建设,扶植培育“凌源百合”“凌源郁金香”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培育和发展电商等新兴销售模式,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为凌源花卉产业提质升级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辽宁省 凌源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