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诗会满百年

  ▌韩芳

  从1924年到今年,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诗会已满百年。“赏丁香,以花为约;共诗话,以诗会友”,4月份以来,法源寺举办了百年丁香诗会系列文化活动。其中,从4月18日开始,“寻找五瓣丁香花”开始在唐悯忠寺故址前广场现场兑换丁香诗会文创产品。相传,找到稀有的五瓣丁香花,象征着幸福,不知道有多少游客幸运地发现了五瓣丁香花。

  法源寺丁香花开 摄影:方非

  1924年4月26日,“岁寒三友”在法源寺合影。

  法源寺内罕见的七瓣丁香花 摄影:杨昌平

  丁香花开满城香

  法源寺见证了半部中国史的沉浮过往,造就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法源寺更因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所著《北京法源寺》而名声大噪,引来无数佛教信众与寻幽探古的游客。

  起初,法源寺名为悯忠寺,是唐太宗因“深悯忠义之士殁于戎事”而建。北宋末年,金军攻陷汴京后,掳掠徽、钦二帝北上,就曾把宋钦宗拘禁在法源寺内。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南宋遗臣、诗人谢枋得抗元失败,遁隐建宁唐石山中,后被元军所俘,押至大都。元廷多次命之为官,均坚辞不就。他病倒后就居住在悯忠寺,看见镶嵌在墙壁上的曹娥碑,泪如雨下:“小女子犹尔,吾岂不若汝哉!”后绝食而死,成为一代忠臣名士。

  到了清代,雍正皇帝把悯忠寺改名为法源寺。乾隆皇帝在法源寺内御书“法海真源”匾额,还写下了“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的诗句。2001年6月25日,法源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源寺的丁香,据传种植于明代。法源寺种植丁香,有气候的因素,有风雅的需求,也有佛教的妙用。佛教寺庙本以菩提为尊,但我国大部分地区不适宜菩提树生长,故法源寺以丁香树代替菩提树。

  丁香,仅一个“香”字,就好似看见大地上的青禾在阳光照射下自然蒸腾的景象,嗅到氛氤馥郁的气息,美丽、高洁而风雅之致。明朝高濂所撰《草花谱》记载:“丁香,花细小如丁(钉),香而瓣柔,色紫。”丁香花虽细小如丁,但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丁香树遍布法源寺,每年4月花开时节,色彩缤纷,芬芳浓郁,惊艳京城,被清代军机大臣李鸿藻誉为“胜地花开香雪海”。据记载:“每于花季,士女云集,进香之余,观赏异卉奇葩,引为乐事。”这段说的便是法源寺中赏丁香盛景。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赠与林黛玉的丁香花成为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的象征。丁香花的花语代表着纯洁、高贵和永恒的爱情,这也正是它备受人们喜爱的原因。

  法源寺的丁香自古有名,曾与崇效寺牡丹、恭王府海棠、天宁寺芍药并称为“京城四大花事”。除了紫丁香和白丁香,法源寺内还有南洋马鲁古所生的丁香。每年四月初,花儿都会如期绽放,如同一朵朵祥云,掩映着红墙青瓦、雕梁画栋,简直就是一幅“胜地花开香雪海”的美景。法源寺的丁香,以大雄宝殿与悯忠阁之间的区域为最盛,寺内的紫丁香大都集中在这里,而且开的最茂盛最漂亮,花香也最为浓郁。我喜欢到法源寺闻丁香,一朵一朵,一棵一棵,赏美景,嗅花香,感受到春天的浪漫与蓬勃,感觉自己内心也溢满了香气。

  丁香是吉祥、幸福的象征,能表现佛门的兴盛荣昌,因此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在我国西北某些地区,丁香树被佛教信徒称为“菩提树”。《华严经》记载:“若因风吹入宫殿中,众生嗅者,七日七夜欢喜充满,身心快乐,无有诸病,不相侵害,离诸忧苦,不惊不怖,不乱不恚,慈心相向,志意清净。”丁香树的花香与法源寺的佛法相通,无形地使佛理更精进、心境更通达。

  所以,古老的法源寺内,丁香树繁茂至今,香浓至今。

  赏花吟诗兴味浓

  2017年,法源寺丁香赏花习俗入选西城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赏花习俗发源于春秋,至唐宋、明清大盛。吴越王钱镠“陌上花开缓缓归”的深情感人肺腑,武则天赏花逐花的故事世人熟知,宋人斗花簪花皆有记载。在都城北京,清代赏花习俗大为高涨,人们成群结队,奔赴鲜花荟萃之地,纵情观赏花色美景,获得高雅的审美体验。美丽的花景往往触发文人的诗情,赏花不可无诗,何况中国本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呢。

  法源寺丁香诗会起源于明代踏青时节诗人吟诗唱和活动,至清代极盛。每年暮春时节,法源寺备好素斋,邀集文人名士赏花吟诗,曾留下纪晓岚、洪亮吉、顾炎武、何绍基、黄景仁、龚自珍和宣南诗社成员的足迹或诗篇。宣南诗社又称“宣南诗会”,缘起于清代嘉庆九年(1804年)的“消寒诗会”,活跃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至道光四年(1824年),基本停止于鸦片战争前后,可考集会60余次。曾是宣南诗社成员的林则徐,在日记中记下“到法源寺看海棠丁香即回”之事,可见法源寺花开之盛。

  1914年,著名晚清诗人、清史馆馆长王闿运(时年83岁),邀请在京名流百余人聚集法源寺,开留春宴,共同赏花赋诗,会后绘有《留春图》。王闿运赞美此次诗会盛况为“庶继兰亭”,犹如东晋时期的兰亭集会。陈衍吟出“此间合署丁香院,一度看花一度繁”的诗句,程颂万留下“立尽香多处,深知寺有年”的赞美,高步瀛发出“零落残春何处寻,丁香僧院坐深深”的感叹……丁香的浪漫与风雅,成为法源寺独特的文化名片,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赏花赋诗。如齐白石参与法源寺方丈道阶法师发起的丁香诗会(1919年),杨懿年吟咏盛开的丁香是“红蕊珠攒晓露团,朱霞白雪簇雕鞍”(1921年)等。

  1924年4月26日,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等陪同下,来到法源寺赏丁香、瞻古刹,泰戈尔还作了《东西文化之精髓》的演讲和一首诗,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在寺内的合影流传至今,被称为“岁寒三友”。林徽因清馨淡雅若“梅”,泰戈尔沧桑坚韧似“松”,徐志摩清癯飘逸如“竹”。这一天的法源寺,春光舞动出满腔的浪漫多情。“那么多的花朵,那样的光芒、芳香和歌曲,可是爱又在哪里?你躲在你那美的富裕里纵声大笑,而我则独自哀哀哭泣。”也许,泰戈尔的诗句触动了徐志摩的心绪。当时,徐志摩正热恋着林徽因,心绪如同人间的四月天,如同香气袭人的丁香花,他作了一夜的诗。

  此后,冯至、陈翔鹤、杨晦、陈炜谟等“沉钟社”的文学青年于1925年到法源寺赏花。法源寺的住持空也法师在1928年作出“古寺春三月,丁香满苑开”“无边香雪海,佳士喜同游”等诗句。冯至、陈翔鹤、陈开第于上世纪50年代再次来法源寺赏花。此后,法源寺虽然偶有文人赏花赋诗,但没有再举办大型诗会,直至2002年丁香诗会重开。

  2002年4月10日,法源寺内阳光灿烂,丁香吐芳,红幅高悬,上百名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聚集在大雄宝殿前,参加新时代举办的首届丁香诗会。这是历史的延续,是北京宣南地区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发展。法源寺丁香诗会自恢复后,每年4月举办一次,且越办规模越大,内容越丰富,影响越广泛。

  在丁香诗会的基础上,2007年宣南诗社成立,编印《宣南诗刊》,促进了北京地区的诗歌创作和交流。目前,已经编辑出版了《丁香四月天》《四月丁香梦》《四月丁香情》,以及《丁香诗会书画作品选》等书法、绘画作品选集。法源寺丁香诗会已成为北京市十大知名品牌活动之一,成为北京文化的血脉。

  我有幸参与了2014年至2019年的丁香诗会,认识了许多艺术家、作家、诗人。参与丁香诗会的经历和我在丁香诗会上遇见的老师们,沸腾着我的生活,丰富着我的生命。蓝天如洗,绿草蒙茸,鲜花渲染幽径,流水浸润时光,也不过如此。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